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汉末魏晋复肉刑之议论析
被引量:
5
An Analysis of Discussions on the Restoration of Corporal Punishment in the Late Han, Wei and Jin Dynas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复肉刑之议是中国古代法律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场讨论。本文对这场争议之缘起、内容及其影响作了梳理和分析 。
作者
薛菁
机构地区
闽江学院历史系
出处
《东南学术》
2004年第3期149-157,共9页
Southeast Academic Research
关键词
汉末魏晋
复肉刑之议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K23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9
共引文献
257
同被引文献
24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29
1
.《后汉书·梁统传》[M].中华书局,1974年版..
2
.《宋史·刑法志三》[M].中华书局,1974年版..
3
滋贺秀三:《西汉文帝的刑法改革和曹魏新律十八篇篇目考》见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八卷,中华书局出版社1992年版,第78页.
4
[清]沈家本.《历代刑法考》(一)《刑法分考五》"议复肉刑"条[M].中华书局,1985年版..
5
.《大学衍义补》卷120《定律令之制》(上)[M].,.第15页.
6
《汉书·刑法志》,中华书局,1974年.
7
.《后汉书·仲长统传》[M].中华书局,1974年版..
8
.《三国志·魏书·高柔传》[M].中华书局,1974年版..
9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M].中华书局,1974年版..
10
.《三国志·文帝纪》注引《典论·自序》[M].中华书局,1974年版..
共引文献
257
1
华友根.
论萧何的政治功绩与法律成就[J]
.政治与法律,2001(6):51-55.
被引量:3
2
萧伯符.
商鞅法治理论及其现代借鉴[J]
.中国法学,2002(2):152-163.
被引量:8
3
梁清华.
《易传》的天人合一哲学及其对中国封建法的影响[J]
.周易研究,2001(2):73-81.
被引量:3
4
童超.
魏晋南北朝军事领导体制的历史特点[J]
.中国史研究,2000(2):80-89.
被引量:10
5
闫晓君.
竹简秦汉律与唐律[J]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1):67-75.
被引量:2
6
黄明儒.
浅析《唐律》中赃罪的处罚原则[J]
.法学评论,2002,20(1):115-121.
被引量:2
7
尹在硕.
古代韩中法制交流浅析——以“犯禁八条”为中心[J]
.中国文化研究,2002(4):115-124.
8
孔学.
《庆元条法事类》研究[J]
.史学月刊,2000(2):40-47.
被引量:4
9
钟兆华.
疑问副词“何忽”[J]
.语文研究,2002(4):4-8.
被引量:3
10
张全民.
中国古代直诉中的自残现象探析[J]
.法学研究,2002,24(1):93-99.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24
1
韩耀宗.
我国肉刑的兴废历程及其法文化分析[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3,34(2):150-162.
被引量:4
2
栗劲,霍存福.
试论秦的徒刑是无期刑——兼论汉初有期徒刑的改革[J]
.政法论坛,1984,2(3):70-76.
被引量:6
3
薛菁.
论北朝的流刑制度[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97-101.
被引量:2
4
孙海霞.
汉文帝废除肉刑的原因探讨及其意义[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7(1):122-123.
被引量:6
5
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64.
6
章太炎.国学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7,1..
7
宋·李昉.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1960.3198.
8
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7..
9
[唐]杜佑.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8.
10
唐·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引证文献
5
1
申始占.
东西方肉刑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横向比较[J]
.边缘法学论坛,2020(2):1-5.
被引量:1
2
薛菁.
封建制五刑沿革初探[J]
.闽江学院学报,2006,27(1):65-70.
被引量:6
3
秦进才.
崔寔法律思想述论[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2):75-79.
4
杨朝蕾.
魏晋南北朝政论蠡述[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52-59.
5
龚思琪.
北朝流刑正刑化的溯源与启示[J]
.泰山学院学报,2023,45(1):96-104.
二级引证文献
7
1
胡燕华.
试论中国古代五刑制度的演变[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13):8-9.
被引量:1
2
徐雯雯.
唐朝五刑制度对当代的启示[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11):23-24.
3
周春丽.
“三典”理论视野下中国古代“五刑”的考证[J]
.兰台世界(下旬),2013(6):81-82.
被引量:1
4
于现忠.
奴隶制五刑与封建五刑的历史考察[J]
.兰台世界(下旬),2013(10):30-31.
5
张芳霞.
五刑变迁考[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9,0(10):3-4.
被引量:1
6
郑新,柴瑾,王燕.
中国古代熨斗起源与变迁研究[J]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24,37(3):3-10.
7
牛嘉,韩中义.
蒙古时期鞭刑略探[J]
.西部蒙古论坛,2008(3):32-40.
被引量:1
1
孙立天.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少年的早慧[J]
.书品,2003(1):66-70.
2
李步嘉.
桓温重建江陵城及有关问题考补[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4(3):20-24.
被引量:2
3
韩东育.
关于汉末魏晋世风的历史考察[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4(1):47-52.
被引量:3
4
闫明恕.
试论南北朝的流刑[J]
.铜陵学院学报,2010,9(1):65-68.
5
李帝.
浅析清末新政财政改革的影响[J]
.昌吉学院学报,2008(4):64-67.
被引量:2
6
贝汇全.
从《五柳先生传》看陶渊明[J]
.环球人文地理,2014,0(10X):5-5.
7
朱光耀.
乱世文学的“悲剧意识”及其“美术”转化[J]
.芒种(下半月),2013(11):120-121.
8
李金荣.
汉末魏晋挽歌及其流变论——兼谈挽歌的产生[J]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18(4):48-49.
被引量:2
9
王政勋.
汉魏之际关于肉刑问题的辩论[J]
.唐都学刊,1996,12(3):58-61.
被引量:3
10
张开阳,孙潇.
汉文帝除肉刑述评[J]
.法制与经济,2008,17(14):59-61.
被引量:1
东南学术
200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