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机械工程师》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9-11,共3页
Mechanical Engineer
同被引文献12
-
1徐龙祥 肖纪立.超高速超精密加工磁浮主轴系统研究.先进制造技术[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7,1.660-663.
-
2诸静.模糊控制原理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
-
3吴鹏.磁悬浮球系统的设计:学位论文[M].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7..
-
4施韦策G 布鲁勒H 等.主动磁轴承基础、性能及应用[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1997.1-12.
-
5徐龙祥.磁轴承关键技术及其应用[J].应用力学学报,1996,13:97-101.
-
6徐龙祥,先进制造技术,1997年,660页
-
7虞烈(译),主动磁轴承基础、性能及应用,1997年,1页
-
8吴鹏,学位论文,1997年
-
9徐龙祥,应用力学学报,1996年,13卷,增刊,97页
-
10朱熀秋,徐龙祥,刘正埙.单自由度磁轴承数字控制器的研究[J].电气传动,1999,29(3):23-24. 被引量:7
引证文献3
-
1朱熀秋,吴鹏,曾励,徐龙祥,刘正埙.磁轴承控制器的设计及仿真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9,31(3):318-323. 被引量:11
-
2杨静,何钦象,李旗.主动型磁浮轴承的非线性模糊控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0,19(2):244-245. 被引量:6
-
3朱熀秋,徐龙祥.径向四自由度主动磁悬浮轴承控制器研究与探讨[J].应用科学学报,2002,20(1):55-60.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25
-
1侯建军,蒋培.磁浮轴承技术综述[J].科技创新导报,2007,4(34):60-61. 被引量:5
-
2吴刚,张育林,刘昆.两轴型混合磁悬浮轴承变结构控制与仿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6,18(1):251-253. 被引量:5
-
3吴坚,张茂青,陆伟.主动磁悬浮轴承系统中的模糊自整定PID控制研究[J].江苏电器,2006(1):17-20. 被引量:1
-
4徐征.改进遗传算法在磁悬浮轴承控制中的应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24(1):105-107. 被引量:2
-
5魏彤,房建成.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磁轴承的变工作点线性化自适应控制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07,43(6):110-115. 被引量:21
-
6田录林,李言,杨国清,杨静,郑建明.径向磁化的双筒永磁轴承轴向磁力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7,26(9):1216-1219. 被引量:15
-
7李群明,朱伶,徐震.磁悬浮球的鲁棒控制器设计[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8(5):922-927. 被引量:20
-
8田录林,安源,李言,田琦,梁振峰,李知航.轴向放置轴向磁化的多个永磁环轴承轴向磁力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8,27(4):549-553. 被引量:6
-
9柏华堂,齐蓉.主动磁悬浮轴承的积分滑模变结构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8,23(8):36-40. 被引量:14
-
10胡汉辉,谭青.磁悬浮平台的解耦模糊PID控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0(4):963-968. 被引量:8
-
1张闯.基于PRO/E软件船用调节器设计[J].科技资讯,2013,11(17):8-9.
-
2霍海波,张井岗,王卫红.一种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二自由度PID调节器设计[J].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2005,26(1):42-45. 被引量:5
-
3李彩萍.液压系统压力/速度调节器设计[J].电子工艺技术,1999,20(5):211-214. 被引量:2
-
4朱齐丹,华克强,高淑玲.吊车防摆最优调节器设计[J].控制与决策,1991,6(6):465-468. 被引量:4
-
5李钊年,贾朝旭.旋轮同步方案及调节器设计[J].机床与液压,2003,31(6):179-180.
-
6叶超,宁兆元,沈明荣,汪浩.关联式气体流量调节器设计的理论依据[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2(4):65-68.
-
7滕加庄,张欣欣.浮筒式液面调节器设计[J].科技资讯,2014,12(28):50-51. 被引量:1
-
8谭克诚,宛东.一种多路单向稳压电流调节器设计[J].装备制造技术,2016(2):84-86.
-
9杨静,虞烈,史恩秀.基于频域整形的电磁轴承最优控制[J].中国机械工程,2003,14(4):271-273.
-
10刘耀宗,温熙森,蒋培,胡茑庆.碰摩转子混沌控制的线性最优调节器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01,37(6):57-60.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