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医证候的现代生物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
6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Research on Modern Biology of in Syndrome TC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作者
郭淑贞
王伟
机构地区
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85-688,共4页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基金
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3CB517105)
关键词
中医证候
现代生物学
述评
分类号
R2-03 [医药卫生—中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2
参考文献
34
共引文献
645
同被引文献
88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57
参考文献
34
1
翁维良,黄世敬,洪尚杓.
运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对血瘀证舌质的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10):58-61.
被引量:47
2
胡随瑜,刘湘华,陈培培.
中医肝病证候弦脉脉图参数分析[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8,18(4):3-5.
被引量:5
3
汤昱,曹昌华,顾玉苏,刘宝顺.
微机化脉图仪[J]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1993,17(5):272-274.
被引量:1
4
郭振球.
微观辨证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中医药信息,1990,7(6):5-8.
被引量:11
5
金敬善 张声生 等.脾气虚证病人消化吸收功能的同步观察[J].北京中医,1990,(3):12-12.
6
陈小野,邹世洁,王震,王少军,藤静如.
大鼠长期脾虚和热证造模的初步病理观察[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4):32-34.
被引量:14
7
金敬善,赵子厚,危北海,胡玉芳,陈丽华,李伍善,郑绵章,李俊娣,耿佳伟,刘振真,何俊仁,梁代英.
慢性胃炎脾气虚证患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J]
.中医杂志,1989,30(3):21-22.
被引量:10
8
刘晓颖,陈小野,张海燕,邹世洁,潘李珍.
脾气虚证与胃粘膜P_(53)基因表达关系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3):15-18.
被引量:19
9
陈炳旺,蔺德明.
冠心病中医实证血液流变学变化的临床研究[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0,10(1):1-2.
被引量:31
10
吕中,祝光礼,施赛珠.
冠心病患者单核细胞凝血/纤溶活性改变与证型关系[J]
.浙江中医杂志,2001,36(1):34-36.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102
1
吴正治,郭振球.
脾虚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ANAE 研究[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1,19(1):36-38.
被引量:3
2
孙双丹,许慧,吴建明,廖永伯,汤健,唐朝枢.
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Ⅱ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分裂的促进作用[J]
.基础医学与临床,1993,13(1):55-58.
被引量:12
3
马建伟,徐丽梅,孟如松,郝刚,夏天.
脾虚证与胃窦粘膜D和G细胞关系的实验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1993,20(5):41-43.
被引量:9
4
陆宗良.
脂质代谢异常的诊断与治疗[J]
.中国循环杂志,1993,8(3):183-186.
被引量:11
5
胡梅.
肾虚证大鼠骨胶原与钙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肾主骨的关系[J]
.中国医药学报,1993,8(3):48-48.
被引量:3
6
陈学忠.
论老年肾虚与血瘀[J]
.四川中医,1994,12(4):12-13.
被引量:12
7
蔡新吉,张燕,黄世林.
肾虚证患者骨矿物含量改变的初步探讨[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3):154-155.
被引量:15
8
戴小华,孙弼纲.
脾虚患者血清游离氨基酸的变化[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7):403-405.
被引量:11
9
周北凡,李莹,黄震东,赵连成,杨军,曹天秀,李义和,卓绮玲,饶栩栩,岑润超.
中国与美国膳食脂肪酸与胆固醇对血清胆固醇作用强度的比较[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4,22(1):20-23.
被引量:12
10
屈松柏,张晓星.
心阴虚证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观察[J]
.中医杂志,1994,35(6):366-367.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645
1
吴秀艳,秦爱东.
从肝论治支气管哮喘[J]
.陕西中医,2005,26(1):47-49.
被引量:16
2
林超,熊尚全.
心血管病中医痰证的现代研究进展[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5,15(S1):14-16.
3
周伟生,严英.
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现状与思考[J]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3,1(4):196-197.
被引量:1
4
刘玉兰,王忠轩,刘凤娟.
自拟安宫环汤治疗宫环出血30例血液流变学改变临床观察[J]
.中医药学报,2009,37(5):82-83.
被引量:1
5
陈美华,严萍.
福建省中医心病发展报告[J]
.海峡科学,2010(1):104-109.
被引量:2
6
曹洪欣,张明雪.
试论冠心病病机与阳虚痰瘀[J]
.中医药通报,2002,1(6):1-3.
被引量:12
7
王虎平,邢喜平,张雯娟,吴红彦.
逍遥散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及神经递质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9):2468-2470.
被引量:15
8
王洪泉.
冠心病血脂异常与中医辨证关系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3):135-135.
被引量:9
9
陈小野.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学概述及进展[J]
.实验动物科学,1991,22(3):9-12.
被引量:4
10
李鹏,杨东鹰,沈宝潘.
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研究[J]
.新疆中医药,2004,22(3):54-56.
同被引文献
88
1
李越华,肖沪生.
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之间关系的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2):998-999.
被引量:36
2
杨凤珍,王健,赵敏,刘颖,张云辉,李洪娟,烟建华北京中医药大学.
72例HIV/AIDS患者中医证候与T淋巴细胞亚群和病毒载量相关性研究[J]
.中国医药学报,2004,19(12):733-737.
被引量:42
3
王新,黄如训,曾进胜.
脑梗死急性期血清MMP-9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脑梗死分型关系的研究[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5,31(1):20-23.
被引量:48
4
张桂明.
冠心病心绞痛从虚实论治[J]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4,10(3):8-9.
被引量:4
5
黄永生.
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诊治体会[J]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5,21(1):16-17.
被引量:43
6
李永堂,周志华,李娜.
针灸辨证分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例析[J]
.中医药学刊,2005,23(3):544-544.
被引量:2
7
陈琳,龚珊,单立冬,蒋星红.
单侧海马损毁诱发双侧齿状回细胞增殖的研究[J]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5(3):362-365.
被引量:6
8
胡金亮,李建生,余学庆.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研究背景与现状[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0(3):77-79.
被引量:24
9
李济仁,李梢,李艳.
冠心病诊治经验[J]
.中医杂志,1994,35(8):465-466.
被引量:8
10
张暋,梁东辉,李小敏,曾昭龙,钱学贤,尹炳生.
冠心病痰瘀辨证分型与血清脂蛋白动态平衡关系的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1):9-12.
被引量:82
引证文献
6
1
高怀林,吴以岭,陈静,西广成,贾振华,谷春华,陈建新,袁国强,吴相春,魏聪.
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在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研究中的应用[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4):307-309.
被引量:7
2
车红花,张明雪.
冠心病证候特征研究概况[J]
.辽宁中医杂志,2009,36(7):1239-1240.
被引量:7
3
刘军莲,宋剑南,雷燕,吴刚,胡元会,牛晓红,房祥忠,陈保生,马雅銮,陈冰,金红.
血脂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痰瘀证候血浆蛋白差异表达谱的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5):482-487.
被引量:28
4
刘璐,高颖,马斌.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特征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5):1086-1090.
被引量:15
5
胡振杰,杨晓娜.
艾滋病阴虚内热证的生物学相关性研究[J]
.中医学报,2011,26(9):1025-1026.
6
郭春莉,付强,高颖.
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证与MMP-1和MMP-3表达的影响[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9,21(8):1772-1776.
二级引证文献
57
1
高铸烨,付长庚,郗瑞席,陈静,李立志,史大卓,徐浩.
稳定性冠心病中医证候分布的现况调查[J]
.辽宁中医杂志,2011,38(3):499-501.
被引量:20
2
吴承玉,徐征,骆文斌,吴承艳,沈卫星.
五脏系统病位特征与基础证的研究[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3):201-203.
被引量:32
3
张硕,商洪才.
中医疾病证候与组学的相关性研究现状[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9(12):1286-1291.
被引量:2
4
吴春岚,王骏,刘云,潘卫东.
痰瘀同治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理论探讨[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2):225-226.
被引量:9
5
苏鋆玉,王丽萍.
血液蛋白质组学在血瘀证的研究近况[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2,13(4):368-369.
被引量:3
6
唐艳梅.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分型研究[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9):77-78.
被引量:7
7
Dong Bai,Jiannan Song.
Plasma metabolic biomarkers for syndrome of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in hyperlipidemia and atherosclerosis[J]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2,32(4):578-583.
被引量:10
8
毛晓健,王和勇.
广义规则归纳算法在肺炎患儿病原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9):997-1000.
被引量:2
9
李彬,杨建林,吉六舟,汤素琼,刘敬辉,李耀发,杨浩,黄华明,张景宇,徐玉栋.
临床方法学测定血脂的医学应用标准化现状及研究进展[J]
.河北医药,2013,35(9):1388-1390.
被引量:1
10
边娜,闫咏梅,张宁.
化痰逐瘀法在血管性痴呆中的应用探讨[J]
.湖南中医杂志,2013,29(6):7-10.
被引量:3
1
洪馨,宓穗卿,王宁生.
复方丹参滴丸中丹参素的药物动力学研究[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0,11(5):286-288.
被引量:75
2
杨福安,王京娥.
阿胶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5):467-468.
被引量:11
3
颜晓燕,童志远.
彝族医药研究现状与展望[J]
.西南军医,2007,9(2):89-90.
被引量:4
4
王琦.
中医男科学研究现状与展望(续)[J]
.山东中医杂志,1994,13(5):215-218.
被引量:2
5
闫旭,张琦.
四逆汤研究现状与展望[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2):70-72.
被引量:6
6
王琦.
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4,18(2):74-82.
被引量:94
7
曾翠琼,吕琳,庞声航.
壮医药防治肿瘤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6,15(1):5-8.
被引量:1
8
李文旭,张绍琴.
矿物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基层中药杂志,1993,7(1):28-31.
9
易醒,黄丹菲,肖小年,胡仁胜,邓迎娜.
泽泻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2):331-333.
被引量:38
10
王承德.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9,6(10):17-18.
被引量:1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5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