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麦收高留茬养地增产的研究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收麦时留茬20厘米,待夏播作物出苗后,适时刨茬1~2遍,使根茬散铺于地表,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对小麦、玉米当季、后季均有显著增产效果,比用麦秸追捕盖田省工节能,是养地增产、增强农业后劲的一种简易形式.
作者
周宪明
于福祥
王福平
段云
机构地区
滕州市农业局
出处
《山东农业科学》
1989年第2期27-29,共3页
Shan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麦收高留茬
养地增产
小麦
分类号
S344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8
参考文献
3
1
朱同相,段云,胡修岭.麦秸回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1988(01).
2
徐新宇,张玉梅,向华,李仁生,胡济生.秸秆盖田的微生物效应及其应用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85(05).
3
李洪斌.秸秆直接还田对培肥地力的试验初报[J]山东农业科学,1981(04).
同被引文献
58
1
刘臧珍,王淑敏,杨丽琳.
秸秆还田添加氮素调节碳氮比的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5,18(3):31-35.
被引量:26
2
李春寿,叶胜海,陈炎忠,阮关海,黄福灯,张小明.
高产粳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
.浙江农业学报,2005,17(4):177-181.
被引量:26
3
曾江海,王智平,胡春胜,张玉铭.
华北半湿润区土壤有机质分解与积累特征[J]
.土壤肥料,1996(4):1-4.
被引量:19
4
杜永林.
江苏秸秆全量还田少免耕稻作技术及其应用探讨[J]
.耕作与栽培,2005,25(5):47-50.
被引量:19
5
吴崇海,李振金,顾士领.
高留麦茬的整体效应与配套技术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6,14(1):43-48.
被引量:26
6
曹国良,张小曳,郑方成,王亚强.
中国大陆秸秆露天焚烧的量的估算[J]
.资源科学,2006,28(1):9-13.
被引量:178
7
潘志勇,吴文良,牟子平,王晓凤.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和施氮量对农田CO_2排放的影响[J]
.土壤肥料,2006(1):14-16.
被引量:22
8
郑立臣,解宏图,张威,张旭东.
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碳的影响[J]
.生态环境,2006,15(1):80-83.
被引量:53
9
吴婕,朱钟麟,郑家国,姜心禄.
秸秆覆盖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2006,19(2):192-195.
被引量:177
10
吴崇海,顾士领.
小麦高留茬的经济效益与配套技术[J]
.土壤肥料,1996(2):11-14.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3
1
葛立立,王康君,范苗苗,马义虎,张乐,刘立军.
秸秆还田对土壤培肥与水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2):1-6.
被引量:31
2
张杰,刘正柱,姜井军,陈凤英.
小麦留高茬还田的效果[J]
.土壤肥料,2001(4):37-39.
被引量:6
3
张杰,沈春燕,马建洲.
小麦留高茬还田的生态效应[J]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3,20(1):17-1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8
1
杨永安,吴洪荣.
不适用鲜烟叶用于水稻施肥最佳用量试验[J]
.云南农业,2013(8):32-34.
被引量:1
2
严奉君,孙永健,马均,徐徽,李玥,杨志远,蒋明金,吕腾飞.
秸秆覆盖与氮肥运筹对杂交稻根系生长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21(1):23-35.
被引量:84
3
胡高峰,郑宁卫,胡占强.
高茬粉碎玉米秸秆还田效果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1):272-272.
被引量:5
4
季陆鹰,葛胜,郭静,杨武广,朱伟.
作物秸秆还田的存在问题及对策[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6):342-344.
被引量:22
5
朱斌,苏建平,李久进.
麦秆还田与氮肥不同运筹方式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2(15):12-13.
被引量:5
6
陈兴位,丁艳萍,闫辉,角云尧,倪明,李枝武,张家才,陈建存,王炽.
不适用鲜烟叶还田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影响[J]
.农学学报,2014,4(2):12-15.
被引量:1
7
朱强,安黎,邹梦辉,田曾元,郭予琦.
玉米不同部位对小麦的化感作用[J]
.种子,2014,33(6):35-38.
被引量:7
8
宋丽,樊继刚,刘涛.
赣榆县秸秆还田对培肥土壤的作用和水稻增产机理的研究[J]
.现代农业,2014(6):16-18.
被引量:2
9
丛艳静,朱玲玲,黄功标.
稻草还田腐熟与化肥配施对晚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
.福建稻麦科技,2014,32(4):14-17.
被引量:5
10
严奉君,孙永健,马均,徐徽,李玥,代邹,杨志远.
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麦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杂交稻氮素利用、产量及米质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2015,29(1):56-64.
被引量:45
1
周宪明,于福祥,王福平,段云.
麦收高留茬养地增产的研究[J]
.土壤肥料,1990(2):39-42.
被引量:1
2
方日尧,赵惠青.
旱地高留茬覆盖技术试验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1991,20(2):13-15.
3
胡瑞轩.
秸秆还田养地增产[J]
.农民致富之友,1998(5):13-14.
4
王凤保.
小麦秸秆覆盖还田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7):117-117.
被引量:3
5
秦亚南,芦满济,李大祥,王东晖.
玉米套种豆类作物的增产效应[J]
.甘肃农业科技,1995,26(3):6-7.
山东农业科学
198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