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研究述评
被引量:14
Summary of Studies on Radicalism and Conservatism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since the 1990s
出处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9-314,共26页
Modern Chinese History Studies
参考文献24
-
1李锦全.中国近代史几个问题评价的再评价[J].哲学研究,1995(10):3-7. 被引量:3
-
2胡逢祥.试论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保守主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2(1):78-86. 被引量:10
-
3沉风,志忠.跨世纪之交:文学的困惑与选择[J].文学评论,1994(6):121-126. 被引量:8
-
4喻大华.晚清文化保守思潮论纲[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2(1):75-78. 被引量:5
-
5俞祖华.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重要转向──从康有为的三世进化史观到梁漱溟的“文化三路向”说[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9(1):33-40. 被引量:3
-
6王桂妹.五四文化激进主义寻踪[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41(3):104-111. 被引量:5
-
7喻大华.晚清文化保守思潮述论[J].天津社会科学,2000(1):83-87. 被引量:10
-
8马庆钰.对于文化保守主义的检省[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11(3):32-37. 被引量:18
-
9马克锋.有关激进与保守的几个问题[J].中州学刊,2004(3):75-76. 被引量:3
-
10郑师渠.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J].历史研究,1995(5):88-101. 被引量:52
二级参考文献60
-
1罗福惠.概论近代以来我国文化传统主义的演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26(6):59-68. 被引量:4
-
2何晓明.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述论[J].近代史研究,1996(5):40-66. 被引量:16
-
3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
4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
5.梁启超选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
6.《康有为政论集》上册[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
7.独秀文存[C].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重印.p4.
-
8.李大钊文集(上)[C].人民出版社,1984.p41-42.
-
9.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1..
-
10.谭嗣同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1..
共引文献404
-
1韩启云.白话文运动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2,43(4):68-73. 被引量:1
-
2耿纪永.从(后)现代到新保守主义——论郑敏新时期诗学与译诗的互动[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3):339-351.
-
3罗小凤.“汉语语言特性”的再发现——论21世纪以来郑敏对新诗语言的思考与局限[J].中国诗学研究,2024(1):29-40.
-
4李萌羽,温奉桥.语言伦理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审美建构[J].山东社会科学,2021(3):93-97. 被引量:4
-
5任传印,张立群.鲁迅杂文与佛教文化[J].绍兴鲁迅研究,2022(1):19-36.
-
6王联,杨钪森,买玲.21世纪以来世界民族主义研究的发展——王联教授访谈[J].国际政治研究,2021(2):134-160. 被引量:4
-
7钟军红.胡适“废文言倡白话”新议[J].鲁迅研究月刊,2001(6):53-56. 被引量:1
-
8王锋.中国现代诗歌面面观[J].西部(新文学)(上),2009(16):117-126.
-
9陈华.严复与梁启超的公民教育思想比较[J].教育学术月刊,2013(12):22-26. 被引量:4
-
10蒋旭东.90年代文化保守主义研究述评[J].教学与研究,1999(11):47-5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73
-
1刘远靖.现代化理论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关系[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7(z1):111-113. 被引量:3
-
2李杨.“救亡压倒启蒙”?——对八十年代一种历史“元叙事”的解构分析[J].书屋,2002(5):4-15. 被引量:52
-
3侯杰,林绪武.“重新解读梁启超”笔谈(下)——近百年来不同语境下的梁启超研究[J].文史哲,2004(4):22-24. 被引量:11
-
4罗志田.思想观念与社会角色的错位:戊戌前后湖南新旧之争再思——侧重王先谦与叶德辉[J].历史研究,1998(5):56-78. 被引量:34
-
5卢之超.80年代那场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争论[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6(4):19-35. 被引量:13
-
6章开沅.50年来的辛亥革命史研究[J].近代史研究,1999(5):222-244. 被引量:27
-
7王东.五四新文化运动若干问题辨析[J].哲学动态,1999(4):37-40. 被引量:5
-
8罗志田.近代湖南区域文化与戊戌新旧之争[J].近代史研究,1998(5):53-83. 被引量:28
-
9马洪林.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J].文史哲,1998(5):8-10. 被引量:2
-
10彭明.关于半个世纪以来五四运动史研究的若干情况[J].中共党史研究,1997(6):28-33. 被引量:4
引证文献14
-
1刘疆辉.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的“刺猬”与“狐狸”[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11(6):91-94.
-
2何爱国.“激进”,还是“保守”?——对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主潮论争的回顾与反思[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7):65-72. 被引量:5
-
3陈德鹏.维新前的政治条件差异与近代中日维新之成败[J].兰州学刊,2007(1):182-186.
-
4简婷.中国近代史范式研究综述[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5):89-91. 被引量:3
-
5简婷.中国近代史研究范式之现状——基于辛亥革命史论文(1980-2007年)的经验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9(4):63-65.
-
6何卓恩.“常”“变”之争和“主义”之辩下的保守与激进——“保守主义、自由主义、激进主义”三分法商榷[J].学术月刊,2011,43(4):131-138. 被引量:2
-
7许小青.南高学派与现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以孔子观为中心的探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0(5):57-67. 被引量:4
-
8田寅甲.韩中“人文纽带”的政治学——韩国的视角[J].当代韩国,2013(3):86-97. 被引量:2
-
9魏万磊,刘黎.中国现代思想史解释模式与革命史观的变迁[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7(3):69-75.
-
10刘少虎.圣化与悲观:长沙时务学堂内部纷争原因探析[J].长沙大学学报,2017,31(3):11-16.
二级引证文献16
-
1张宝明.中国化激进主义生成谱系探寻[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3(6):129-136. 被引量:3
-
2何卓恩.“常”“变”之争和“主义”之辩下的保守与激进——“保守主义、自由主义、激进主义”三分法商榷[J].学术月刊,2011,43(4):131-138. 被引量:2
-
3苏全有,邹宝刚.中国近代疾病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2):54-64. 被引量:3
-
4何卓恩.“民本”与“民主”之间的晚清“民权”观念[J].贵州社会科学,2012(1):114-119. 被引量:5
-
5苏全有,邹宝刚.近年来中国近代防疫史研究综述[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60-67. 被引量:6
-
6何卓恩,李晓波.孙中山、梁启超民元入京演说比较[J].北京社会科学,2013(4):46-52. 被引量:1
-
7张俊列.引导性传统与中国课程改革[J].教育学报,2014,10(1):33-43. 被引量:8
-
8田彤,高伟军.张其昀的孔子观:文化道统与文化开新[J].孔子研究,2015,0(4):111-117.
-
9张国功,苗旭艳.抗战情境下主流文化学术刊物的地方化扩散——以学衡派谱系中的《文史季刊》为例[J].出版科学,2016,24(1):118-124. 被引量:4
-
10刘熹,姚聪.20世纪90年代的三次论争与新世纪文学批评的学术背景[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32(1):68-75.
-
1郑大华,贾小叶.“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保守与激进”学术讨论会综述[J].近代史研究,2004(2):291-301. 被引量:2
-
2刘月兰,陈泽涛.维新与五四“国民性”探讨中的代移[J].西部学刊,2016(7):5-7.
-
3刘睿.戊戌变法中维新派的激进与保守——浅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2):120-123.
-
4郑大华.论民国思想史的几个特点[J].天津社会科学,2006(3):128-133. 被引量:3
-
5李春雷.漫谈中国近代思想史[J].华夏文化,2000(3):33-35.
-
6佟雨晴.林则徐抵御外敌行动及其评价[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8(4):139-140.
-
7金景一.功过待评说——朴正熙进入“亲日派”名单引发的争议[J].世界知识,2005(20):33-35. 被引量:1
-
8蔡明伦.康有为:激进与保守的悖论[J].学习月刊,2003(12):61-62. 被引量:2
-
9刘颖涟.“中国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J].近代史研究,2011(2):157-159.
-
10杨思信.近代文化保守主义研究综述[J].文史知识,1999(1):107-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