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60-73,共14页
Archaeology
共引文献149
-
1努尔艾合麦提·艾亥提,张良仁.“月氏人来自四川”假说商榷[J].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2019(2).
-
2许宏.纠葛与症结:三星堆文化上限问题的学史观察[J].三代考古,2021(1):676-686. 被引量:1
-
3王青.试论镶嵌铜牌饰的起源和传布——从日照两城镇遗址的新发现说起[J].三代考古,2018,0(1):151-177. 被引量:3
-
4于孟洲,王玉霞.三星堆文化东向交流的区域性特点研究[J].三代考古,2018,0(1):124-139. 被引量:2
-
5黄磊,何努.二里头国家社会象征图形符号系统——国家社会象征图形符号系统考古研究之三[J].南方文物,2022(6):1-14. 被引量:3
-
6施劲松.成都平原先秦时期的房址——兼谈十二桥遗址的木构建筑[J].南方文物,2019(5):157-167. 被引量:2
-
7陈剑.考古布瓦:浓缩再现岷江上游五千年璀璨历史[J].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22(1):175-200.
-
8王俊.西南农业考古概述[J].多彩贵州文化学刊,2020(1):110-131.
-
9李岩.夏商时期青铜文化大背景下的多样性格局概论——兼谈岭南的印纹陶与原始瓷[J].广州文博,2020(1):18-40.
-
10李明斌.四川雅安沙溪遗址陶器及相关问题的初步研究[J].考古,1999(2):75-81.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270
-
1颜劲松,江章华,樊拓宇.四川都江堰市芒城遗址调查与试掘[J].考古,1999(7):14-27. 被引量:20
-
2蒋成,颜劲松.四川省郫县古城遗址调查与试掘[J].文物,1999(1):32-42. 被引量:31
-
3蒋成,李明斌,黄伟.四川省温江县鱼凫村遗址调查与试掘[J].文物,1998(12):38-56. 被引量:39
-
4朔知.国文化遗存分析[J].考古与文物,1998(4):57-64. 被引量:3
-
5江章华,张擎,王毅,蒋成,卢丁,李映福.四川新津县宝墩遗址1996年发掘简报[J].考古,1998(1):29-50. 被引量:51
-
6王毅,江章华,李明斌,卢丁.四川新津县宝墩遗址调查与试掘[J].考古,1997(1):40-52. 被引量:29
-
7李星星.从“都广之野”到“邛都之野”——略论蚕丛及古蜀族群历史变迁[J].中华文化论坛,2009(S2):112-116. 被引量:1
-
8江章华.成都平原先秦时期农业的转型与聚落变迁[J].中华文化论坛,2009(S2):173-175. 被引量:7
-
9陈德安.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与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1998(2):57-63. 被引量:32
-
10邓少琴.古代巴蜀与中原黄河流域彩陶南流的有关问题[J].中华文化论坛,1999(2):19-22. 被引量:3
引证文献17
-
1常兴照.舜窜三苗与禹征三苗再认识——兼谈良渚文化族属[J].东方考古,2022(1):19-38.
-
2蒋成,陈剑.岷江上游考古新发现述析[J].中华文化论坛,2001(3):27-31. 被引量:35
-
3杨权喜.湖北秭归大沙坝遗址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2005(3):347-380. 被引量:1
-
4杨权喜.论西陵峡古代日用炊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4(4):69-74. 被引量:1
-
5陈剑.四川盆地西北缘龙山时代考古新发现述析[J].中华文化论坛,2007(2):5-15. 被引量:5
-
6陈剑.波西、营盘山及沙乌都——浅析岷江上游新石器文化演变的阶段性[J].考古与文物,2007(5):65-70. 被引量:31
-
7杨华,赵冬.鱼凫文化遗存与石家河文化遗存的关系[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4(3):21-25. 被引量:2
-
8冉宏林,雷雨.浅析成都平原先秦时期城址特征的变迁[J].四川文物,2014(3):39-46. 被引量:16
-
9陈剑,邱艳.成都平原史前城址考古:回顾与展望[J].中国文化遗产,2015(6):14-25. 被引量:10
-
10于孟洲.夏商西周时期成都平原与中原地区文化交流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述论[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4):42-4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11
-
1许宏.纠葛与症结:三星堆文化上限问题的学史观察[J].三代考古,2021(1):676-686. 被引量:1
-
2陈剑.考古布瓦:浓缩再现岷江上游五千年璀璨历史[J].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22(1):175-200.
-
3陈剑.藏羌彝走廊史前先民对本地资源的认知、利用及其当代启示——以岷江大渡河上游考古发现为中心[J].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20(1):101-127.
-
4王鲁民.先秦岷江流域权力地位推想——以城池设置为主线[J].人类居住,2021(3):14-24.
-
5赵志军,陈剑.四川茂县营盘山遗址浮选结果及分析[J].南方文物,2011(3):60-67. 被引量:49
-
6陈剑.蚕丛故地龙山时代考古学文化遗存初析[J].中华文化论坛,2009(S2):117-128. 被引量:3
-
7康珺,倪江波.四川酒文化的剖析[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2):97-98. 被引量:19
-
8段渝.大禹史传的西部底层[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110-116. 被引量:14
-
9耿静.羌族研究综述[J].贵州民族研究,2004,24(3):173-176. 被引量:29
-
10徐学书.由石棺葬遗存 谈对金沙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再认识[J].中华文化论坛,2002(4):133-138. 被引量:5
-
1赵玉泉,壮宏亮.对春秋时期吴国城址的初步认识[J].东南文化,1998(4):45-49. 被引量:2
-
2高大伦,郭明.三星堆遗址古文明的长度宽度和高度[J].四川文物,2016,0(6):79-84. 被引量:10
-
3靳桂云.龙山时代的古城与墓葬[J].华夏考古,1998(1):39-46. 被引量:2
-
4卢升弟.千年一绝金沙玉[J].中国收藏,2007(2):94-96.
-
5蒋南华.三星堆文化源流考略[J].贵州文史丛刊,2002(1):6-9. 被引量:1
-
6沈薇,李修松.祼礼与实物资料中的“瓒”——试以《周礼》资料分析[J].中原文物,2014(5):75-81. 被引量:1
-
7宋治民.三星堆遗址仁胜村土坑墓的思考[J].四川文物,2005(4):40-43. 被引量:8
-
8考古学报目录索引 1991年1至4期(总第100—103期)[J].考古学报,1991(4):496-496. 被引量:2
-
9黄晓枫.从考古发现看邛窑的文化特征[J].成都文物,2007(2):28-32. 被引量:1
-
10万红丽.“瓒”的定名、形制及相关问题[J].东南文化,2004(2):76-82.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