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美国研究生培养的资助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
11
Support Pattern of Graduate Education in US and Its Revelation to Chi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阐述了科研与教育有机结合对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作用,进而对美国资助研究生教育与科研的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详细分析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研究生教育与科研的体系,对我国研究生的培养资助体系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作者
李大鹏
刘云
机构地区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出处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6-89,118,共5页
Science of Science and Management of S.& T.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软科学资助项目(L0322110)
关键词
美国
研究生培养
资助模式
中国
教育科研
国家科学基金会
政府投入
分类号
G64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G467.2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108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103
参考文献
8
1
刘云.我国基础科学人才队伍现状、资助格局及问题[C]..[C].双清论坛,.2.03.
2
赵红州.中国不可淡漠诺贝尔奖[J].科技导报,1995,8:3-6.
3
王荣德.
卡文迪许实验室与诺贝尔奖获得者[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2):73-77.
被引量:6
4
王超明.
美国研究生教育述论[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9(2):91-93.
被引量:9
5
胡天军,张香平,向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制与研究生培养制度的互动关系分析[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56-59.
被引量:7
6
路宁,王亚杰,胡天军,王成红,张香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及相关问题研究[J]
.中国科学基金,2002,16(6):338-340.
被引量:15
7
.美国国家基金会网站[EB/OL].www.nsf.gov.ehr.dge,.
8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网站[EB/OL].www.nsfc.gov.cn,.
二级参考文献
3
1
赵怀让,祁晓红.
论研究生培养与科学研究的融合[J]
.研究与发展管理,1998,10(3):42-45.
被引量:2
2
梁德杰.
知识经济中的高等教育与现代科学技术[J]
.中国电力教育,2000(1):6-8.
被引量:2
3
莫玲娜.
也谈知识化与科教兴国[J]
.学术论坛,2001,24(2):138-140.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32
1
朱明皓.
科学研究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J]
.科研管理,2008,29(S1):101-103.
被引量:5
2
黄英.
把握基本特征,切实提高“211工程”建设的管理效益[J]
.现代教育论丛,2008(2):32-36.
3
安德智,张秀坤.
美国研究生教育评介——历史进程、特点及其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启示[J]
.西部法学评论,2003(4):122-125.
被引量:1
4
王秀珍,符得团.
再论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1):47-51.
被引量:24
5
彭安臣,曾洁.
试论我国高校研究生的科研取酬[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9):50-53.
被引量:3
6
陶华敏,杨力斌,徐振海,李永祯.
对美国研究生教育的研究与思考[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28(4):6-8.
被引量:8
7
王力清,王怀英,张晓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石油行业研究生培养的促进作用[J]
.中国科学基金,2006,20(3):174-177.
被引量:1
8
潘文利,宋小平.
美国博士生教育:特点与启示[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4):50-53.
9
吴广宇.
卡文迪许实验室为何成为诺贝尔科学奖的“孵化器”[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4):128-130.
被引量:1
10
王向红.
论我国研究生研究资助体系的创新与优化[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9):18-21.
被引量:14
同被引文献
108
1
刘朔.
博士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J]
.中国研究生,2007(7):52-54.
被引量:3
2
李海波.
改革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几点建议[J]
.中国研究生,2007(8):57-57.
被引量:1
3
方展画.
美国高校研究生的学费及资助[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1):74-77.
被引量:22
4
杨凤英,袁刚.
美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高等教育共治的实现机制——以联邦高等教育政策制定为例[J]
.高等教育研究,2015,36(5):104-109.
被引量:2
5
菲利普G.阿特巴赫,别敦荣,陈丽.
美国博士教育的现状与问题[J]
.教育研究,2004,25(6):34-41.
被引量:49
6
卢晓东.
研究生生均教育成本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04,25(5):64-71.
被引量:22
7
沈延兵,王凌宇,陶德坤.
完善研究生资助体系的思考[J]
.辽宁教育研究,2004(11):41-44.
被引量:18
8
李昂.
在研究生阶段增设美式研究资助及科学基金在其中的作用[J]
.中国科学基金,2004,18(6):346-348.
被引量:4
9
沈延兵,张杰,张宗海,曹伟.
高校研究生“三助”工作走势与对策[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2):45-49.
被引量:22
10
邱建东,薛静,崔峰.
从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说创新[J]
.中国高教研究,2005(3):23-25.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11
1
卢毅,肖湘愚,李晓.
明确理念 针对实际 创建新型研究生奖助体系[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0):26-29.
被引量:13
2
王雁,蔡晓群.
我国研究生资助政策的嬗变[J]
.理工高教研究,2009,28(2):111-114.
被引量:8
3
彭安臣.
博士生资助理论与实践研究述评[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0):51-58.
被引量:3
4
廖和平,王克喜,邓淇中.
高校女研究生安全问题及防治对策[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20(5):11-16.
5
廖和平,高文华,王克喜.
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审视与思考[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9):33-37.
被引量:63
6
胡瑞,樊鹏.
美国大学科学研究持续发展的三个支点[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0(9):19-22.
7
史琪,邓芳.
美国研究生奖助金体系研究综述[J]
.时代经贸(下旬),2013(11):268-269.
被引量:1
8
张锐.
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资助政策变革的分析及实施策略研究[J]
.时代教育,2016,0(17):140-141.
9
蒋霞.
理工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
.科教导刊,2018(8):64-65.
被引量:7
10
张军,张海波,温雯婷,申俊龙.
基于医学类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生资助体系浅析[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8,35(11):852-853.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103
1
王梅.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研究生奖助政策的变迁逻辑与优化选择——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J]
.中国高教研究,2020,0(1):20-26.
被引量:16
2
王得忠,王洛.
红船精神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J]
.现代交际,2020(19):137-139.
被引量:1
3
王元兰,郭鑫,胡志毅,罗勇.
大型分析仪器培养化工类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
.山东化工,2021,50(8):239-240.
被引量:1
4
赵亚玲,胡波,刘庆伟,尹霄朦,姜园园,朱秀丽.
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Q大学为例[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3):303-306.
被引量:5
5
范晓琳,覃海冰,韩广梅,李新利.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研究生资助育人策略研究[J]
.就业与保障,2022(2):181-183.
被引量:1
6
李敏.
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建筑类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0(1):162-163.
7
刘伟,向晓君,林宜飞,李哲.
对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9,0(6):64-67.
被引量:9
8
林海涛.
农业院校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参考文献常见错误及分析[J]
.传播与版权,2020(9):65-67.
9
张晶.
研究生收费改革要求创建新型奖助体系[J]
.科技经济市场,2007(2).
被引量:2
10
傅雅琦.
研究生奖助制度改革探讨——以A大学为例[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4):60-61.
1
陈佳圭.
关于探究性教学的思考[J]
.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2008,26(5):1-5.
被引量:3
2
程永来.
磨难时代[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1995,0(7):23-25.
3
刘昭青.
美国开展全国科学周活动[J]
.国际展望,1985(11).
4
李琦.
赴美谈判留学生问题始末[J]
.神州学人,1998(6):14-16.
被引量:1
5
李庆芬,谭松华,刘爱东,任正义,刘平.
美国高等院校的科研情况[J]
.黑龙江高教研究,1999,17(4):85-86.
被引量:2
6
钟晓班.
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J]
.管理观察,1999,0(2):39-39.
7
吕凌峰,刘颖瑜.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对高校R&D的资助[J]
.科技管理研究,2001,21(4):42-46.
被引量:4
8
方桂华.
教育科研——促进学校发展力提升的原动力[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0(12S):29-29.
9
周敏.
从“教科学”到“做科学”——美国学前科学教育探析[J]
.中国教师,2016(4):91-94.
被引量:1
10
高超.
美国高等教育研究资助中的同行评议[J]
.比较教育研究,2008,29(7):51-55.
被引量:3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4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