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工笔重彩人物画写意表达的可能性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以工笔重彩人物画"写意"表达的内涵为主,阐明了写意的美学含义,提出了写意的美学观点,即写意不仅是写意画所追求的意境,也是工笔重彩画追求的境界,因为"写意"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所追求的自然与人的心灵相互应和的意象,是艺术家主体情感与思想内涵表达的统一。
作者
宋泳佳
出处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2年第9期134-135,共2页
ARTS IN CHINA
关键词
写意表达
美学
工笔重彩人物画
分类号
I [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2
1
黄蓉,邵晓峰.
中国画写意论[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1):76-79.
被引量:5
2
五世德 主编.美学词典[M]. 知识出版社, 1986
二级参考文献
6
1
方立业.
论中国画的意象[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2(4):66-68.
被引量:1
2
方楚乔.
论中国画创作中“意”的作用[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1):120-124.
被引量:2
3
邹晓.
传神论:中国画的创作意象和造形法则[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12(6):69-71.
被引量:1
4
丁厚祥.
中国画“形、神”论[J]
.淮阴师专学报,1995,17(4):100-102.
被引量:4
5
傅军.
论中国画的意象性特征[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0(6):104-108.
被引量:3
6
陈晓征.
简论中国画的几个特点[J]
.益阳师专学报,2002,23(2):97-98.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4
1
李文婷.
浅析中国画与西洋画的构图差异[J]
.美术大观,2012(4):57-57.
被引量:4
2
宋泳佳.
浅谈写意在工笔人物画中的体现[J]
.美术教育研究,2016,0(10):18-18.
3
王晔,孙琦.
基于纸张技术探索的绘画艺术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2018(22):40-41.
被引量:15
4
郭喜邦.
中国画与西洋画的构图差异思考[J]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19,0(11):22-23.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15
1
方楚乔.
论中国画创作中“意”的作用[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1):120-124.
被引量:2
2
王越敏.
探索工笔重彩人物画三个基本因素[J]
.职业技术,2013(5).
被引量:1
3
梁颖.
秦文君儿童文学创作论[J]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2):65-68.
被引量:6
4
李冉.
当代中国工笔重彩人物画创作的新思维[J]
.民族艺术,2011(4):131-134.
被引量:4
5
丁厚祥.
中国画“形、神”论[J]
.淮阴师专学报,1995,17(4):100-102.
被引量:4
6
李文婷.
浅析中国画与西洋画的构图差异[J]
.美术大观,2012(4):57-57.
被引量:4
7
邵媛.
当代工笔重彩人物画临摹教学的思考[J]
.艺术教育,2012(6):114-115.
被引量:2
8
魏东.
重彩在西部写意人物画中的现实意义[J]
.美术观察,2013(2):68-71.
被引量:1
9
赵宁.
工笔重彩人物画意象造型研究[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3):98-100.
被引量:1
10
李育.
对当代重彩画人物表现形式的探究[J]
.美术观察,2015(2):66-69.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杨梅,邹伟民.
中国画中所蕴含的艺术美与自然美的辩证关系[J]
.城市地理,2015(6X).
被引量:1
2
李翔宇.
中国重彩人物画技法研究综述[J]
.流行色,2019,0(10):145-146.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钟伦理.
论中国画中的美学思想对艺术设计的影响[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12):175-177.
被引量:1
1
杨翊.
浅谈历代工笔重彩人物画中女性形象[J]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06(3):45-46.
被引量:1
2
王越敏.
探索工笔重彩人物画三个基本因素[J]
.职业技术,2013(5).
被引量:1
3
戴夏燕.
苏轼“诗空”美学范畴的阐释[J]
.作家,2010(16):139-140.
4
杨东苗.
工笔重彩画[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5,0(11).
5
《十二美人图》的故事[J]
.紫禁城,2013(5):14-34.
6
卫建林.
创作个性问题[J]
.文艺争鸣,1986(5):33-39.
7
马红英.
认知语言学理论下伍尔夫《到灯塔去》语篇探析[J]
.语文建设,2015,0(3Z):55-56.
被引量:1
8
余斌.
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气”文化因子[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20(6):123-125.
9
杜若松,姚兰,刘微.
论莫言小说中的人性残酷性描写[J]
.才智,2012,0(31):142-143.
10
易东生.
论政治话语下新时期小说中的死亡美学[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52-56.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2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