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藏传佛教道次第概述
被引量:
2
An Outline of the Gradual Stages of Enlightenment of the Tibetan Buddh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藏传佛教见行修方面的井然次第是其最根本、最内在、起决定作用的特点,在见地方面,藏传佛教各个教派都强调从小乘佛教理论学起,其目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地提高和升华自我,最终达到精通大乘佛教中观见;在修行方面,不管是显教抑或是密教,也都非常强调次第。
作者
克珠群佩
机构地区
<西藏文学>
出处
《中国藏学》
CSSCI
2005年第2期67-74,共8页
China Tibetology
关键词
藏传佛教
见地
修行
道次第
分类号
B946.6 [哲学宗教—宗教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7
1
土观·洛桑却吉尼玛著 刘立千译.《土观宗派源流》[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0,49,151,153-154页.
2
工珠·云丹嘉措.《知识总汇》[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2年.第111,276,429-453页.
3
克珠群佩.
佛教止观法略述[J]
.西藏研究,1990(4):71-77.
被引量:1
4
[隋]慧远.《大乘义章》卷十《止、观、舍义》[Z].,..
5
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M].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1985年..
6
白珠·晋美曲旺.《大圆满前行导文》[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年..
7
宗喀巴著 法尊译.《密宗道次第广论》[M].上海:上海佛学书局,1993年..
同被引文献
42
1
董莉英.
噶当派传承及其思想特点[J]
.中国藏学,2002(3):18-24.
被引量:1
2
喻长海.
汉藏佛教中观思想初传时期的不同特点[J]
.社科纵横,2008,23(1):116-118.
被引量:1
3
周润年.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功能及其改造[J]
.西藏研究,1999(1):93-99.
被引量:13
4
王尧,褚俊杰.
宗喀巴思想的历史渊源[J]
.中国藏学,1991(3):45-61.
被引量:3
5
东智才让.
阿底峡大师及其对西藏佛教的功绩[J]
.西藏研究,1987(3):89-90.
被引量:1
6
才让太.
冈底斯神山崇拜及其周边的古代文化[J]
.中国藏学,1996(1):67-79.
被引量:27
7
才让太.
七赤天王时期的吐蕃本教[J]
.中国藏学,1995(1):68-74.
被引量:7
8
萨尔吉.
略论《菩提道炬论》涉及的相关问题及其对西藏佛教的影响[J]
.中国藏学,2006(1):34-41.
被引量:1
9
才让太.
苯教在吐蕃的初传及其与佛教的关系[J]
.中国藏学,2006(2):237-244.
被引量:17
10
罗劲松.
《中观庄严论》评介[J]
.法音,2006(8):16-2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尹邦志.
寂护的判教与道次第思想[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93-100.
被引量:4
2
赵炳活.
藏传佛教的历史分期及其重要特征新探[J]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27(1):1-10.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张海滨.
佛教唯识学与荣格人格发展理论的比较研究[J]
.宗教学研究,2008(3):177-180.
被引量:2
2
尹邦志,张炜明.
桑耶寺的香火——《禅定目炬》和《拔协》对吐蕃宗论起因的不同叙述[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12):253-260.
被引量:2
3
赵炳活.
藏传佛教的历史分期及其重要特征新探[J]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27(1):1-10.
被引量:3
4
王雨枫,高洪波,王颂,季翔,梁鑫斌,郭娜娜.
昌都地区藏传佛教建筑地域性特色研究[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0(4):662-666.
被引量:1
5
赵炳活.
莲花戒、阿底峡和卓隆巴之菩提道思想比较研究[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2018,0(1):145-153.
被引量:1
6
王黎,刘辞涛.
古代西藏佛教藏书的历史发展概述[J]
.民族学刊,2020,11(4):74-79.
被引量:1
7
何杰峰.
国内藏传佛教判教研究综述[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4-68.
1
谢清果,曹艳辉.
老子“既以为人,己愈有”的人际印象思想考析[J]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5(3):1-3.
2
范藻.
打通文化建设的“最后一公里”——文化强国目标下“人民福祉”的生命美学求解[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3(3):25-31.
被引量:2
3
孙振玉.
试论《老子》美学思想的五个创新命题[J]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5):82-84.
中国藏学
200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