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激光大气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
1
Study on Key Technology of Atmospheric Laser Commun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中介绍了大气激光通信优点,阐述了大气激光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关键技术,并展望了未来光通信的前景。
Introduce the advantage of laser atmospheric communication; explain its principle, technology and the future of photo-communication.
作者
曾华
陈晓天
韩天愈
机构地区
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出处
《电子质量》
2004年第8期71-72,共2页
Electronics Quality
关键词
大气激光通信
激光大气通信
优点
关键技术研究
系统
中介
展望
未来
Atmospheric laser communication
Optical Transmitter
Optical Reciever
分类号
TN929.12 [电子电信—通信与信息系统]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6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季伟,赵长明,陈淑芬.
空间光通信系统、技术、现状及展望[J]
.通讯世界,2002,8(6):30-30.
被引量:8
2
单吉祥.
空间光通信技术及其应用[J]
.通讯世界,2002,8(6):35-36.
被引量:7
3
王海先.
大气中激光通信技术[J]
.红外与激光工程,2001,30(2):123-127.
被引量:29
二级参考文献
9
1
马征.军用激光保密通讯机[J].光电子技术动态,1996,(11):1-1.
2
方敬诚.激光将进入空间通信应用[J].光电子技术动态,2000,(12):1-3.
3
(英)比斯利 曹秋生(译).激光及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76.162-171.
4
方敬诚,光电子技术动态,2000年,12期,1页
5
马征,光电子技术动态,1996年,11期,1页
6
张承铨,国外军用激光仪器手册,1989年,365页
7
曹秋生(译),激光及应用,1976年,162页
8
《激光在工业上的应用》编写组,激光在工业上的应用,1972年,79页
9
杨洋,赵远,乔立杰,刘世刚,南京达.
1.06μm激光的大气传输特性[J]
.红外与激光工程,1999,28(1):15-19.
被引量:44
共引文献
36
1
胡红梅,韩建中,陆敏江,艾勇.
计算机间串口大气激光通信的实现[J]
.半导体光电,2002,23(6):395-397.
被引量:3
2
徐文云.
光PPM通信的Turbo编解码及性能研究[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8(z1):75-78.
3
鲍黎波,艾勇,左韬,胡晟.
无线激光通信系统USB接口的设计与调试[J]
.红外与激光工程,2004,33(5):473-476.
被引量:2
4
吴长奇,潘继敏,于荣金.
大气光通信中应用最优选择分集[J]
.红外与激光工程,2005,34(1):114-117.
被引量:9
5
陈翠华,柴金华,张江辉.
自由空间光通信中光电子器件的现状分析[J]
.光电子技术与信息,2005,18(2):11-17.
被引量:8
6
葛华.
光无线通信端机发射接收光学系统的设计[J]
.光学与光电技术,2005,3(3):10-12.
7
刘月君.
档案管理中的创造性思维[J]
.城建档案,2006(3):43-44.
8
袁强,陈旭辉,王志勇.
无线激光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J]
.信息通信,2007,20(4):54-56.
被引量:4
9
袁强,陈旭辉,王志勇.
无线激光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J]
.广西通信技术,2007(3):17-20.
10
王明,孙晶华.
舰艇激光通讯跟踪平台的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4(1):117-119.
同被引文献
4
1
[日]中井贞雄.激光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OHM社,2002.
2
Toni Tolker Nielsen. Pointing Acquisition and Tracking System for The Free Space Laser Communication System[J]. SPIE, 1992,23 : 194-205.
3
Pratt W K. Laser Communication Systems[M]. John Wiley & Sons. Inc, 1996.
4
葛林,邱昆,唐明光.
激光空间通信中的天线研究[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8,27(4):367-370.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1
1
李任青.
自由空间基于激光编码调制技术语音通讯机的系统设计[J]
.现代电子技术,2007,30(23):16-19.
1
雷利娟.
EDFA在激光大气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
.现代通信,2002(12):10-12.
被引量:1
2
王佳,季伟,俞信.
用于两台计算机互联的激光大气通信技术研究[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3,23(4):529-532.
被引量:2
3
王佳,俞信.
激光大气通信系统的保密性分析[J]
.仪器仪表学报,2003,24(z1):534-536.
被引量:3
4
刘淑娥,李大社,徐国范,周维华.
远距离激光大气通信[J]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06,19(1):41-46.
5
于胜举,陈亚雄,赵海法,房森.
激光大气通信技术在两台计算机之问通信的应用[J]
.中国科技博览,2015,0(40):224-224.
6
侯文博,马冬冬.
部分相干光通信系统传输特性研究[J]
.舰船电子对抗,2015,38(3):47-50.
被引量:3
7
娄岩,姜会林,陈纯毅,佟首峰.
激光大气湍流传输光强起伏及光斑面积实验分析[J]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1,40(3):515-519.
被引量:12
电子质量
2004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