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煤基多联产发展的问题与建议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论文介绍了国内外煤基多联产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我国煤基多联产发展中在技术、工程、行业分割、投入、改革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要发展煤基多联产,实现煤炭高效、清洁、经济利用,就必须合理选择技术路线,完善政策、加强领导、规划和技术改革,这样才能为建立节能型社会做出庆有的贡献。
作者
刘涛
机构地区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
出处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7-69,共3页
Coal Engineering
关键词
煤基多联产
发展
问题
建议
分类号
TQ53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TQ54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16
1
王云波,倪维斗,李政,王灵梅.
多联产能源系统的热经济学分析[J]
.煤炭转化,2005,28(4):57-61.
被引量:14
2
张向荣,高林,金红光,蔡睿贤.
煤基氨-动力多联产系统的设计和分析[J]
.动力工程,2006,26(2):289-294.
被引量:2
3
赵洁,赵敏,谢秋野.
国内外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电厂发展概况及我国建设条件分析[J]
.中国电力,2006,39(4):43-46.
被引量:27
4
林汝谋,金红光,高林.
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及其集成优化机理[J]
.热能动力工程,2006,21(4):331-337.
被引量:19
5
王云波,李政,倪维斗.
层次分析法在多联产系统综合性能评价中的应用[J]
.动力工程,2006,26(4):580-586.
被引量:10
6
刘培,高健,李政.
甲醇/电多联产系统变工况特性的研究[J]
.动力工程,2006,26(4):587-591.
被引量:4
7
贾琼,刘鸣,车得福,曹子栋.
双旋流气体燃烧器冷态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J]
.热能动力工程,2006,21(5):477-481.
被引量:12
8
王明华,李政,倪维斗.
“双气头”多联产中试装置的流程设计研究[J]
.煤炭转化,2007,30(2):48-52.
被引量:3
9
许世森等.IGCC技术现状和发展,西安热工研究院报告,2008.
10
赵东旭.
我国IGCC发电技术应用现状及政策建议[J]
.电力技术经济,2007,19(6):40-43.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4
1
董陈,徐通模,周屈兰,惠世恩.
旋流预混合燃烧器基本性能的冷态试验研究[J]
.动力工程,2008,28(5):799-802.
被引量:3
2
程靖,汪寿建,孙国恩,王冰,蔡宗远.
煤基多联产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J]
.广州化工,2010,38(3):39-42.
被引量:2
3
郑建涛,徐越,任永强.
国内外IGCC技术现状和发展动向[J]
.石油化工建设,2010,32(6):20-21.
被引量:6
4
井涛.
大型煤化工基地煤基多联产构想[J]
.中国化工贸易,2012,4(4):328-328.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聂向锋.
IGCC多联产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分析[J]
.石油化工建设,2012,34(2):43-46.
被引量:2
2
张莉,叶世超,李黔东.
同轴交叉旋转射流过程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J]
.煤炭转化,2010,33(1):44-47.
被引量:2
3
孙鹏,周屈兰,徐通模,惠世恩.
燃烧器中双锥形喷口与双齿形环作用的研究[J]
.动力工程学报,2010,30(6):400-404.
4
汪寿建.
国内外新型煤化工及煤气化技术发展动态分析[J]
.化肥设计,2011,49(1):1-5.
被引量:30
5
李春学,王宇光,司崇殿,姜继霞.
煤基多联产系统的研究进展[J]
.广州化工,2012,40(8):46-48.
6
杨鑫,张力,杨仲卿.
低热值煤层气部分预混式旋流燃烧器结构优化研究[J]
.热能动力工程,2012,27(6):695-701.
被引量:3
7
郭磊,宋文蛰,王相平,于洋,王二信.
IGCC燃用低热值燃料的燃气轮机运行性能优化[J]
.中国电力,2019,52(2):14-19.
被引量:4
8
王剑钊,钟祎勍,孙阳阳,周贤.
IGCC电站控制系统工程应用及示范[J]
.中国电力,2019,52(2):20-25.
被引量:1
9
黄习兵.
炼化一体化项目整体供气供热方案比较[J]
.大氮肥,2020,43(4):222-226.
10
黄习兵.
IGCC多联产项目煤气化技术选择[J]
.现代化工,2021,41(11):197-200.
被引量:4
1
廖建国,杨光,陆华.
日本焦化生产中的几项改革(一)[J]
.燃料与化工,1997,28(4):232-238.
2
杨行艳.
中国煤化工发展现状及对石油化工的影响[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2016(1):00209-00209.
3
孙双印.
煤化工行业发展趋势及问题分析[J]
.河南化工,2016,33(4):11-13.
被引量:5
4
尚俊法.
半焦煤气的脱氮提质与综合利用[J]
.氮肥技术,2015,36(1):18-19.
5
从怀芳.
关于我国煤制天然气发展的问题与建议[J]
.化学工业,2017,35(1):19-22.
被引量:3
6
周丹,马涛,吕彦力.
典型煤气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
.中国科技信息,2008(22):32-32.
被引量:3
7
李忠娟.
炼焦行业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
.冶金信息导刊,2001,38(3):5-6.
被引量:2
8
陈家仁.
全面推进煤炭高效、洁净、经济利用[J]
.中氮肥,2017(1):1-5.
9
刘向娟.
浅析我国煤间接液化技术开发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33(14):103-103.
10
贾梦阳,邰世康.
褐煤提质技术的现状浅析[J]
.价值工程,2014,33(25):73-75.
被引量:3
煤炭工程
2006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