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上海的都市化和后现代文化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在简单地回顾上海的都市化历史后,着重从酒吧、小资、文学、消费、怀旧几个方面,研究上世纪90年代形成发展上海文化的后现代色彩,分析了后现代语境中的身份焦虑,并对上海都市文化的发展作了展望。
作者
罗莉芳
汪宏桥
机构地区
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45,共5页
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上海
都市化
后现代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4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14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4
1
王晓明.
从“淮海路”到“梅家桥”──从王安忆小说创作的转变谈起[J]
.文学评论,2002(3):5-20.
被引量:94
2
让·波德里亚著 刘成富 全志钢译 15 21.消费社会 [M].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
张旭东.
上海的意象:城市偶像批判与现代神话的消解[J]
.文学评论,2002(5):90-102.
被引量:22
4
张宁.
什么是都市文化的灵魂?[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1):143-144.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34
1
张爱玲.《公寓生活记趣》[A]..收入《流言》[C].五洲书报社,1944年版..
2
张爱玲.《到底是上海人》[A]..《张爱玲文集》第四卷[C].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页.第19页.
3
竹内好.何谓近代—以日本和中国为例[A]..竹内好文集[M].北京:三联书店,2002..
4
钱理群.“其中有着时代的眉目”—读《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里的杂文》[J].学术思想评论:第11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5
张爱玲.到底是上海人[J].杂志,1943,(5).
6
鲁迅.《上海的少女》,《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562页.
7
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现代主义的政治》(Politics of Modernism,London,1989),第37—47页.
8
德里达(Jacques Derrida).《马克思的幽灵》(Specters of Marx,London,1994),中译:何一.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9
本雅明(Walter Benjamin).《启迪》(Illuminations,New York1969),第256、75、131页.中译:张旭东、王斑,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0
周乐山.《上海之春》[J].良友,1935,.
共引文献
114
1
武兆雨.
“文明的生机处处”——从王安忆的《考工记》谈起[J]
.华夏文化论坛,2024(1):164-170.
2
王小平.
世情叙事经验的流动与整合——论张怡微的上海书写[J]
.南方文坛,2024(4):154-157.
3
陈江平.
论王安忆乡村书写的叙述方式及其变化[J]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3,12(4):68-73.
4
张灿荣.
批判的历史——对“文革”后小说二十年历史批判意识的考察[J]
.南方文坛,2003(4):29-35.
5
冯仙丽,杨路红.
都市梦魇下的精神还乡——论新感觉派的乡土叙述[J]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4):76-80.
被引量:2
6
鲍国华.
论《台北人》中的上海形象[J]
.华文文学,2003(6):23-27.
被引量:6
7
康瑾.
又一种上海生活——评王安忆新作《桃之夭夭》[J]
.当代作家评论,2004(4):111-113.
被引量:2
8
朱静一.
论新感觉派都市书写中的乡土情结与传统道德立场[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1):124-126.
被引量:2
9
孙胜杰.
现代性视域下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怀旧”[J]
.现代妇女(理论前沿),2012(1):34-37.
10
于文秀.
虚浮与贫困——当下文坛检省[J]
.社会科学战线,2004(5):63-68.
同被引文献
25
1
冯仕政.
社会治理与公共生活:从连结到团结[J]
.社会学研究,2021(1):1-22.
被引量:157
2
邓韵雪,苏熠慧.
规训与反叛:新生代男性农民工的性别实践与空间建构[J]
.清华社会学评论,2020(1):18-43.
被引量:7
3
王晓华.
从个体休闲到大众消费──中国酒吧文化的走向[J]
.中国青年研究,1998(4):36-37.
被引量:6
4
杜芳琴.
妇女研究的历史语境:父权制、现代性与性别关系[J]
.浙江学刊,2001(1):106-111.
被引量:39
5
包亚明.
消费文化与城市空间的生产[J]
.学术月刊,2006,38(5):11-13.
被引量:38
6
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文化——介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文化研究、认同性与政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7
顾德曼;宋钻友;周育民.家乡、城市和国家——上海的地缘网络与认局,1853-1937[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8
钟大年;于文华.凤凰考:建构一个新传媒[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9
万晓晓;朱大可."海派文化"是面向未来的[N]经济观察报,2009(6).
10
吴小英.
市场化背景下性别话语的转型[J]
.中国社会科学,2009(2):163-176.
被引量:113
引证文献
3
1
廖媌婧.
从东方卫视的频道定位看“海派文化”认同的构建[J]
.神州,2012(15):69-69.
2
黄燕华,刘子曦.
酒吧消费中的女性气质协商与道德困境[J]
.中国青年研究,2021(11):64-72.
被引量:4
3
黄燕华.
“空间也是金钱”:日常生活实践中的空间生产与消费——基于对酒吧经营与消费的调查[J]
.学海,2023(6):22-3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
1
邵文君,陈友华.
从消费主义到生活叙事:极简主义者及其行为研究[J]
.青年研究,2022(6):31-42.
被引量:7
2
黄燕华.
“空间也是金钱”:日常生活实践中的空间生产与消费——基于对酒吧经营与消费的调查[J]
.学海,2023(6):22-32.
被引量:1
3
张克峰,王凯珍,汪流,周加兵,杨晨.
休闲体育群体包容“搭便车者”现象探究——基于G市空竹协会的田野考察[J]
.体育与科学,2024,45(2):100-110.
4
李升,沈月月.
日常生活中的边界跨越:县域青年女性“清吧”饮酒的空间消费[J]
.中国青年研究,2025(2):4-13.
1
毕泗建(编写).
中国人应当是什么样子的——全球化背景下文明古国的传统文化与思想之忧[J]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2010(2):12-17.
2
赵明.
20世纪20-30年代上海都市文化特征之考察[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6(z1):11-13.
被引量:1
3
申文.
上海都市茶文化[J]
.上海茶叶,2005(2):39-39.
4
秋风.
谁是中国人?[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06(12S):4-5.
5
王水雄.
为什么是他们,为什么是现在?[J]
.中欧商业评论,2014(1):70-75.
6
蔡登秋.
网络文化的后现代色彩[J]
.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1(1):19-23.
被引量:3
7
左英姿.
移民身份焦虑的文化调适——以中、西文化语境中的犹太移民为个案[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5(1):133-137.
被引量:1
8
肖震山.
新文人画:文化编码与身份焦虑[J]
.福建艺术,2009(3):21-23.
9
朱易安.
上海都市文化建构中的性别视角与观察[J]
.都市文化研究,2013(2):130-141.
10
吴泽泉.
身份焦虑与现实困境——论当代中国的语言民族主义[J]
.甘肃社会科学,2006(5):18-21.
被引量:1
江西社会科学
200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