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四川温江鱼凫村遗址、新津宝墩遗址和郫县古城遗址
被引量:9
出处
《四川文物》
2000年第2期9-18,共10页
Sichuan Cultural Relics
二级参考文献8
-
1江章华,张擎,王毅,蒋成,卢丁,李映福.四川新津县宝墩遗址1996年发掘简报[J].考古,1998(1):29-50. 被引量:51
-
2王毅,江章华,李明斌,卢丁.四川新津县宝墩遗址调查与试掘[J].考古,1997(1):40-52. 被引量:29
-
3广汉中兴公社古遗址调查简报[J].文物,1961(11):22-27. 被引量:16
-
4宋治民.早期蜀文化与商周文明[J].四川文物,1997(1):3-9. 被引量:4
-
5宋治民.关于蜀文化渊源的学习札记[J].四川文物,1995(3):21-25. 被引量:2
-
6CPAM, Sichuan Provincial Museum and Others.广汉三星堆遗址[J].考古学报,1987(2):227-254. 被引量:119
-
7严文明.聚落考古与史前社会研究[J].文物,1997(6):27-35. 被引量:78
-
8邵望平,汪遵国.迎接中国考古学的新世纪——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教授访谈录[J].东南文化,1993(1):1-17. 被引量:37
共引文献47
-
1单思伟,彭蛟.走马岭史前城址结构与功能探索[J].南方文物,2022(6):40-48. 被引量:1
-
2彭小军.试析屈家岭文化城址的人口增长方式[J].南方文物,2022(6):35-39.
-
3郑若葵.长江中游地区史前农业文化与古苗蛮文化关系初探[J].华夏考古,2000(2):74-80. 被引量:1
-
4黄尚明.从环境史视角看石家河古城崛起的背景[J].江汉考古,2010(3):65-71. 被引量:1
-
5贾汉清.湖北荆州市阴湘城遗址1995年发掘简报[J].考古,1998(1):17-28. 被引量:28
-
6陈薇.木结构作为先进技术和社会意识的选择[J].建筑师,2003,0(6):70-88. 被引量:20
-
7裘士京,姚义斌.中国史前城址的分布及功能分析[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18(1):100-106. 被引量:1
-
8赵春青.长江中游与黄河中游史前城址的比较[J].江汉考古,2004(3):56-62. 被引量:12
-
9贾汉清.从顾家坡墓地的发掘看史前时代文化交叉地带的部落冲突[J].华夏考古,2004(4):77-86. 被引量:17
-
10余介方.从史前城址看中国文明的起源[J].中原文物,2003(4):39-45.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198
-
1白九江.考古学视野下的巴文化:概念、问题与方法[J].长江文明,2020(3):1-11. 被引量:3
-
2杨华,刘前凤,张首才.三峡考古发现对早期巴文化研究的新认识[J].长江文明,2019,0(4):4-18. 被引量:3
-
3段渝.巴蜀古代城市的起源、结构和网络体系[J].历史研究,1993(1):17-34. 被引量:29
-
4王毅,孙华.宝墩村文化的初步认识[J].考古,1999(8):60-73. 被引量:17
-
5颜劲松,江章华,樊拓宇.四川都江堰市芒城遗址调查与试掘[J].考古,1999(7):14-27. 被引量:20
-
6何介钧.澧县城头山古城址1997~1998年度发掘简报[J].文物,1999(6):4-17. 被引量:74
-
7贾汉清.湖北荆州观音垱汪家屋场遗址的调查[J].文物,1999(1):17-20. 被引量:11
-
8蒋成,颜劲松.四川省郫县古城遗址调查与试掘[J].文物,1999(1):32-42. 被引量:31
-
9李令福.秦成都“与咸阳同制”考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7(1):70-76. 被引量:6
-
10蒋成,李明斌,黄伟.四川省温江县鱼凫村遗址调查与试掘[J].文物,1998(12):38-56. 被引量:39
引证文献9
-
1毛曦.先秦巴蜀城市研究述论[J].中华文化论坛,2005(1):8-11. 被引量:1
-
2李明斌.略论新津宝墩遗址的分期[J].华夏考古,2001(1):37-40. 被引量:4
-
3李明斌.再论温江鱼凫村遗址第三期文化遗存的性质[J].华夏考古,2011(1):71-78. 被引量:22
-
4王先胜.评《走出疑古时代》[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8(2):129-146. 被引量:2
-
5陈剑,邱艳.成都平原史前城址考古:回顾与展望[J].中国文化遗产,2015(6):14-25. 被引量:10
-
6杨丽华.成都平原宝墩文化遗址中的卵石遗迹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18,0(3):38-45. 被引量:1
-
7杨阳,陈勇明.早期精神文明演进的探索——以上古巴蜀地区为例[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24,40(6):25-39. 被引量:1
-
8李作民.转译:从学术术语到展览语言——以宝墩博物馆为例[J].中国博物馆,2024(5):42-52.
-
9黄昊德,赵宾福.宝墩文化的发现及其来源考察[J].中华文化论坛,2004(2):14-18.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50
-
1Jade D'AlpoimGuedes,Ethan E.Butler,王冰言(译),陈志远(校),陈雪香(校).农业向西南地区传播的限制——基于温度生态模型研究[J].东方考古,2020(1):213-232. 被引量:1
-
2曹铁娃,曹铁铮,徐苏斌.三星堆文化的中国文化基因及其当代表达[J].创意设计源,2022(3):36-42. 被引量:4
-
3蒋晓春,白九江,赵炳清.川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初探[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7(3):12-17. 被引量:4
-
4周书灿.东周文献对炎黄以前古史体系的构拟——兼论科学的中国古史体系重建的方法和理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1):15-30. 被引量:4
-
5宋治民.“禹生石纽”的考古学考察[J].四川文物,2012(4):31-36. 被引量:3
-
6刘森垚.“古蜀国起源”研究综述[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3(1):16-22.
-
7冉宏林,雷雨.浅析成都平原先秦时期城址特征的变迁[J].四川文物,2014(3):39-46. 被引量:16
-
8杨占风.从绳纹演变看成都平原先秦文化变迁[J].四川文物,2014(4):38-46. 被引量:1
-
9于孟洲,夏微.四川盆地先秦时期农业考古研究述论[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4(1):40-47. 被引量:4
-
10潘传瑞,刘传军,毛颖.4500年前古蜀园林群[J].农业考古,2015,0(1):262-267. 被引量:1
-
1代自明.郫县古城遗址初识[J].成都文物,2004(4):18-22.
-
2黄昊德,李蜀蕾.温江鱼凫村遗址的分期研究与土墙功能考察[J].四川文物,2005(4):44-50. 被引量:3
-
3李明斌.再论温江鱼凫村遗址第三期文化遗存的性质[J].华夏考古,2011(1):71-78. 被引量:22
-
4李复华.从历史上看开发全兴新品的优势[J].中华文化论坛,2002(3):128-128.
-
5李明斌.略论新津宝墩遗址的分期[J].华夏考古,2001(1):37-40. 被引量:4
-
6志者.崇州市召开年鉴工作会[J].巴蜀史志,2005(3):56-56.
-
7仲和.崇州市乡镇志编纂全面展开[J].巴蜀史志,2000(4):61-61.
-
8黄靖平.《崇州市志》出版问世[J].中国地方志,2005(3):54-54.
-
9《崇州市志》出版问世[J].巴蜀史志,2005(1):18-18.
-
10鄂善军.黑龙江省同江市双河遗址调查[J].北方文物,2003(2):55-58.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