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迈向高等教育强国之路——我国距离世界高等教育强国还有多远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成功实现了由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转变。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已达2900万人,高等教育规模已先后超过了俄罗斯、印度和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3%,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超过7000万人。
作者
李立国
黄海军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室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0年第21期4-8,共5页
基金
教育部“211工程”三期子项目“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学科平台建设”
北京市重点学科“教育经济与管理”项目“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关键词
高等教育强国
高等教育系统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国高等教育
世界一流大学
高等教育大众化
协调发展
八国集团
俄罗斯
高等教育规模
分类号
G649.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6
参考文献
6
1
丁三青.
关于中国高等教育强国指标体系的战略构思[J]
.煤炭高等教育,2009,27(1):1-3.
被引量:18
2
柴旭东.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与大学发展战略的选择[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8(6):1-6.
被引量:11
3
闫岩.
美国:被曲解的毕业率[J]
.世界教育信息,2007,20(11):87-88.
被引量:3
4
曹洪军.
浅析大学就业率[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21-124.
被引量:4
5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Comparative Indicators of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G8Countries2009. . 2009
6
OECD.University Research In Transition. . 1999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徐建培,李福华.
实施战略管理 推进学校发展--青岛大学案例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6(1):86-90.
被引量:8
2
周巧玲,赵文华.
大学战略规划在英国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作用[J]
.高等教育研究,2006,27(6):102-106.
被引量:14
3
李波.
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探析[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3):137-139.
被引量:8
4
[2]睦依凡.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治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82-107.
5
[2][日]金子元久.高等教育的社会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14.
6
[4]姚益龙.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国际比较[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132.
7
[13]刘献君.高等学校战略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54.
8
陈平原.大学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4.
9
Paul Attewell,and David E Lavin.Distorted Statisticson Graduation Rate[].The Chronicle Review.2007
10
王建国.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若干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2008(2):15-19.
被引量:27
共引文献
26
1
胡建华.
高等教育强国视野下的高校人才培养制度改革[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12):13-16.
被引量:1
2
朱秋白,颜蕾.
推行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考核制度的代价与改革路径[J]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7):155-159.
被引量:1
3
韩丽珠,林琨智.
高等教育应在教育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相统一中服务经济社会发展[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9(5):28-29.
被引量:1
4
胡建华.
高等教育强国视野下的高校人才培养制度改革[J]
.高等教育研究,2009,30(10):1-5.
被引量:21
5
本刊编辑部.
2009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
.教育研究,2010,31(2):3-14.
被引量:6
6
李立国,黄海军.
迈向高等教育强国之路——我国距离世界高等教育强国还有多远[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1):36-44.
被引量:29
7
冯东梅,曲敬光,张玲玲,何洪亮.
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避免趋向本科生教育化的思考[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0(1):130-132.
被引量:3
8
徐宏毅,周群英.
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视角[J]
.现代教育管理,2010(5):43-46.
被引量:12
9
陈何芳.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与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J]
.大学(研究),2010(6):22-28.
被引量:1
10
何立新,李怀.
独立学院发展战略研究[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2):59-61.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16
1
柴旭东.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与大学发展战略的选择[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8(6):1-6.
被引量:11
2
丁三青.
关于中国高等教育强国指标体系的战略构思[J]
.煤炭高等教育,2009,27(1):1-3.
被引量:18
3
杨卫.
推进发展模式转型 提升高等教育质量[J]
.中国高等教育,2009(5):21-23.
被引量:2
4
邬大光,赵婷婷,李枭鹰,梁燕玲,李国强.
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本质与基本特征[J]
.中国高教研究,2010(1):4-10.
被引量:56
5
徐宏毅,周群英.
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视角[J]
.现代教育管理,2010(5):43-46.
被引量:12
6
彭枫.
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路径[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2):1-2.
被引量:1
7
周远清.
强化“三个意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J]
.教学与教材研究,1999(4):4-5.
被引量:28
8
杨卫安,王超.
从留学生教育看我国离高等教育强国有多远——兼谈对建立高等教育强国指标体系的一点设想[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9(1):23-26.
被引量:1
9
汤广全.
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J]
.教育学术月刊,2011(1):7-9.
被引量:2
10
雷洪德,高强.
MIT跨学科培养本科生的理念基础、支撑条件与主要途径[J]
.中国高教研究,2016(11):76-79.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3
1
陈苗苗.
我国如何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J]
.长江丛刊,2017,0(11):187-188.
2
张德祥,王晓玲.
产学研深度融合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J]
.中国高教研究,2023(11):1-8.
被引量:29
3
吴立保,曹辉,宋齐明,马星.
新时代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监测指标体系研究[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0(7):14-21.
被引量:17
二级引证文献
46
1
马浚锋.
省域高等教育加持度研究[J]
.现代教育管理,2021(3):25-35.
被引量:3
2
黄艳,周洪宇.
长江经济带高等教育竞争力测度及空间布局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20(3):44-49.
被引量:9
3
蒋华林,杨帆,蒋基敏.
西部高等教育全面振兴达成度的内涵及其评价[J]
.重庆高教研究,2021,9(5):3-12.
被引量:12
4
吴立保,赵慧.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的高等教育强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淮阴工学院学报,2022,31(2):72-78.
被引量:6
5
黄榕,丁晓昌.
中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40(7):100-113.
被引量:39
6
课题组,马晓强.
建设教育强国:世界中的中国[J]
.教育研究,2023,44(2):4-14.
被引量:98
7
伍如昕,杜芳菡.
后疫情时代南宁市基层公务员应急素质模型构建及培训应用研究[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3(1):8-15.
被引量:1
8
吕承超,杨珊珊,任燕.
中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及时空演进研究[J]
.数量经济研究,2023,14(3):65-92.
被引量:2
9
张德祥,王晓玲.
产学研深度融合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J]
.中国高教研究,2023(11):1-8.
被引量:29
10
董士梅,丛红艳.
我国教育统计数据研究的基本样态、特征与构建思路[J]
.教育观察,2023,12(31):121-124.
被引量:1
1
张杰.
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精英教育[J]
.现代交际,2017(5):133-133.
被引量:1
2
易学勤.
中考思想品德主干知识点荟萃[J]
.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2012(10):79-87.
被引量:1
3
李彬钰.
独立学院资助工作育人体系及对策研究——以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为例[J]
.改革与开放,2017(4):91-92.
被引量:1
4
胡晓璇.
论中学美术教育中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性[J]
.学周刊(中旬),2010(11):205-206.
5
殷静.
职高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特殊性[J]
.考试周刊,2013(65):18-19.
6
茅玉麟.
发现和扶持高中阶段的青少年科学人才[J]
.中国青年科技,2004(3):10-10.
7
何思峰.
以人为本搞好中学美术教育[J]
.华人时刊(中下旬),2011(23):52-52.
8
徐勋尧.
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必由之路[J]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16(1):79-82.
9
声音[J]
.教育与职业,2007(31):18-18.
10
假文凭真不了![J]
.湖南教育(上旬)(A),2000,0(2):32-32.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0年 第2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