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3-56,72,共5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共引文献282
-
1韩启云.白话文运动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2,43(4):68-73. 被引量:1
-
2耿纪永.从(后)现代到新保守主义——论郑敏新时期诗学与译诗的互动[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3):339-351.
-
3罗小凤.“汉语语言特性”的再发现——论21世纪以来郑敏对新诗语言的思考与局限[J].中国诗学研究,2024(1):29-40.
-
4李萌羽,温奉桥.语言伦理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审美建构[J].山东社会科学,2021(3):93-97. 被引量:4
-
5任传印,张立群.鲁迅杂文与佛教文化[J].绍兴鲁迅研究,2022(1):19-36.
-
6陈雨露.中国传统文化、通识教育与金融学科的现代化[J].中国大学教学,2007(11):8-12. 被引量:3
-
7王锋.中国现代诗歌面面观[J].西部(新文学)(上),2009(16):117-126.
-
8柳珊.前夜的涌动──论民国初期的小说理论[J].文艺理论研究,1999(6):49-58. 被引量:4
-
9何言宏.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语言资源问题[J].人文杂志,2004(4):109-114. 被引量:6
-
10陆杰.“西方语言”与现代汉语的文学写作[J].韶关学院学报,2004,25(5):89-92.
-
1杨星映.“风骨”管窥[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45-51. 被引量:1
-
2曹毓生.周作人“美文”内涵外延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2):58-62. 被引量:2
-
3胡晓军.显与隐:宋代《诗》学论比兴[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96-98.
-
4和谈.苏轼谐谑诗探源[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6,22(1):98-101.
-
5张欣.现代城市诗述评[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2(2):177-185.
-
6陶斯明.创一个怎样的散文“新宫殿”——祝勇《旧宫殿》文学内涵外延的审思[J].作家,2012(12):11-12. 被引量:1
-
7舒展.论随大流[J].雨花,1999,0(4):64-65.
-
8邓菁菁.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整体观思考——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3):78-80.
-
9方牧.论杜甫的七律(续)[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22(2):6-13.
-
10方牧.论杜甫的七律[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22(1):15-26.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