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国土资源情报》
2005年第3期41-43,29,共4页
Land and Resources Information
参考文献11
-
1章家恩.土壤生态健康与食物安全[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4,16(4):1-4. 被引量:9
-
2伍育鹏.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体系研究设计[J].国土资源导刊,2004,1(2):14-16. 被引量:14
-
3刘友兆,马欣,徐茂.耕地质量预警[J].中国土地科学,2003,17(6):9-12. 被引量:96
-
4王蓉芳,黄德明,崔勇.我国不同地区土壤肥力监测报告(1988~1997)二、南方二熟制稻田区土壤肥力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J].土壤肥料,2002(2):3-8. 被引量:9
-
5张凤荣,安萍莉,王军艳,张军连,刘黎明,陈焕伟.耕地分等中的土壤质量指标体系与分等方法[J].资源科学,2002,24(2):71-75. 被引量:151
-
6吴群.耕地质量、等级与价格刍议[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8(1):73-74. 被引量:22
-
7葛向东,许彦曦,彭补拙.县级耕地动态监测体系的理论与方法研究[J].经济地理,2001,21(3):346-350. 被引量:8
-
8王蓉芳,黄德明,崔勇.我国不同地区土壤肥力监测报告(1988~1997)一东北区土壤肥力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J].土壤肥料,2000(6):8-13. 被引量:22
-
9周慧珍,曹子荣,蒋晓.基本农田动态监测及预警研究[J].土壤学报,1999,36(2):245-252. 被引量:22
-
10陈百明.加拿大耕地质量监测概述[J].自然资源,1996(2):77-80. 被引量:15
二级参考文献31
-
1王家凌,何丽,于瑞华.建立农垦企业发展监测与预警系统[J].农场经济管理,2001(2):35-36. 被引量:1
-
2陈百明.土地分类体系与土地评价问题探讨[J].资源科学,1986,16(2):91-96. 被引量:11
-
3陈光伟.土地资源定量评价方法探讨——以江西省波阳县土地资源评价为例[J].资源科学,1983,13(3):36-44. 被引量:3
-
4倪绍祥,陈传康.我国土地评价研究的近今进展[J].地理学报,1993,48(1):75-83. 被引量:53
-
5李闽,张妙玲.江苏省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潜力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4(2):5-8. 被引量:12
-
6张军连,林培.土地生产潜力评价中土壤修正系数模型的研究──以河北省涿鹿县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1994,9(3):260-270. 被引量:26
-
7郭方.发展乡镇企业与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对我国农村持续发展的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5,5(4):30-33. 被引量:2
-
8李保国.土壤变化及其过程的定量化[J].土壤学进展,1995,23(2):33-42. 被引量:40
-
9王家樑.土地利用国策的核心是保护耕地[J].中国土地科学,1995,9(5):14-18. 被引量:8
-
10张健民.土壤钾素的动力学研究.土壤钾素的动态[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34-48.
共引文献366
-
1石磊.甘泉县石门乡土地整理土壤质量影响[J].江西农业,2019,0(22):116-116.
-
2费红梅,王立,王奥,张珂纶,刘文明.土地政策对耕地质量影响的研究——基于吉林省数据的实证分析[J].东北农业科学,2020,45(1):79-82. 被引量:5
-
3吕爱清,卞新民.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江西省可持续食物安全评价[J].土壤,2007,39(5):819-823. 被引量:3
-
4李保国,李韵珠,石元春.水盐运动研究30年(1973—2003)[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8(z1):5-19. 被引量:23
-
5梁宇哲,郑荣宝,刘毅华.我国土地资源安全预警体系构建初探[J].水土保持通报,2009,29(2):209-214. 被引量:12
-
6王红,黄英.喀斯特山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以贵州省六盘水市为例[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0(6):1-5. 被引量:1
-
7侯春生,段洪洋,夏宁,万忠.农业产地环境信息智能获取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J].农机化研究,2012,34(7):19-23. 被引量:1
-
8黄英.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Arable Land Resources in Karst Area:A Case Study of Anshun City of China[J].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10,1(1):54-57. 被引量:1
-
9陶崇鑫,刘新平,吴贵亮.阿勒泰市耕地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新疆农业科学,2012,49(7):1353-1359. 被引量:9
-
10李莉婕,童倩倩,孙长青,赵泽英,彭志良,李裕荣,李玲.GIS支持下的贵州省赫章县耕地地力评价[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4):798-802.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273
-
1彭强勇,周卫,张彦彦,郝思宝.基于ArcEngine的地图整饰功能的实现[J].现代测绘,2007,30(4):42-43. 被引量:9
-
2梁宇哲,郑荣宝,刘毅华.我国土地资源安全预警体系构建初探[J].水土保持通报,2009,29(2):209-214. 被引量:12
-
3张淑娟,方慧,何勇.精细农业田间信息采样策略[J].农业机械学报,2004,35(4):88-92. 被引量:12
-
4李丹,刘友兆,李治国.耕地质量动态变化实证研究——以江苏省金坛市为例[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17(6):22-25. 被引量:37
-
5陈柏松,游娟,潘瑜春,王纪华.农用地等级质量监测指标体系与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S2):272-276. 被引量:23
-
6庞英,张全景,叶依广,欧名豪.我国耕地资源利用效益的数量经济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4):40-43. 被引量:19
-
7高中贵,彭补拙.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研究综述[J].经济地理,2004,24(4):514-519. 被引量:47
-
8何艳芬,张柏,马超群.吉林省耕地动态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J].资源科学,2004,26(4):119-125. 被引量:31
-
9伍育鹏.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体系研究设计[J].国土资源导刊,2004,1(2):14-16. 被引量:14
-
10陈百明,周小萍.中国近期耕地资源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变化态势[J].资源科学,2004,26(5):38-45. 被引量:152
引证文献27
-
1陈柏松,游娟,潘瑜春,王纪华.农用地等级质量监测指标体系与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S2):272-276. 被引量:23
-
2张建军,袁春,付梅臣,付薇.北京市耕地面积变化趋势预测及保护对策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6):497-499. 被引量:10
-
3石淑芹,陈佑启,姚艳敏,李志斌,何英彬.东北地区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评价[J].地理学报,2008,63(6):574-586. 被引量:87
-
4石淑芹,陈佑启,姚艳敏,李志斌,何英彬.基于3S技术的区域性耕地资源变化影响评价模式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7):91-96. 被引量:12
-
5田燕,孙婷婷,马军成,沈蓉.基于“3S”技术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初探[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6):17-19. 被引量:23
-
6何江华,周明中.基于标准样地的耕地质量监测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9):125-127. 被引量:8
-
7许妍,吴克宁.欧盟土壤环境评价监测项目及其对我国农用地质量监测的启示[J].生态环境学报,2011,20(11):1777-1782. 被引量:8
-
8吴茗华,胡月明,黎诚.基于耕地质量等级监测的县级农用地分等更新研究——以化州市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2,39(7):213-217. 被引量:24
-
9鄢然,李轩修,宋戈.哈尔滨所辖市县耕地经济效益空间差异变化态势研究[J].国土资源情报,2012(5):44-49.
-
10庄雅婷,陈训争,范胜龙,林常永,申琪,王慧敏,李云辉.基于Kriging插值的高效耕地质量监测点布设方式研究——以建瓯市为例[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3,25(2):17-22. 被引量:14
二级引证文献289
-
1乔贤哲,张超,杨建宇,朱德海.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农田灌溉设施的提取[J].测绘通报,2012(S1):372-374. 被引量:8
-
2何英彬,陈佑启,姚艳敏,石淑芹,李志斌,万利.东北三省耕地非农化时空特征及其与粮食生产能力的关系[J].资源科学,2009,31(2):295-302. 被引量:17
-
3何英彬,陈佑启,姚艳敏,许新国,唐鹏钦,余强毅.区域耕地非农化与粮食产量关系空间特征研究——以东北三省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9,24(3):439-447. 被引量:19
-
4张守忠,李玉英.1990年以来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变动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09,55(1):152-156. 被引量:2
-
5李帷,李艳霞,林春野,董云社,韩杰,韩伟.北京市畜禽粪便土地利用适宜性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09,29(4):882-889. 被引量:9
-
6李希灿,刁海亭,王静,崔福斌.中国区域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方法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0(4):655-658. 被引量:7
-
7门明新,陈亚恒,刘玉,魏亮,许皞.基于RS与GIS唐山市城镇扩展对耕地产能影响的定量评估[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9):282-288. 被引量:5
-
8黄好,朱红波.成都平原耕地数量变化驱动因子分析——以邛崃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43-845. 被引量:3
-
9刘玲,王英杰.贫困地区耕地的地形和土壤肥力特征分析与质量评价[J].地球信息科学,2009,11(6):744-752. 被引量:4
-
10石光辉,毛伟,张炳宁,张月平.扬州市耕地质量现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347-1350. 被引量:4
-
1田燕,孙婷婷,马军成,沈蓉.基于“3S”技术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初探[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6):17-19. 被引量:23
-
2洪土林,王艳华.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5(5):234-235. 被引量:12
-
3杨更生,陈燕.浅析建立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配方施肥[J].现代农业科技,2006(10X):97-98. 被引量:1
-
4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J].江苏农村经济(品牌农资),2016,0(6):40-40.
-
5李翠玲.陵川县谷子耕地质量状况与标准化生产的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3,25(8S):103-103.
-
6李学勇,潘卫群.宝应县耕地质量现状及其管理对策[J].扬州科技,1996,4(1):17-19.
-
7徐志强.北方春玉米优势区耕地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2(3):3-6. 被引量:2
-
8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旱涝保收标准农田建设[J].广东农村实用技术,2010(11):1-1.
-
9薛艳杰,马金宝,吴桐,霍玉才,梁运江.敦化市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32):226-231. 被引量:4
-
10范守学,马国才,祁永胜.夏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J].种子世界,2000(5):23-24.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