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社会》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4-16,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
同被引文献6
-
1石伟平.当前发展中国家全民教育问题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1996,26(3):4-10. 被引量:3
-
2田以麟.韩国普及义务教育的基本对策[J].外国教育研究,1995(6):43-47. 被引量:2
-
3杨东平.对建国以来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回顾和反思[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4):68-71. 被引量:64
-
4杨丹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支出配置[J].教育发展研究,2000,20(4):30-33. 被引量:36
-
5康宁,杨东平,周大平,周作宇.教育理念的反思与建设[J].教育研究,2003,24(6):9-14. 被引量:70
-
6袁振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教育政策[J].教育研究,2003,24(6):15-21. 被引量:26
二级引证文献10
-
1梁明伟.论教育关怀的制度安排[J].教育科学,2006,22(1):5-8. 被引量:6
-
2陈晓飞.贫困青年的教育关怀与高等教育公平[J].中国青年研究,2007(6):81-83. 被引量:4
-
3景俊青,张静莉.对农村弱势群体享有高等教育机会均等权的思考[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23(3):56-58.
-
4孙中民.从道德关怀到制度保障:新时期教育关怀理念的变迁[J].科教文汇,2008(25):9-10.
-
5孙少柳,孙中民.论新时期教育关怀的价值取向[J].晓庄学院教育科学学报,2009,8(3):91-93. 被引量:3
-
6孙中民.新时期教育关怀:从道德诉求到制度保障[J].创新,2008,2(5):129-131.
-
7赵文婧.体验教学课堂中的新型师生关系[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2(3):9-11. 被引量:2
-
8王慧婕.关于教育爱的文献综述[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3):41-45. 被引量:5
-
9王兆璟,王悦.全民教育思潮的主题变迁及展望[J].社会科学战线,2016(2):223-233. 被引量:9
-
10王正青,但金凤.全民教育30年全球教育包容性发展成就与挑战——基于1990年以来UNESCO的教育数据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21,48(11):48-62. 被引量:5
-
1张燕.女童教育问题的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1):31-33. 被引量:2
-
2田艳.美育和教育科学[J].天中学刊,1998,13(4):101-102.
-
3杜学元,吴立保.浅谈民俗对女童教育的影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9(2):29-32. 被引量:3
-
4董秀华.女子教育、妇女权利与人口问题[J].全球教育展望,1995,25(3):1-7. 被引量:3
-
5王希宁.基于和谐社会视角的女童教育发展观[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7(3):8-10. 被引量:3
-
6李红梅,蒋义,金国敏.埃塞俄比亚教育与培训发展的主要活动与成就[J].职业教育研究,2008(5):156-157.
-
7周鹃.建设学风 大学必须关注的主题[J].管理观察,2005(12):41-43. 被引量:3
-
8马玉梅.东乡族女童的教育现状及其对策[J].西北人口,2008,29(1):90-92. 被引量:4
-
9梁红蕾.我国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研究现状述评[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0(1):145-148. 被引量:2
-
10张莉莉.探索大龄女童技能培训的有效模式——中英大龄女童技能培训项目经验回顾[J].中国妇运,2006(2):17-19.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