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2003年3月11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被引量: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韩杼滨所作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会议认为,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以来,最高人民检察院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能,大力加强检察工作,加强队伍建设,
作者
韩杼滨
机构地区
最高人民检察院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公报》
2003年第2期16-22,共7页
Gazette of the Supreme People's Procuratorat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关键词
最高人民检察院
检察工作
检察机关
重要思想
预防职务犯罪
邓小平理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犯罪案件
严重危害
基层检察院
分类号
D926.31 [政治法律—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9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30
同被引文献
99
1
肖扬.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00年3月10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J]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0(2):40-45.
被引量:7
2
姜明安.
关于建设法治政府的几点思考[J]
.法学论坛,2004,19(4):5-8.
被引量:46
3
包万超.
行政法平衡理论比较研究[J]
.中国法学,1999(2):58-74.
被引量:50
4
方世荣.
试析行政相对人对实现依法行政的积极作用[J]
.法学,1999(3):22-25.
被引量:25
5
陈云生.
关于反腐败的几点思考[J]
.中国法学,1998(4):59-66.
被引量:4
6
朱孝清.
关于逮捕的几个问题[J]
.法学研究,1998,20(2):111-117.
被引量:24
7
郭润生,宋功德.
控权——平衡论——兼论现代行政法历史使命[J]
.中国法学,1997(6):48-56.
被引量:52
8
沈岿.
关于美国协商制定规章程序的分析[J]
.法商研究,1999,17(2):83-91.
被引量:24
9
储槐植.
三论第三犯罪行为形式“持有”[J]
.中外法学,1994,6(5):20-22.
被引量:107
10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J]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公报,1998,0(2):9-1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7
1
高珊琦.
论刑事司法中公正与效率之均衡及途径[J]
.河北法学,2006,24(8):77-82.
被引量:7
2
张兆松.
质疑附条件逮捕[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2(3):20-24.
被引量:3
3
张兆松.
附条件逮捕制度批判[J]
.现代法学,2009,31(5):157-163.
被引量:10
4
李志雄,张兆松.
检察机关逮捕权制约机制的反思与重构[J]
.河北法学,2009,27(12):168-172.
被引量:6
5
张兆松.
论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十大问题[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9):82-91.
被引量:41
6
何建华,王雪丽.
以权利制约权力:遏制公共权力异化的重要途径[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4(2):57-60.
被引量:5
7
齐文远.
修订刑法应避免过度犯罪化倾向[J]
.法商研究,2016,33(3):9-13.
被引量:59
二级引证文献
130
1
黄明儒,曹培浩.
犯罪圈的划定:刑法修正中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J]
.湘江法律评论,2020(1):13-24.
2
曹波,杨婷.
非法催收不予保护债务入刑的正当根据与规范诠释[J]
.天津法学,2020(4):72-80.
被引量:15
3
郭烁.
刑事诉讼法修改的修正案模式检讨[J]
.环球法律评论,2021(2):119-133.
被引量:9
4
王振华.
《刑法》第37条的司法适用难题及其纾解[J]
.法律方法,2023(2):249-274.
5
张明楷.
犯罪的成立范围与处罚范围的分离[J]
.东方法学,2022(4):75-89.
被引量:43
6
何建华,郭爱红.
论我国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中程序的完善[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3):90-94.
被引量:4
7
张兆松.
附条件逮捕制度批判[J]
.现代法学,2009,31(5):157-163.
被引量:10
8
齐延平,于文豪.
中国人权法学学术自主性的探寻——以2009年的研究成果为基础[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16(5):149-160.
被引量:1
9
胡宇翔.
附条件逮捕制度的理性分析及完善建议[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31):52-52.
10
张伟珂.
论我国刑事和解模式的理性构建[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1,23(2):21-26.
被引量:1
1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J]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3(2):218-218.
2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和韩杼滨检察长在会上所作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公报,2003,0(2):15-15.
被引量:1
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任命的名单[J]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公报,2003,0(2):14-15.
4
胡光辉.
肩负重托齐聚北京——海南代表团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情况综述[J]
.海南人大,2003(4):11-12.
5
曾培炎.
关于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03年3月6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J]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3(2):169-175.
6
浓缩五年卓著成绩 提出今年工作要求——朱镕基同志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摘要)[J]
.共产党员,2003(4):6-7.
7
刘奇中.
政府机构改革重在转变职能[J]
.党政干部论坛,2003(6):27-27.
8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议案办法[J]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3(2):248-248.
9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设立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的决定[J]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3(2):243-243.
10
韩杼滨.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2003年3月11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J]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3(2):218-2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公报
200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