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技术—经济—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协调度分析
被引量:
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设计了技术、经济与社会各系统的指标体系,分析了系统之间的关联度,构建了协调度的模型,测度并评价了中国1990年至2001年系统之间的协调性。结果表明,我国自2000年以来,技术、经济与社会系统的协调性呈现动态上升的趋势,但各系统之间的协调性还较差。
作者
戴西超
谢守祥
丁玉梅
机构地区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出处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03X期29-32,共4页
Statistics & Decision
关键词
中国
技术
经济与社会
系统
可持续发展
协调性
指标体系
构建
中国
趋势
分类号
C91 [经济管理]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41
同被引文献
306
引证文献
31
二级引证文献
227
参考文献
3
1
王浣尘.
可持续发展与系统集成方法论[J]
.科学管理研究,1997,15(1):25-27.
被引量:18
2
靳明,赵敏.
科技发展对经济社会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J]
.科学.经济.社会,1994,12(2):27-32.
被引量:2
3
李艳,曾珍香,武优西,李艳双.
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23(5):54-58.
被引量:127
二级参考文献
9
1
王浣尘.
价格系统稳定性的临界系数[J]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1995,4(2):1-5.
被引量:10
2
王浣尘.
价格系统稳定性的临界向量[J]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1996,5(2):1-3.
被引量:6
3
Alison Gilbert. Criteria for Sustainable in Development of Indicator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M]. Elsevier Science Ltd. ,1996.
4
Bill Hillier Bartlett School of Graduate Studies,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Gower Street, London WC1E 6BT, U.K. E\|mail:b.hillier@ucl.ac.uk.
The common language of space:a way of looking at the social,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functioning of cities on a common basi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1999,11(3):344-349.
被引量:19
5
袁旭梅,韩文秀.
复合系统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8,8(2):51-55.
被引量:42
6
温琰茂,柯雄侃,王峰.
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1999,14(1):51-55.
被引量:34
7
白华,韩文秀.
区域经济-资源-环境(Ec-R-Ev)复合系统结构及其协调分析[J]
.系统工程,1999,17(2):19-24.
被引量:40
8
钱学森,于景元,戴汝为.
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J]
.自然杂志,1990,13(1):3-10.
被引量:1326
9
李加林.
宁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J]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1,14(1):30-34.
被引量:15
共引文献
141
1
张萍,严以新.
港口与城市协调发展的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
.港工技术,2006,43(4):11-12.
被引量:23
2
王珍珍,陈功玉.
我国制造业不同子行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协调度实证研究——基于灰色关联模型[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3):65-74.
被引量:94
3
郝晶辉,夏显力,刘沛璇.
陕西省“三化”协同发展水平测度与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0):2452-2457.
被引量:2
4
王占中,任园园.
基于协同理论的公路运输与国民经济适应性[J]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41(S1):101-105.
被引量:11
5
王浣尘,蔡晓钰,陈忠.
基于经济控制论的企业可持续发展双系统协和分析模型[J]
.上海管理科学,2005,27(1):3-5.
被引量:1
6
张远,李芬,郑丙辉,王西琴,刘鸿亮.
海岸带城市环境—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评价及应用——以天津市为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2):53-56.
被引量:38
7
张利华,李一峰,徐晓新.
我国县域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分析[J]
.管理评论,2005,17(2):45-50.
被引量:20
8
汤莉,李翠锦,王红萍.
对人口、资源与经济协调和谐发展的系统剖析[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5,21(4):310-313.
被引量:7
9
赵生龙,姜霞,薛惠锋,厍向阳.
人才-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J]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6,22(1):106-109.
被引量:6
10
李金颖.
经济-电力-环境系统协调度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06,22(6):50-51.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306
1
赵涛,高远洋,梁艳.
供应链管理中的协调机制设计[J]
.价值工程,2003(z1):37-40.
被引量:7
2
赵煜.
甘肃省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综合评价[J]
.发展,2009(1):103-104.
被引量:3
3
孟宪萌,胡和平.
基于熵权的集对分析模型在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水利学报,2009,39(3):257-262.
被引量:183
4
董正信,耿晓玉,杨晶晶.
河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评价[J]
.统计与管理,2011(1):17-20.
被引量:5
5
张培峰,胡远满,赵明华.
北方农牧交错带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前景预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S1):150-154.
被引量:8
6
张新华.
科技成果转化协同理论及应用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1999,17(2):53-54.
被引量:2
7
李植斌.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的初步研究[J]
.人文地理,1998,13(4):74-78.
被引量:30
8
张风波.
试论交通货运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J]
.中国社会科学,1987(1):63-74.
被引量:4
9
穆光宗.
“可持续发展”中的人口因素[J]
.人口学刊,1996,18(5):29-31.
被引量:4
10
王春子,陈凤桂,王金坑.
海岸带地区协调发展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S2):122-128.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31
1
万冬君,刘伊生,姚兵.
城市能源基础设施-经济-社会-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2007,15(z1):676-681.
被引量:3
2
郝晶辉,夏显力,刘沛璇.
陕西省“三化”协同发展水平测度与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0):2452-2457.
被引量:2
3
赵敏华,李国平.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估方法的分析[J]
.求索,2006(11):5-7.
被引量:9
4
王瑞娜,唐德善,田宇.
防洪与社会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协调度研究与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1159-1161.
5
孙爱军,孟桃.
基于生态转向的可持续技术[J]
.生态经济,2007,23(6):38-41.
被引量:2
6
王瑞娜,唐德善,田宇.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防洪体系综合评价研究[J]
.人民长江,2007,38(8):75-77.
被引量:5
7
寇晓东,薛惠锋.
1992~2004年西安市环境经济发展协调度分析[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30(4):52-55.
被引量:22
8
王瑞娜.
城市防洪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和谐度[J]
.经济地理,2008,28(4):557-559.
被引量:7
9
黄继忠,王小宇.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国钢铁产业可持续发展协调度分析[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6(5):108-113.
10
王中昭,黎鹏.
基于产业结构协调度的企业利益博弈机制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08,24(21):68-70.
二级引证文献
227
1
马文静,张慧斌,许野,何兴,荀金柱.
气候变化条件下风电产业与环境支撑能力的耦合协调度研究[J]
.科技通报,2022,38(12):39-44.
被引量:2
2
范远航,任浩懿,杨忠雄,程佳.
基础设施建设与文旅产业的耦合研究[J]
.建筑经济,2021,42(S01):363-365.
3
林惠泽.
论区域协调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J]
.产业科技创新,2019,1(36):34-36.
4
安瓦尔.买买提明,张小雷,杨德刚.
阿图什市城市化过程的大气环境污染效应[J]
.干旱区地理,2011,34(4):635-641.
被引量:9
5
王晓芳,宗刚.
Study on Evaluation of Grassland Eco-system Coordination Based on Environment-Economy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J]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10,1(1):46-49.
被引量:4
6
简洁,涂建军,张戈,孔露平,华娟,郭强.
京、津、沪、渝产业结构动态对比分析[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12):120-125.
被引量:2
7
郝晶辉,夏显力,刘沛璇.
陕西省“三化”协同发展水平测度与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0):2452-2457.
被引量:2
8
徐倩雯,霍小平.
县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评价研究——以甘肃省景泰县为例[J]
.开发研究,2013(6):10-13.
被引量:2
9
王春子,陈凤桂,王金坑.
海岸带地区协调发展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S2):122-128.
被引量:4
10
王东华,张仲伍,高涛涛,史雅洁,任秀芳.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城市潜力的空间格局分异[J]
.中国沙漠,2015,35(3):837-842.
被引量:12
1
杨天明,卢文汉.
江苏教育事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分析[J]
.消费导刊,2009,0(13):72-72.
被引量:2
2
秦建国,张明明.
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能力的协调度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10,26(20):85-87.
被引量:9
3
郭德泉.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分析[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2):73-78.
被引量:10
4
朱洪春,刘伯超,陈建新,周智谦,李歆生.
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协调度分析——以常州市为例[J]
.知识经济,2016(24):10-11.
被引量:1
5
李雨潼.
基于3E协调度分析的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
.求是学刊,2013,40(1):73-79.
被引量:6
6
袁国敏,王亚鸽,王阿楠.
中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分析[J]
.当代经济管理,2008,30(3):12-15.
被引量:21
7
翟琳,崔启东,唐志丹.
辽宁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度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2011,0(18):326-326.
被引量:1
8
宁丽琴,许菊本,於利艳,肖胜利,周星,覃永俊.
民族地区低碳经济的协调度分析——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J]
.现代商业,2014(20):109-111.
9
刘军跃,李军锋,钟升.
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共生关系研究——基于全国31省市的耦合协调度分析[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1):111-116.
被引量:27
10
葛军.
唐山市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度定量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6(8):54-56.
统计与决策
2005年 第03X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