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教师即研究者”何以可能 被引量:3

Teachers' Role Displac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人的创造性和教师拥有的丰富的研究机会是“教师即研究者”的现实根据,成就人的教育本质是“教师即研究者”的实践依据,而教育研究范式的转换则是“教师即研究者”的方法论根据。明于此,“教师即研究者”始是顺理成章。
作者 李润洲
出处 《教育科学论坛》 2005年第10期62-64,共3页 Education Science Forum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34

  • 1李文军.教育学可操作性辩[J].教育研究,1996,17(11):40-44. 被引量:2
  • 2赵蒙成.教育学的迷惘[J].读书,2001(5):93-95. 被引量:37
  • 3赵修义 童世骏.马克思恩格斯同时代的西方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31,337.
  • 4[美]詹姆斯·格莱克 张淑誉(译).混沌:开创新科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8.
  • 5[美]杰里米·里夫金 特德·霍华德 吕明 袁舟译.熵:一种新的世界观[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 6.《孟子·尽心上》[M].,..
  • 7俞吾金 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 9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22.
  • 10拉里·劳丹.进步及其问题—科学增长理论刍议[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129.

共引文献50

同被引文献7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