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现代知识观的更新与教育的反思
被引量:
1
Renewal of modern knowledge view and introspection of edu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工业经济时代所建立的现代知识观,有五个方面具体内容;而带有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特征的当代知识观,则是对现代知识观的批判与更新。当代知识观及其“无形知识”论,为人类提供了学习的新理念,促使我们对现行教育中的若干问题进行反思。
作者
孙泽平
机构地区
渝西学院
出处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0-42,共3页
Education Exploration
关键词
现代知识观
更新
当代知识观
教育的反思
分类号
G40-0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15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6
1
顾泠沅.
教学任务的变革[J]
.教育发展研究,2001,21(10):5-12.
被引量:76
2
石中英.
知识增长方式的转变与教育变革[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1(4):1-7.
被引量:31
3
李真.
我国学校教育智育任务的探讨[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23(4):89-92.
被引量:3
4
张奠宙,李士錡.
数学“双基教学”研讨的学术综述——2002年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纪要[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教师版),2003(1):1-5.
被引量:9
5
Polanyi, M. The tacit Dimension, London : Routledge&Kegan Paul,1966, (4).
6
Karl Popper, The Logic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London : Hutchinson,c1959,p. 111.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皮连生.智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
(美)J.R.安德森 杨清等(译).认知心理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5..
3
郭福昌.教育改革发展论[M].郑州: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4
施良方.教学理论[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
5
[美]莫里斯.L.比格著.张敷荣等译.学习的基本理论与教学实践.文化教育出版社.1983.(390-412).
6
[美]Mary Kay Stein,Margaret Schwan Smith,Marjorie A.Henningsen & Edward A.Silver著.李忠如译.实施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案例.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7.(21).
7
Polanyi, M, The tacit Dimension, 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 1966.
8
石中英著.教育改革与知识转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9
[美]莫里斯.L.比格著.张敷荣等译.学习的基本理论与教学实践.文化教育出版社.1983.
10
金一鸣等编.刘佛年教育文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共引文献
115
1
丁博.
论产学研结合在高职教育中的意义[J]
.中国成人教育,2007(7):87-88.
被引量:2
2
张姝.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诉求分析[J]
.中华文化论坛,2008(S1):40-42.
被引量:2
3
朱晋元.
高校体育课程中社会性发展训练对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促进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28(6):121-124.
被引量:3
4
刘晓婷.
以双线自主活动教学促进语文教学方式的改变[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22(6):48-50.
5
李园,胡艳萍.
试论“语感”与感受型教学结合在英语课堂中的作用[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S1):106-108.
6
邱红松,孙志远,金卫国,杨玉东,黎亮.
关于数学活动式教学的思考——“折纸中的图形性质”课例研究[J]
.人民教育,2004(13):49-52.
被引量:2
7
朱红英.
语文知识的论争[J]
.语文建设,2002(6):15-16.
被引量:8
8
于海英.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变革——学生缄默知识的合理利用[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21(9):64-65.
被引量:2
9
张金良.
对高中数学课程中“双基”问题的几点认识[J]
.数学通报,2004,43(11):3-5.
被引量:1
10
蒋心萍.
体育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
.体育与科学,2005,26(1):60-63.
被引量:29
同被引文献
2
1
任永泽.
教育知识的重新概念化[J]
.现代教育论丛,2010(10):10-14.
被引量:6
2
王作亮.
深层次知识建构——知识生成的有效方式[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5(4):139-144.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1
1
李双龙.
中国现代教育思想向教育知识创生的逻辑[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9):1-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李双龙,祝文彬.
新时代四川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探索——以南充为例[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1):36-37.
1
石娟.
封闭抑或开放:知识教学的重读与生成[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2(2):21-23.
2
冯章俊.
新课程下的物理教学[J]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0):290-290.
3
黄万敏.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教学探索[J]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51-52.
4
李霞.
知识观演变对教学评价的影响[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6):65-66.
5
袁振国.
知识教学的革命——关于知识经济时代素质教育的断想[J]
.中小学管理,1999(1):18-18.
被引量:1
6
吴萍.
现代知识观与素质教育[J]
.教育学报,1997(8):10-12.
被引量:10
7
魏良庭.
教师专业化的困境与突围[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0(24):82-84.
被引量:1
8
周先进,赵风雨.
从现代知识观到后现代知识观的转变——论课程设计的变革[J]
.当代教育科学,2004(9):22-24.
被引量:17
9
栾玲.
后现代知识观视阈中的新课程改革[J]
.成才之路,2008,0(10):23-24.
10
何丽丽.
从现代走向后现代:知识观的转变与人文课程[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91-92.
被引量:1
教育探索
2004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