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新动向——后现代语境下的大学校园亚文化
被引量:
4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形式,描绘出当代大学生校园亚文化的全景式图景,剖析了其行为表象背后的价值理念,凸现出后现代语境下校园亚文化的独特之处,呈现出当代校园亚文化与传统文化以及主流文化的断裂之处并指出其存在的合理性基础。
作者
张帆
沈旭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50,共6页
China Youth Study
关键词
校园亚文化
社会参与度
后现代
消费文化
个人主义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10
同被引文献
194
引证文献
45
二级引证文献
235
参考文献
3
1
卢梭.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149、107.
2
[英]史蒂文·卢克斯 阎克文.个人主义[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3
[法]米歇尔·福柯.性经验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2.
共引文献
110
1
向尊荣,赵少云.
个人主义与管理[J]
.宜宾学院学报,2004,4(5):93-95.
2
张伶燕.
对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管理体系构建的几点思考[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3):103-106.
被引量:17
3
王雨辰,万健琳.
卢梭政治哲学的伦理价值向度[J]
.社会科学辑刊,2005(4):8-14.
4
秦永芳.
略论高校“两课”以情优教的课堂教学设计原则[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5):151-153.
被引量:2
5
庞凌,缪岚.
安全·自由·自主──住宅不受侵犯的价值蕴含[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5,23(6):3-8.
被引量:11
6
邵士庆.
当代集体主义的三重视域[J]
.学术论坛,2005,28(12):21-24.
被引量:5
7
张西虎.
论近代西方文明与道德冲突理论及其影响[J]
.社会科学家,2006,21(1):142-144.
被引量:1
8
李妍妍,董晔.
伦理·自然·浪漫——卢梭文艺价值观探微[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9-14.
9
谢亮.
卢梭的道德情感基础学说浅析——道德情感基础的逻辑可行性分析[J]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1(3):9-12.
10
苏宝梅.
构建和谐社会与教育的和谐发展使命[J]
.理论学刊,2006(7):47-4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94
1
彭锦霞.
大学生消费状况分析[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11(3):123-124.
被引量:38
2
龚志宏.
论高校荣辱观教育中的知耻教育[J]
.教育探索,2008(5):99-101.
被引量:3
3
窦广会,郜世杰.
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05-106.
被引量:4
4
向海英.
论当代大学生实用功利型人生价值观[J]
.江苏社会科学,2007(S2):60-63.
被引量:5
5
许燕.
北京大学生价值观研究及教育建议[J]
.教育研究,1999,20(5):33-38.
被引量:105
6
周军.
论当代大学校园文化热点的变迁与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适[J]
.学海,1999(6):52-56.
被引量:12
7
钱民辉.
教育真的有助于向上社会流动吗——关于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分析[J]
.社会科学战线,2004(4):194-200.
被引量:107
8
李春玲.
“潘晓讨论”是非功过评说——访关志豪、谢昌逵、魏群[J]
.青年研究,1993(9):12-18.
被引量:5
9
刘德寰,杨力伟.
改革开放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J]
.青年研究,1992(1):1-8.
被引量:6
10
余凯,徐辉.
后现代主义与当代教育思潮引论[J]
.比较教育研究,1997(6):10-14.
被引量:64
引证文献
45
1
雷晓燕.
大学校园亚文化不良现象分析与对策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39-140.
被引量:1
2
苏国强.
让公证的职能不断延伸 全国资金监管公证业务研讨会综述[J]
.中国公证,2002(2):44-46.
3
邵二辉.
后现代主义对青年大学生的负面影响[J]
.理论观察,2006(3):117-118.
被引量:9
4
邓桂兰.
大学生要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J]
.改革与战略,2006,22(6):173-174.
被引量:3
5
喻文德.
当代大学生荣辱观问题的价值透视[J]
.科学与无神论,2007(1):20-21.
6
余惠琼.
大学生网络舆论的特点与引导策略[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3):42-44.
被引量:38
7
严冰,朱坤.
发挥校园文化功能 提升学生精神素质[J]
.教学研究,2007,30(3):220-223.
被引量:12
8
闫祥林,姚科艳,李献斌,袁家明,徐朗莱.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及行为方式的调查与分析[J]
.中国农业教育,2007,8(4):45-48.
被引量:9
9
李晓林.
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探析[J]
.科技信息,2007(32):199-199.
被引量:15
10
付雯.
后现代主义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今日科苑,2008(2):211-21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35
1
贺静,李兴军,王玉玺.
形象认知与普通高校大学生自我认同关系探微[J]
.理论观察,2023(11):142-148.
2
江国平,渠亚萍,欧阳文楷,江其珍.
中国沙特大学生价值观与志愿服务意愿比较研究[J]
.中国志愿服务研究,2021,2(3):1-25.
3
刘宁.
大学生消费观现状及教育引导研究——以福建师范大学为例[J]
.广东经济,2017,0(3X):205-205.
4
叶勇.
高校公共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的特点与功能研究[J]
.教育探索,2008(1):128-129.
被引量:16
5
罗文英.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几点建议[J]
.今日科苑,2009(7).
被引量:9
6
钟光华.
网络信息技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与探索[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13(2):67-69.
被引量:2
7
刘长军.
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推进我国大学素质教育的思考[J]
.文教资料,2008(24):166-168.
被引量:1
8
宋惠平.
在“三生教育”中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2):27-27.
被引量:5
9
郝一峰.
独立学院学生身份认同问题研究[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7(9).
被引量:1
10
郝凤艳.
民族民间广场舞在呼伦贝尔学院开展现状与育人功能研究[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3,21(2):23-25.
被引量:3
1
刘国永.
关注校园亚文化[J]
.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2005(1):32-32.
2
张勇.
校园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8):88-90.
被引量:3
3
朱宇菲.
论校园亚文化对中小学生的影响[J]
.西部素质教育,2016,2(18):154-154.
4
张玉茹.
论校园亚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社会化[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2(1):121-124.
被引量:6
5
沈广斌.
传统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
.复旦教育,2001(1):25-28.
6
同超胜.
推进院校特色建设须关注校园亚文化[J]
.大江周刊(论坛),2013(8):93-93.
7
王生.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例谈[J]
.班主任,2005(4):26-26.
8
邱炳厚,李明宇,李光达.
令人担忧的校园亚文化[J]
.青少年犯罪问题,1995(3):47-48.
9
承浩.
校园亚文化对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J]
.科技信息,2009(10):49-50.
被引量:6
10
李荣华.
警惕校园亚文化[J]
.广东教育(综合版),2007(3):1-1.
中国青年研究
200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