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物权公示,公示什么?
被引量:
23
Publicity of Real Right and What to be Publicized?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编者提按: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命题。物权法草案公布以来,“将公证引入民法”的惊人之论一时间纷纷而来。然而,“公示什么”这样的问题却鲜有人论及,或属不在话下亦未可知。董学立之文洞察其里,别有发微,并由此牵引出一些物权制度的基本问题,包括已经不再是热谈的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无论其立论与结论如何,均可别开时下物权立法讨论之另一生面。
作者
董学立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法学院
出处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26,共12页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关键词
物权公示
物权法
物权制度
中国
立法
物权变动
公示要件主义
分类号
D923.2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89
同被引文献
247
引证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169
参考文献
8
1
肖厚国.《物权变动论》[M].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99-200页,第91页.
2
郭明瑞 赵守江.“不动产的登记中三个问题”[A]..《复旦大学物权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上海,2004年5月..
3
渠涛.
不动产物权变动制度研究与中国的选择[J]
.法学研究,1999,21(5):35-52.
被引量:39
4
李浩培 译.《拿破仑民法典》[M].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5
盂勤国.《物权二元结构论》[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225页.
6
董学立.
试论我国物权变动的安全制度体系之构建[J]
.法学论坛,2003,18(1):52-58.
被引量:7
7
张翔.
从占有到物权——论占有在物权法中的基础地位[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1,22(4):30-39.
被引量:8
8
董学立.
论物权变动中的善意、恶意[J]
.中国法学,2004(2):65-72.
被引量:40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王利明,王轶.
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研究[J]
.现代法学,1997,19(5):5-14.
被引量:157
2
汪泽.
民法上的善意、恶意及其运用[J]
.河北法学,1996,14(1):7-12.
被引量:48
3
董学立.
也论无权处分[J]
.法学论坛,2002,17(3):58-64.
被引量:13
4
梁慧星.民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5
李颖.《论民商法上的善意、恶意》[EB/OL].中国民商法网/法学前沿/青年学术,.
6
周楞.《罗马法原论》[M].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646页.
7
孙宪忠.《再谈物权行为理论》[M].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77页.
8
田世永.《物权行为理论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61-262页.
9
马俊驹 梅夏英.《论物权法的发展与我国物权法体系的完善》[EB/OL].www.civillaw.com.cn.,.
10
本文所称<物权法(建议稿)>,皆指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梁彗星研究员负责牵头起草的<中国物权法建议稿>.
共引文献
89
1
姜程潇.
论从无权利人处取得数据财产权[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4,32(2):163-176.
被引量:1
2
黎瑞雅.
公众人物姓名商标抢注行为的认定与立法完善[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2):118-120.
被引量:2
3
公韬.
浅议物权变动中的善意取得制[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6):41-42.
4
张明.
不动产登记簿的功能和效力[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1):72-75.
被引量:7
5
崔海波.
物权变动模式比较研究[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6):63-65.
6
王舒.
我国现行民事立法、司法是否承认物权行为理论?[J]
.西部法学评论,2002(1):13-18.
7
王立兵.
我国物权登记之现状分析及对策[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27-30.
8
王利明,程啸,张俊岩,易军.
2001年民商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法学家,2002(1):41-50.
被引量:1
9
蒋跃川.
论船舶抵押权的几个法律问题[J]
.中国海商法年刊,1999,11(1):141-154.
被引量:7
10
余波.
所有权保留中的权利冲突及其衡平[J]
.河北法学,2001,19(6):114-117.
同被引文献
247
1
孙晋.
数字平台的反垄断监管[J]
.中国社会科学,2021(5):101-127.
被引量:483
2
王利明.
论数据权益:以“权利束”为视角[J]
.政治与法律,2022(7):99-113.
被引量:289
3
梅夏英.
企业数据权益原论:从财产到控制[J]
.中外法学,2021,33(5):1188-1207.
被引量:158
4
张新宝.
论个人信息权益的构造[J]
.中外法学,2021,33(5):1144-1166.
被引量:206
5
杨利华.
公共领域视野下著作权法价值构造研究[J]
.法学评论,2021,39(4):117-129.
被引量:28
6
苏永钦.
可登记财产利益的交易自由——从两岸民事法制的观点看物权法定原则松绑的界线[J]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0(2):16-44.
被引量:21
7
刘佳.
论我国留置权善意取得问题[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S1):73-76.
被引量:8
8
齐毅保.
论物权公示的性质和制度价值[J]
.中外法学,1997,9(3):47-51.
被引量:19
9
张治峰,易继明.
动产抵押若干问题研究[J]
.中外法学,1997,9(5):49-55.
被引量:22
10
孟勤国.
占有概念的历史发展与中国占有制度[J]
.中国社会科学,1993(4):75-87.
被引量:45
引证文献
23
1
刘保玉,孙超.
物权法中的应收账款质押制度解析[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4):18-25.
被引量:53
2
董学立.
论物权变动的主客观条件[J]
.法学论坛,2008,23(3):102-106.
被引量:2
3
郁志晨.
浅析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制度[J]
.科教文汇,2008(24):208-209.
4
肖立梅.
论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J]
.政法论丛,2009(1):36-41.
被引量:7
5
董学立.
论“在建物”上的抵押权[J]
.政法论丛,2009(2):31-34.
被引量:7
6
董学立.
动产抵押制度不合理吗?——兼与方金华、林旭霞商榷[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4(4):164-170.
被引量:2
7
刘耀东,勾维民.
中国动产抵押权变动模式论[J]
.广东商学院学报,2009,24(4):91-96.
被引量:2
8
黄周炳.
我国租赁权物权化及其公示模式选择[J]
.江西社会科学,2009,29(8):183-187.
被引量:5
9
李砾.
论政府项目回购(BT)协议项下应收账款质押[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8(6):44-48.
10
董学立.
论《物权法》确立的物权变动新模式[J]
.法学论坛,2011,26(4):54-64.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169
1
王轶,杨治朋.
应收账款转让规则的立法选择[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6(2):38-43.
被引量:3
2
陈曦.
物权变动模式的比较研究[J]
.现代交际,2020(14):45-46.
3
聂卫锋.
特殊动产登记的所有权变动效力——对交付依赖性的再批判[J]
.私法,2022(3):1-16.
被引量:1
4
龙俊,高曼琳.
动产抵押领域正常经营活动中的买受人制度研究[J]
.清华法律评论,2022,10(1):15-48.
被引量:1
5
庄加园.
动产担保物权的默示延伸[J]
.法学研究,2021(2):35-54.
被引量:55
6
张力毅.
政策性保险的理论定位与法制化关键问题分析[J]
.经济法学评论,2019(2).
被引量:1
7
项定宜.
数据分类确权的司法探索与规则重构[J]
.河北法学,2024,42(12):110-129.
被引量:1
8
石冠彬,裴嘉兴.
民法典动产质权设立与存续的实务难题及破解之道[J]
.河北法学,2021(4):26-38.
被引量:6
9
杨丽美.
已登记但未通知的应收账款转让效力分析与法律续造[J]
.法学杂志,2022,43(4):160-172.
被引量:2
10
栾志博.
交付含义与功能的反思与重构[J]
.法大研究生,2020(1).
1
朱启莉.
物权行为无因性之探究[J]
.当代法学,2003,17(4):42-44.
2
丁宇翔.
农村小产权房的物权变动——以法院裁判引起的物权变动为视角[J]
.法律适用,2009(5):43-47.
被引量:4
3
董学立.
民事责任应为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J]
.山东法学,1997,12(4):14-17.
被引量:4
4
邹一峻.
物权变动要件之物权公示初探[J]
.神州,2012(14):139-140.
5
杨静维.
从《合同法》的司法解释看我国物权行为的立法选择[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126-127.
6
刘建华,王洪斌.
从《合同法》的司法解释看我国物权行为的立法选择[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131-132.
7
杨晓杰.
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J]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0(2):87-91.
8
方礼纲.
城管与小贩“军备竞赛”能减少悲剧吗[J]
.决策探索,2009(9):13-13.
9
郭丽红,邵俊武.
分类公示:不动产物权变动的理想模式——兼评《物权法(草案)》[J]
.环球法律评论,2006,28(1):42-46.
被引量:1
10
臧显欧.
建立治安案件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思考[J]
.卷宗,2014,4(1):233-233.
比较法研究
2005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