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大学数学》
2004年第6期1-3,共3页
College Mathematics
基金
武汉化工学院教研项目 ( 2 0 0 2 0 0 8)
共引文献104
-
1张欣,卫丽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数据结构中线性表实践教学案例[J].内江科技,2023,44(9):132-135.
-
2陈华,费祥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中计算机课程设置的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过刊),2007(20):579-580. 被引量:1
-
3洪勇.设置“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经济应用方向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08(1):158-158.
-
4湖北天发:第三品牌[J].中国石油企业,2005(3):40-41.
-
5殷明,朱晓临,陈晓红,陈国琪.计算方法课程改革的设想与实践[J].大学数学,2006,22(5):15-17. 被引量:18
-
6方贤文,许志才,许峰.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06,8(3):44-46. 被引量:10
-
7张宏伟.注重培养研究能力的《微分方程数值解法》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J].大学数学,2006,22(6):4-6. 被引量:15
-
8高胜哲,董宇峰.加强实践环节研究 促进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J].大学数学,2007,23(1):13-15. 被引量:46
-
9戴祖旭,江世宏,娄联堂,伍建华,付敏.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链建设思路[J].科教文汇,2007(10Z):28-29. 被引量:3
-
10李珍珠.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定位及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8(12):5-7. 被引量:15
同被引文献35
-
1唐新德.优化交叉学科成长环境探讨[J].科技信息,2008(28). 被引量:5
-
2李林,曹晓东,吴春霞.一般工科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中的几个问题[J].理工高教研究,2003,22(4):127-128. 被引量:15
-
3任晓敏,王建坤.高等教育的世纪课题:理工互动与理工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00(1):20-22. 被引量:19
-
4杨禄源,汪新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研究[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19(1):111-114. 被引量:6
-
5吴奇峰,孙宇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办学思想探究[J].韶关学院学报,2005,26(9):124-126. 被引量:12
-
6李柏年.信息与计算科学的财经特色研究[J].大学数学,2005,21(6):4-6. 被引量:10
-
7伍一.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建设的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6(1):118-121. 被引量:57
-
8李宝富,周昕,王海燕.大学生学习动力变化的心理因素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4(3):101-103. 被引量:44
-
9黄己立,尹军.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实践[J].高教论坛,2006(5):103-105. 被引量:2
-
10方贤文,许志才,许峰.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06,8(3):44-46.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10
-
1任民宏,郭天印.浅谈我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环节课程体系[J].电脑知识与技术(过刊),2007(16).
-
2向元平,宁子岚.激励新型交叉学科学生学习动力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19(S1):30-31. 被引量:2
-
3齐秀丽,张秀敏.提高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应用能力的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22(5):145-146.
-
4戴祖旭,江世宏,娄联堂,伍建华,付敏.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链建设思路[J].科教文汇,2007(10Z):28-29. 被引量:3
-
5谢祥云,胡林,李渭清.探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思路[J].大学数学,2008,24(4):5-9. 被引量:20
-
6姚喜妍,王宝丽.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建设的探讨[J].教学研究,2009,32(4):53-56. 被引量:4
-
7陈之兵,王晓峰,徐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与改革设想[J].高教论坛,2009(10):45-46. 被引量:2
-
8刘爽.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与实践[J].福建电脑,2009,25(12):38-39.
-
9姚喜妍,胡运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运城学院学报,2012,30(2):61-63. 被引量:3
-
10娄联堂.浅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方向设置与特色[J].科教文汇,2006(2X):159-160.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35
-
1李珍萍,王莲花,田立平.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7):60-62.
-
2李德权,方贤文,许峰.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3):82-85. 被引量:7
-
3丁智斌,谭立云.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2):112-113. 被引量:2
-
4谢海英,杨韧.理工融合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建设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1):192-193. 被引量:4
-
5杨韧,谢海英.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阶梯型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0(4):111-114. 被引量:5
-
6李力恒,王晓磊,白晶.学习动力与计算公共课程教学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7):145-145.
-
7孙明琦,曲晶.浅谈大专院校课程学习兴趣与动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7):146-146.
-
8杨韧,谢海英.发展特色鲜明的一般本科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以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5(2):90-92. 被引量:4
-
9谭义红,彭向阳,李学勇,胡赛.探索地方本科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长沙大学学报,2011,25(2):124-126. 被引量:7
-
10钟献词,陈良,黄燕玲.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以广西大学为例[J].广西教育,2011(18):18-19. 被引量:3
-
1张芳,厉虹,杨秀媛,白连平.普通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36):30-31. 被引量:7
-
2林燕.普通工科院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8):55-56. 被引量:4
-
3张晓洪,曾宪军.一般普通工科院校文科教育创新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7(3):87-89.
-
4郭必裕,沈世德.对普通工科院校大学生创业的调查分析[J].南通工学院学报,2002,18(3):71-75. 被引量:21
-
5胡亚联.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的教学探讨[J].物理与工程,2002,12(3):59-62. 被引量:4
-
6周志刚,袁秀湘.论普通工科院校科研工作对教学的促进作用[J].交通高教研究,1998(4):46-48. 被引量:3
-
7张飘.浅谈普通工科院校中的教与学[J].高等建筑教育,2000,36(B09):17-19. 被引量:1
-
8王静,史立秋,荣守范,李星逸,孟祥才.产学研结合 全面提升工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B):17-18. 被引量:1
-
9张春英,张玲.提高普通工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0):214-215. 被引量:1
-
10李兴莉,张俊婷,陈艳霞,晋艳娟.普通工科院校理论力学双语教学现状分析[J].广西物理,2012,33(3):49-50. 被引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