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甲乙经》对于类编《内经》的重要贡献
被引量: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试论《甲乙经》对于类编《内经》的重要贡献李志道,宫宝喜《外灸甲乙经》全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为晋·皇甫谧选集《素问》、《灵枢》、《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书籍而成。以前普遍认为它属于专题发挥《内经》的针灸专著。笔者通过将《甲乙经》与《素问》、《灵枢...
作者
李志道
宫宝喜
出处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39-41,共3页
Journal of Tianji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针灸甲乙经
内经
分类号
R245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R22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0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51
同被引文献
120
1
徐彦龙.
《针灸甲乙经》对咳嗽的疗法特点分析[J]
.针灸临床杂志,2007,23(12):1-2.
被引量:2
2
邓小英,王凤兰.
《针灸甲乙经》数字化整理研究初探[J]
.陕西中医,2008,29(7):857-859.
被引量:3
3
纪军,王正明.
《针灸甲乙经》处方配穴特点分析[J]
.上海针灸杂志,2004,23(7):38-40.
被引量:22
4
王建新.
皇甫谧人生观解读[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4,4(4):29-31.
被引量:1
5
王璞,田代华.
论《针灸甲乙经》以部列穴的合理性[J]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9,13(5):19-20.
被引量:3
6
周在辉,黄羡明.
针灸处方发展概要[J]
.浙江中医杂志,1993,28(6):277-279.
被引量:5
7
龙江洪.
皇甫谧的玄学思想[J]
.医古文知识,2005,22(2):8-9.
被引量:2
8
张灿玾.
《针灸甲乙经》的主要贡献及对后世的影响[J]
.中医文献杂志,1994,12(1):2-5.
被引量:3
9
姜燕.
依韵校勘《针灸甲乙经》[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17(3):20-27.
被引量:1
10
刘建民,李海棠.
《黄帝针灸甲乙经》论治妇科疾病浅释[J]
.国医论坛,2005,20(4):14-16.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7
1
黎波,杜元灏.
李志道教授腧穴教学经验点滴[J]
.上海针灸杂志,2009,28(5):301-302.
被引量:5
2
张胜春.
《针灸甲乙经》之研究现状[J]
.中国针灸,2002,22(4):279-281.
被引量:4
3
田丙坤,邢玉瑞.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研究进展[J]
.中国针灸,2014,34(11):1135-1140.
被引量:14
4
张建斌.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学术框架的解构[J]
.中国针灸,2015,35(1):87-90.
被引量:28
5
王甲伟,陈波,魏连海,郭义,史丽萍.
《针灸甲乙经》治热病选穴规律探析[J]
.上海针灸杂志,2016,35(1):1-3.
6
宋晓溪,周琦,柳长华.
推测《针灸甲乙经》的编撰思路和方法[J]
.环球中医药,2016,9(9):1083-1086.
7
李志道,李玉仙,麻凯璇.
刍议《针灸甲乙经》的历史贡献[J]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23,12(2):50-5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51
1
贾双保,颉旺军.
《针灸甲乙经》推拿疗法探析[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1,28(3):16-18.
被引量:2
2
陈波,赵雪,王丽,陈泽林.
李志道教授针灸临证心识[J]
.中国针灸,2011,31(7):635-637.
被引量:6
3
霍小宁,刘新发,雒成林,武晓云.
《针灸甲乙经》中精神疾病病名浅释[J]
.甘肃科技,2012,28(12):130-131.
4
陈文,刘世红,黄爱明.
腧穴主治理解与讲授之我见[J]
.上海针灸杂志,2013,32(6):523-524.
被引量:2
5
张建斌.
杨上善经络理论框架解析与相关概念诠释[J]
.中国针灸,2016,36(2):163-167.
被引量:5
6
宋晓溪,周琦,柳长华.
推测《针灸甲乙经》的编撰思路和方法[J]
.环球中医药,2016,9(9):1083-1086.
7
卢承顶,田思胜,张永臣.
《针灸资生经》学术思想研究现状分析[J]
.中国针灸,2016,36(12):1324-1326.
被引量:3
8
欧阳亚萍,刘派,王洪峰.
《针灸甲乙经》中妇科疾病的取穴规律探析[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3(2):331-334.
被引量:5
9
袁雷,郭玮华,吴绍华.
子午流注纳甲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17,26(8):1436-1438.
被引量:15
10
陈向红,陈波,谷鑫桂,师哲,陈泽林.
试论押手在针刺临床操作中的作用[J]
.中国针灸,2017,37(11):1215-1217.
被引量:7
1
郑学刚.
论《内经》对中医妇科学的重要贡献[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3,20(1):47-48.
被引量:2
2
项硕.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进展[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4):78-79.
被引量:6
3
刘瑞华.
略论“缪刺”与“巨刺”[J]
.上海针灸杂志,2004,23(9):31-32.
被引量:14
4
王璞,田代华.
论《针灸甲乙经》以部列穴的合理性[J]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9,13(5):19-20.
被引量:3
5
邵雅俊,江劲波.
恶性淋巴瘤中医药研究进展[J]
.中医药导报,2008,14(4):86-87.
被引量:4
6
王金亮,侯红霞,武振亨.
养阴血与产后“治未病”[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20(6):571-571.
被引量:1
7
郭向军,裴景春.
悬钟穴的应用及定位考证[J]
.中医药学刊,2004,22(12):2288-2289.
8
李今庸.
《甲乙经》析疑五则[J]
.天津中医药,2009,26(3):177-179.
9
汪胤.
肝经取穴治疗腰椎骨质增生76例[J]
.江西中医药,2004,35(4):51-52.
10
任旭.
影响中医外治疗法发展因素探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8):844-846.
被引量:2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199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