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教师评价的新发展——发展性教师评价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近来在教育领域日渐兴起的教师评价,它有着不同于奖惩性教师评价的理论假设、基本观念、基本特点和实践模式。探讨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哲学渊源和心理学理论,展望它的发展趋势。
作者
陈江波
吴明君
机构地区
西南师范大学教科所
邢台学院
出处
《邢台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02-104,共3页
Journal of Xingtai University
关键词
发展性教师评价
奖惩性教师评价
缄默知识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8
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2125
同被引文献
2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4
参考文献
15
1
梁红京,马海涛.
教学档案袋:一种可资借鉴的教学评价工具[J]
.全球教育展望,2003,32(11):52-55.
被引量:8
2
许明.
英国中小学教师的评价制度和特点[J]
.外国教育研究,2002,29(12):45-49.
被引量:24
3
李润洲.
对教师评价的审视与反思[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15(3):15-18.
被引量:24
4
徐玉珍.
论“好教师”——“教师评价”的评价[J]
.课程.教材.教法,1997,17(11):46-52.
被引量:9
5
王景英,梁红梅,朱亮.
理解与对话:从解释学视角解读教师评价[J]
.外国教育研究,2003,30(8):39-43.
被引量:41
6
王成全.
试论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念、过程和主要方法[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6(3):30-33.
被引量:20
7
陈向明.
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1):104-112.
被引量:1564
8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1997.
9
石中英.
缄默知识与师范教育[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13(3):36-40.
被引量:98
10
张民选.
隐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显现可能[J]
.全球教育展望,2003,32(8):15-21.
被引量:69
二级参考文献
68
1
易凌峰.
多元教学评价的发展与趋势[J]
.课程.教材.教法,1999,19(11):10-12.
被引量:81
2
潘德荣.
基于“此在”的诠释学[J]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4(2):144-150.
被引量:13
3
陈江波,吴明君.
教师评价的新发展——发展性教师评价[J]
.邢台学院学报,2005,20(3):102-104.
被引量:2
4
陈江波.
发展性教师评价探新[J]
.教育探索,2005(12):116-118.
被引量:3
5
邓勇.
高职院校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探索[J]
.职业技术教育,2007,28(11):56-58.
被引量:6
6
薛文华.现代西方哲学评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7
金生鋐.理解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8
波兰尼[英]许泽明译.《个人知识》[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
9
R.斯腾博格[美]吴国宏等译(Stenburg:1999).《成功智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0
郁胜华.《走向知识的默会维度》[M].,(2002)..
共引文献
2125
1
廉凯歌.
课程思政下高职教师育人能力提升研究[J]
.职业教育,2023(32):51-54.
被引量:1
2
任兀.
艺术管理者隐性知识管理探赜[J]
.艺术管理(中英文),2020(3):153-160.
被引量:2
3
项露露,王燕红.
新制度主义视角下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困境与突围[J]
.新课程导学,2022(34):80-83.
4
李原婷.
幼儿体育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构成、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J]
.体育视野,2022(3):136-138.
被引量:1
5
王晓辉.
隐性知识视域下美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特征与启示——以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为例[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20(6):46-50.
被引量:9
6
徐金雷,顾建军.
从知识到素养:教师适应性专长构成及发展——基于对技术教育教师的考察[J]
.教育发展研究,2020(12):53-59.
被引量:7
7
王珏.
论对话协作的教师学习空间设计——基于TSpace工作坊的实务体验[J]
.教育发展研究,2020(10):79-84.
8
张静,张俊豪.
民族院校优秀教师实践性知识内容的叙事探究[J]
.民族教育研究,2020,31(1):107-115.
被引量:4
9
黄健毅,黎芳露.
新时代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及培养路径[J]
.民族教育研究,2020,31(1):85-90.
被引量:37
10
常琰崧,李跃雪.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综述[J]
.教育观察,2021,10(3):63-67.
同被引文献
21
1
谢邦秀.
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现状概述[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12):36-37.
被引量:42
2
陈江波.
发展性教师评价探新[J]
.教育探索,2005(12):116-118.
被引量:3
3
邓勇.
高职院校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探索[J]
.职业技术教育,2007,28(11):56-58.
被引量:6
4
陈晓霞,苏贵民,蔡其勇.
高校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研究[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20(5):98-101.
被引量:11
5
李琼.两种教师评价制度的比较研究,2002(08).
6
刘尧.教育评价与学校管理评论,2002(10).
7
Darling-Hammond, L,McLaughlin, M.W. Policies that suppor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an era of reform[J].Phi Delta Kappan,.
8
Mclaughlin, M.W,Talbert, J.E. Professional commuication and the work of high school teaching[M].Chicago,IL: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1.
9
Roseholtz, SJ. Effective schools: interpreting the evidence[J].American Educational R esearch,.
10
Lee, O,Yarger, S.J. Modes of inquiry in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A].New York:Simon & Schuster Macmillan,1996.14-37.
引证文献
2
1
康勤.
学校文化对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7):33-34.
2
李润洲.
对教师评价的审视与反思[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15(3):15-18.
被引量:24
二级引证文献
24
1
陈江波,吴明君.
教师评价的新发展——发展性教师评价[J]
.邢台学院学报,2005,20(3):102-104.
被引量:2
2
陈江波.
发展性教师评价探新[J]
.教育探索,2005(12):116-118.
被引量:3
3
邓勇.
高职院校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探索[J]
.职业技术教育,2007,28(11):56-58.
被引量:6
4
陈晓霞,苏贵民,蔡其勇.
高校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研究[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20(5):98-101.
被引量:11
5
王凯.
关于新课程中教师评价的几点思考[J]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08(1):61-62.
6
王若梅.
近十年国内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研究与实践综述[J]
.江苏高教,2008(3):70-73.
被引量:42
7
段艳鸽.
基于交流平台的发展性教师评价系统[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1):253-254.
被引量:3
8
张大友,申卫.
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实施[J]
.教育评论,2009(1):105-109.
9
孙守卫.
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之思考[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27-27.
被引量:1
10
杨艳.
改革教师评价模式 缓解教师职业倦怠[J]
.现代教育论丛,2009(3):39-42.
被引量:6
1
王晓莺.
教师评价研究概述[J]
.考试周刊,2016,0(103):142-142.
2
贵阳市尚义小学"促进教师发展有效评价方式的研究"课题组.
进行发展性评价的实践与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J]
.贵州教育,2004,0(Z1):8-9.
3
刘和义.
可持续发展价值取向下改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策略[J]
.吉林教育(教研),2007(2):88-88.
被引量:1
4
王传瑜.
我国教师评价体系的“昨天、今天和明天”[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09(8):8-9.
被引量:1
5
许振让.
浅议教师评价[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08,0(6):137-137.
6
刘辉.
教师评价与教育发展的探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4(7):63-63.
被引量:1
7
邱建民.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教师管理策略的转变[J]
.学校管理,2004,0(2):42-43.
被引量:1
8
徐敏.
构建人本化教师评价体系[J]
.江苏高教,2008(1):151-152.
被引量:5
9
杨艳.
改革教师评价模式,缓解教师职业倦怠[J]
.教育探索,2009(7):92-93.
被引量:3
10
卢志文.
五维评价:新时期的教师评价制度[J]
.新课程(小学),2006,0(8):52-53.
邢台学院学报
200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