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湖南省土壤中硅的形态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
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湖南省几种主要土壤中各种形态硅的含量顺序为无定形硅>活性硅>有效硅>水溶性硅。土壤pH、粘粒含量和CEC是影响土壤有效硅及活性硅的正效应因素,而有机质含量为负效应因素。盆裁试验结果表明,大部分土壤施硅后水稻籽粒产量显著提高,其增产率与土壤有效硅及活性硅均呈明显负相关,表明土壤活性硅也可作为衡量土壤供硅能力的指标。
作者
向万胜
何电源
廖先苓
机构地区
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所
出处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46-151,共6页
Soils
关键词
土壤成分
硅
土物理性质
分类号
S153.6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01
引证文献
34
二级引证文献
315
同被引文献
301
1
臧惠林.
我国南方利用钢铁冶金渣作农肥的初步总结[J]
.农业环境保护,1986(3):34-35.
被引量:4
2
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潜育性水稻土改良课题协作组.
潜育性和次生潜育化水稻土的形成及改良途径的研究总结报告[J]
.农业现代化研究,1984,5(6):5-25.
被引量:10
3
柯玉诗,黄继茂,肖参明,伦杏娟,商兆丰.
广东水稻土的硅及氮硅连应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1993,20(6):22-24.
被引量:8
4
代革联,端木合顺,王铮,超亚斌,朱刚,周佳.
陕西省耕地土壤有效硅分布规律初探[J]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5):51-53.
被引量:6
5
张玉龙,王喜艳,刘鸣达.
植物硅素营养与土壤硅素肥力研究现状和展望[J]
.土壤通报,2004,35(6):785-788.
被引量:48
6
何建新,朱汉娴,钱惠祥,朱士忠,宋金华,张振涛.
多效硅肥在江苏省沿江地区水稻上的应用[J]
.中国稻米,1994(2):23-24.
被引量:2
7
黄湘源,季明德,胡书琴,谭洪涛.
硅元素对土壤中有效营养元素的影响[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1993,17(3):19-23.
被引量:6
8
李文彬,王贺,张福锁.
高温胁迫条件下硅对水稻花药开裂及授粉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05,31(1):134-136.
被引量:52
9
向万胜,苏以荣,何电源,廖先苓.
湖南省主要成土母质(母岩)发育的水稻土有效硅的含量状况[J]
.土壤肥料,1993(2):38-40.
被引量:6
10
梁永超,张永春,马同生.
植物的硅素营养[J]
.土壤学进展,1993,21(3):7-14.
被引量:102
引证文献
34
1
杨丹,张玉龙.
施用高炉渣对土壤的pH和有效硅以及水稻植株含硅量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24(3):446-449.
被引量:4
2
苏以荣,向万胜,何电源.
炉渣硅肥的肥效及重金属对土壤和水稻的影响[J]
.农业现代化研究,1995,16(5):321-324.
被引量:6
3
贺立源,李孝良.
几种有效硅测定方法对不同母质水稻土的适宜性研究[J]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1996,5(1):37-41.
被引量:3
4
周守明,邓挺,杨乔平,肖艳,董玉枝,王中洛.
有效硅在土壤中的含量分布及影响因素——以河南信阳地区土壤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1997,16(2):69-72.
被引量:4
5
魏朝富,杨剑虹,高明,谢德体,李全珍,李海林,李杰,向天常.
紫色水稻土硅有效性的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7,3(3):229-236.
被引量:14
6
张兴梅,邱忠祥,刘永菁.
东北地区主要旱地土壤供硅状况及土壤硅素形态变化的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7,3(3):237-242.
被引量:10
7
于群英,李孝泉,张永兰.
安徽省水稻土有效硅含量分布及影响因素[J]
.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8,12(1):5-9.
被引量:2
8
周建华.
硅肥施用在水稻的效应研究进展[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1995,16(4):56-61.
被引量:1
9
贺立源,王忠良.
江汉平原石灰性水稻土硅营养状况研究[J]
.土壤肥料,1998(3):22-25.
被引量:3
10
贺立源,王忠良.
土壤机械组成和pH与有效硅的关系研究[J]
.土壤,1998,30(5):243-246.
被引量:14
二级引证文献
315
1
金宁,吕剑,郁继华,颉建明,金莉,张国斌,冯致.
外源硅对PEG渗透胁迫下黄瓜种子萌发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
.园艺学报,2020,47(1):41-52.
被引量:12
2
张雨欣,左昕昕.
植硅体碳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机遇和挑战[J]
.地球科学进展,2023,38(2):212-220.
被引量:1
3
王震.
水稻硅元素的研究概况[J]
.中国科技纵横,2018,0(3):183-184.
4
陈健晓,屠乃美,易镇邪.
水稻硅肥施用效果及技术研究[J]
.作物研究,2008,22(S1):409-415.
被引量:6
5
宁东峰,宋阿琳,梁永超.
钢渣硅肥硅素释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21(2):500-508.
被引量:5
6
余群,张建全,柴琦,马红梅,魏佳宁,苏黎.
硅肥对草地早熟禾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
.草业科学,2015,32(1):94-100.
被引量:9
7
张玉龙,李军,沈宏,刘鸣达,邹洪涛.
辽宁省水稻生产中硅肥施用技术的研究 Ⅱ水溶性硅肥偏硅酸钠的施用技术[J]
.土壤通报,2004,35(5):604-607.
被引量:1
8
张建奎,宗学凤,李帮秀,马永甫,杜祥健.
杂交小麦复合型种衣剂的生理效应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6(5):543-545.
9
张秋菊.
微量元素对种子萌发的生理效应[J]
.北方园艺,2004(6):56-58.
被引量:13
10
张秋菊.
微量元素对种子萌发的生理效应[J]
.种子,2004,23(10):45-47.
被引量:23
1
Jagt.,RB,陈玉水.
深耕对土壤性质,甘蔗产量质量的影响[J]
.国外农学(甘蔗),1993(3):40-44.
2
潘根兴,P.Fallavier,卢玉文,杨焱.
近35年来庐山土壤酸化及其物理化学性质变化[J]
.土壤通报,1993,24(4):145-147.
被引量:22
3
张立彬.
整地工艺与条件对水田物理性质的影响[J]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3,19(3):269-271.
4
朱红霞,姚贤良.
有机物料在稻作制中的物理作用[J]
.土壤学报,1993,30(2):137-145.
被引量:12
5
朱宝国,贾会彬,于忠和,张春峰,孟庆英,王囡囡,马晓明,高雪冬.
心土不同间隔混拌对白浆土物理性状及大豆产量的影响[J]
.农学学报,2012,2(12):22-25.
被引量:6
6
M.C.Sarkar,池宝亮.
肥料对土壤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J]
.土壤学进展,1993,21(4):28-31.
被引量:4
7
傅庆林,孟赐福,俞劲炎,赵渭生,叶元林.
不同复种制对土壤物理性质和早稻产量的影响[J]
.土壤通报,1993,24(4):161-162.
被引量:1
8
陆建贤,王国峰,张林康,张益农,黄锦法,范俊方.
浙北水网平原吨粮田与低产田若干土壤物理性的比较研究[J]
.土壤通报,1993,24(5):214-216.
被引量:4
9
孙宏德,李军,安卫红,尚惠贤,朱平,刘淑环,宋雅茹.
黑土肥力和肥料效益定位监测研究 第三报 施肥及种植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J]
.吉林农业科学,1993,18(4):41-44.
被引量:7
10
聂俊华,李成元,王一川,张民,马丽萍.
近代黄河三角洲土壤物理特性的空间变异性[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24(1):68-72.
被引量:5
土壤
199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