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科学研究》
2005年第9期18-20,共3页
Educ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27
-
1陈金芳.素质教育的回顾与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09(3):11-12. 被引量:5
-
2龙柏林.代价的哲学思考[J].党政干部论坛,2000(6):32-34. 被引量:6
-
3郝文武.素质教育之我见[J].教育学术月刊,1995(1):49-51. 被引量:7
-
4陈孝彬.素质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1994,14(4):15-20. 被引量:18
-
5马荣秀.关于素质教育的理性思考[J].教育探索,2004(5):51-51. 被引量:4
-
6陈倩.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谈高校的考试改革[J].高教探索,2005(2):77-78. 被引量:45
-
7王芳,印步华,兰蓉,刘大卫,杨海,高兰英,裴志华,黄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兼谈当前学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5,25(5):78-84. 被引量:13
-
8古晓君.对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回顾与思考[J].教育探索,2005(6):51-53. 被引量:5
-
9黄金来,王一涛.农村教育定位:实践与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5):32-35. 被引量:13
-
10彭军.教育竞争的异化——“应试教育”的哲学反思[J].平原大学学报,2007,24(2):98-101. 被引量:5
引证文献10
-
1蒋芝英.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代价分析[J].理论导报,2008(9):54-55.
-
2周晔.素质教育缘何尴尬——对推行素质教育的困难的现实性反思[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23(1):7-9. 被引量:2
-
3杨建军,杨改学.刍议甘肃省中小城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激励机制[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07(09X):84-85. 被引量:1
-
4施旭东,张苏.孔子“有教无类”主张对当代教育的启示[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4(2):16-19. 被引量:3
-
5蒋芝英.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散论[J].教育发展研究,2010,30(11):85-87. 被引量:9
-
6王凯.论高职院校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0(6):144-146. 被引量:2
-
7杨建军,胡蓉.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发展策略[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9(11):35-37. 被引量:1
-
8黎平辉.困境与出路:对素质教育的反思与展望[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30(7):71-75.
-
9李莉.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导向的高职语文教学研究[J].课外语文,2019,0(27):68-70.
-
10杨幸存.基于职业素养提升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对策[J].科技资讯,2020,18(10):168-16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9
-
1王兵,陈达,李书正,何轶.马克思主义矛盾观视域下的传统体育课程建设研究[J].科教导刊,2022(27):18-21. 被引量:2
-
2王正奎.素质教育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学的改革趋势[J].科教导刊,2014(13):131-131. 被引量:2
-
3段小霞,杨梨容.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J].成才之路,2012(13):74-75. 被引量:2
-
4李坊穗.已有概念认识中的应试教育不是一种教育——兼说应试教育之概念的无解[J].辽宁教育,2012(4):30-32. 被引量:1
-
5唐玉辉.浅析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J].科技信息,2013(2):93-93. 被引量:8
-
6廖明江,苏平.提高区域农村学校教师“班班通”教学应用能力的探讨[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3,29(10):57-59. 被引量:1
-
7刘娟,钟建勋.素质教育视野下对中小学生涯教育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5(6):142-143.
-
8李滟.“有教无类”教育实践初探——以高职生为例[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5,14(3):122-125.
-
9孙慧琴.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11):25-26. 被引量:1
-
10石火学.教育政策创新的要求、障碍与实现:公共政策的视角[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35-140. 被引量:2
-
1滕芸.针对教学 系统反思 提高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2(35):112-113.
-
2蒙彦文.怎样做好教学反思[J].新校园(中旬刊),2012(7):110-110.
-
3阮为文.促进农村中学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研究[J].教育导刊(上半月),2005(9):58-60. 被引量:5
-
4胡中锋.当前推进学区化管理应注意的问题[J].人民教育,2014(7):36-38. 被引量:6
-
5阮为文.论农村中学教师自主专业发展[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19(3):25-27. 被引量:2
-
6朱安平.中小学数字化校园新探“三部曲”[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10(3):92-95. 被引量:1
-
7张宏,刘光余.论实践取向的校本研修模式构建——基于上海市嘉定区娄塘学校个案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2(6):78-80. 被引量:1
-
8侯时红.“五项修炼”: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剂[J].青年教师,2007(12):30-32.
-
9侯时红.“五项修炼”: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剂[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8(1):29-31.
-
10徐凯.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分析[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7,0(1):32-36.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