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数学译林》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54-264,共11页
MATHEMATICS
同被引文献30
-
1李亚平 Steen,LA.模式的科学[J].数学译林,1993,12(2):96-105. 被引量:4
-
2蒋永红,陈侃.论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结合[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8(1):18-21. 被引量:7
-
3李中恢,丁来华.论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宜春学院学报,2007,29(2):29-30. 被引量:3
-
4C.Smorynski 蔡克聚(译).数学--一种文化体系[J].数学译林,1988,(3):249-249.
-
5A.Borel 江嘉禾(译).数学--艺术与科学[J].数学译林,1985,(3):246-248.
-
6Yu.I.Manin 袁向东(译).数学是一种比喻[J].数学译林,1998,(3):246-251.
-
7[日]米山国藏.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6..
-
8斯蒂恩.今日数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
9伊恩·斯图特尔.自然之数-数学想象的虚幻实境[M].潘涛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
10赫尔曼·外尔.数学与自然科学之哲学[M].齐民友,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
二级引证文献20
-
1胡吉蔚.略析新课改下高中数学史教与学[J].数学教学通讯(中教版),2005,28(08S):11-13. 被引量:2
-
2赵卫红,Li,Gui-xia.对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数学教育的几点思考[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5,25(5):112-115. 被引量:2
-
3龙启福,丁来华.数学史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J].宜春学院学报,2008,30(6):164-165. 被引量:1
-
4丁来华,石俊.《数学史》网络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J].宜春学院学报,2009,31(6):23-24.
-
5亥仁古力.麦麦提.数学史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价值体现[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4):20-22. 被引量:5
-
6李丽莉.数学史的教育功能[J].科教导刊,2012(21):139-139.
-
7刘明祥.高师“小数教”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J].数学教育学报,2012,21(5):64-66.
-
8李伯春.数学是自然科学吗[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4):1-5. 被引量:1
-
9许美珍,王万义,王桂霞.高校数学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读曹之江教授《谈数学及其优教》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6(3):119-122. 被引量:1
-
10贾利,李文铭.从“弧度制”一课看数学史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J].科教导刊,2013(20):136-137. 被引量:3
-
1穆廷铭.一类平面图的四色问题[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1(2):18-19.
-
2陈省身.中国的数学——几件数学新闻和对于中国数学的一些看法[J].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1997,7(2):129-135. 被引量:4
-
3赵聪俐.一种带有限制的缺陷染色的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08,0(11):121-122.
-
4王绍文.极大平面图的构成算法[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1997,12(2):51-55. 被引量:1
-
5四色猜想[J].大科技(科学之谜)(A),2001(8):8-8.
-
6赵子都.一门独立的新学科—定理机器证明[J].锦州工学院学报,1990,9(4):77-81.
-
7杨本立,杨蜀颖.平面图的拓扑结构与着色数[J].教学与科技,2006,19(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