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的国家特性、国家角色和外交政策思考
被引量:
19
Reflect on China's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Role and Foreign Poli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领导人对自己国家角色的判断是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重要变量 ,国家角色是由国家特性所决定的。本文运用国家特性和国家角色的理论视角 ,分析中国的国家特性 ,认为目前中国的国家角色是“发展者” ,是否符合这一角色可以作为衡量中国外交政策优劣的一个有益坐标。
作者
张清敏
机构地区
外交学院外交学系
出处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4年第2期47-55,共9页
Pacific Journal
关键词
中国
国家特性
国家角色
外交政策
经济建设
对外关系
分类号
D820 [政治法律—外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58
引证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53
参考文献
1
1
本报评论员.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N]人民日报,2002.
同被引文献
358
1
何田田.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40年:历程、挑战和中国角色[J]
.太平洋学报,2022,30(9):76-88.
被引量:9
2
贾桂德.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的国际法实践和贡献[J]
.国际经济法学刊,2020(1):1-7.
被引量:7
3
黄仁伟,胡键.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与软力量建设[J]
.社会科学,2007(8):4-12.
被引量:14
4
张胜军.
新世纪中国民间外交研究:问题、理论和意义[J]
.国际观察,2008(5):12-18.
被引量:23
5
刘建平.
中国的民间外交:历史反思与学术规范[J]
.国际观察,2008(5):25-31.
被引量:10
6
臧永祥.
外交决策理论探析[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1):89-90.
被引量:2
7
张清敏,李敃窥.
中国对外行为的思想根源探析[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28(4):3-20.
被引量:16
8
李志永.
外交政策分析的路径与模式[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28(6):90-110.
被引量:14
9
张清敏.
美国对新中国外交研究近况[J]
.美国研究,1999,13(4):39-62.
被引量:5
10
资中筠.
外国问题和国际问题研究的困惑[J]
.美国研究,1997,11(1):147-152.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9
1
赵磊.
中国国家身份及参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J]
.新远见,2007,0(12):54-67.
被引量:3
2
牛军.
世界的中国:21世纪初的中国外交研究[J]
.国际政治研究,2006,27(1):112-121.
被引量:11
3
贾群英.
“正常国家”与日本外交调整[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2):176-178.
4
初晓波.
《冷战时期的中国外交决策》读后有感[J]
.国际政治研究,2008,29(2):184-190.
被引量:2
5
张成付.
身份认同与中国外交[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1):40-42.
被引量:1
6
马荣久.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研究:回顾与前瞻[J]
.学理论,2009(27):45-47.
7
白云真.
中国外交研究的三种视角:国际结构、国家、社会[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48-53.
8
白云真.
体系·国家·社会·个体--中国外交的分析层次[J]
.当代亚太,2010(4):88-111.
被引量:2
9
田马爽.
角色观念与军控合作——基于国家角色观念理论对中国参与国际军控合作的再审视[J]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5):19-23.
被引量:1
10
袁伟华.
对外政策分析中的角色理论:概念解释机制与中国—东盟关系的案例[J]
.当代亚太,2013(1):125-156.
被引量:20
二级引证文献
53
1
牛海彬.
“中国责任论”析论[J]
.现代国际关系,2007(3):46-50.
被引量:20
2
初晓波.
《冷战时期的中国外交决策》读后有感[J]
.国际政治研究,2008,29(2):184-190.
被引量:2
3
贺鉴,陈诚.
论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话语权[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9(5):28-33.
被引量:5
4
方长平.
新中国外交60年:成就、挑战与反思[J]
.教学与研究,2009(10):47-51.
被引量:2
5
熊炜.
“找回外交”:理论、制度与实践[J]
.国际政治研究,2009,30(3):93-104.
被引量:4
6
李丹.
超越民族中心主义的羁绊—文化冲突中《阿凡达》的自我身份认同[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0,31(4):38-40.
被引量:7
7
白云真.
体系·国家·社会·个体--中国外交的分析层次[J]
.当代亚太,2010(4):88-111.
被引量:2
8
初晓波.
浅析冷战后中国的外交危机管理决策[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0,27(4):127-141.
被引量:5
9
王乐丰.
论中国大规模参与联合国维和的危机[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31(1):123-126.
被引量:1
10
胡菁菁.
境外中国外交决策机制研究综述[J]
.国际政治研究,2010,31(4):134-161.
被引量:3
1
姚明敏,苗咏丽.
我国公司法建构中的国家角色[J]
.现代国企研究,2015(18).
被引量:1
2
张齐学.
当代中国的“国家认同”论析[J]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2):13-17.
3
代帆.
制度选择与国际竞争力[J]
.现代国际关系,2002(8):36-41.
被引量:1
4
田甲方.
《国家特性与世界秩序》出版[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9(6):26-26.
5
王舒.
我国公司法建构中的国家角色[J]
.商,2016,0(25):233-233.
6
李效东,李海霞.
论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国家特性[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5,28(6):42-45.
被引量:2
7
于竞游.
论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新发展——读《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有感[J]
.理论界,2009(10):213-215.
被引量:1
8
程亚文.
“去霸权时代”的中国责任[J]
.南风窗,2010(1):39-41.
被引量:1
9
黄正华.
主权、国家与法律规范[J]
.探求,2006(4):17-20.
10
王振海.
关于国家起源、本质与特性的再思考[J]
.文史哲,1999(3):112-117.
被引量:16
太平洋学报
200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