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真、善、美问题
被引量:
4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认为,中国传统哲学关于真、善、美的观点集中体现在"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这三个命题之中。在三者的关系中,"天人合一"是最根本的,而"知行合一"、"情景合一"是从"天人合一"派生出来的。在对这三个命题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详细考察的基础上,提出并分析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特点,即空想的理想主义、实践的道德观念、求统一的思维方式、直观的理性主义。
作者
汤一介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
1984年第4期73-83,共11页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关键词
中国传统哲学
天人合一
知行合一
情景合一
理性主义
中国古代思想
理想主义
理想社会
思维方式
天道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00
引证文献
40
二级引证文献
367
同被引文献
400
1
吴东照,邓宏宝.
场域与惯习: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审思[J]
.职业技术教育,2022,43(22):29-33.
被引量:13
2
周光辉,赵德昊.
教化:大一统国家韧性的形成路径[J]
.探索与争鸣,2021(4):53-64.
被引量:26
3
孙立平.
“道德滑坡”的社会学分析[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20(5):65-69.
被引量:31
4
王处辉.
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历史回顾与瞻望[J]
.社会学研究,2000(1):40-50.
被引量:16
5
李兴武.
道儒佛与真善美[J]
.社会科学辑刊,1999(5):123-128.
被引量:3
6
叶平.
关于环境伦理学的一些问题——访霍尔姆斯·罗尔斯顿教授[J]
.哲学动态,1999(9):32-34.
被引量:31
7
单纯.
“真善美”探源[J]
.浙江社会科学,1999(6):120-128.
被引量:14
8
张岱年.
天人合一评议[J]
.社会科学战线,1998(3):68-70.
被引量:37
9
钟锐.
果真是“拯救全人类灭亡的金丹灵药”吗?——评季羡林先生的“天人合一论”[J]
.学海,1998(3):74-80.
被引量:2
10
李清良.
“天人合一”与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J]
.社会科学家,1998,13(2):21-26.
被引量:20
引证文献
40
1
刘海英,娄嘉丽.
电视剧《三十而已》中女性人物形象的道德隐喻功能[J]
.传媒论坛,2022,5(6):66-68.
2
李承贵.
论严复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改铸[J]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8(1):61-66.
3
康林.
传统文学本文结构的大变革——从文学本体论五四文学革命[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4(1):57-64.
4
任现品.
论文化对写史主体的软性制约——兼谈重写文学史的内在阻力[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2):78-81.
5
王进.
反本质主义与当代叙事的人生转向[J]
.求索,2006(8):194-196.
被引量:2
6
汤一介.
论“情景合一”[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5(2):27-31.
被引量:6
7
李俊.
中国传统政治社会化运行体系研究[J]
.甘肃社会科学,2009(4):241-244.
被引量:1
8
蒋永青.
王国维境界说的“超二元对立”探索方案[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5):116-121.
被引量:4
9
庄贵军.
关系在中国的文化内涵:管理学者的视角[J]
.当代经济科学,2012,34(1):18-29.
被引量:30
10
李昳聪.
东西方传统伦理的交汇——对池田大作“善”观念的解读[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5):97-101.
二级引证文献
367
1
朱萍.
基于技能大师工作室平台的工艺美术专业“做学教合一”教学探索[J]
.作家天地,2020(14):75-75.
2
杨芙蓉.
工匠精神海外传播策略探究——基于毕六福“油纸伞”传播实践[J]
.新闻研究导刊,2021(2):33-34.
3
周鼎(文/图),黄胜军(文/图),林丽仙(文/图).
“术”高千丈与“业”落归根:靳之林绘画的民艺匠心思想研究[J]
.中国民族美术,2020(1):52-57.
4
邓满姣,王慧英.
矛盾观视域下的《老人与海》[J]
.惠州学院学报,2020(5):61-64.
5
黄燕萍.
非遗文化视阈下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
.大众标准化,2020(20):39-40.
被引量:1
6
刘海英,娄嘉丽.
电视剧《三十而已》中女性人物形象的道德隐喻功能[J]
.传媒论坛,2022,5(6):66-68.
7
王宸,曾又,肖玉杰.
机械专业应用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研究——面向智能制造背景[J]
.轻工科技,2020,36(3):155-156.
被引量:6
8
刘皓秋.
儒家文化视角下中国传统译论中的伦理探究[J]
.国际公关,2019(12):251-252.
9
尹增才.
论简笔画艺术[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7,23(2):48-52.
被引量:1
10
尹增才.
论中国画之艺术精神及个性特征[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22(6):40-43.
被引量:1
1
庞朴.
谨慎地对待资料辨年工作[J]
.文史哲,1963(2):29-30.
2
张松如,赵明.
论老子[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20(1):1-20.
被引量:1
3
柳正昌,乔杉.
“横向移植”与“纵向继承”——谈我国古典美学的优良传统[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23(2):82-87.
4
何炼成.
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价格十论[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5(3):99-104.
5
鲁家果.
实事求是思想的由来和发展[J]
.社会科学研究,1983(6):2-6.
6
张荣明.
“精神”考原[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11(1):34-35.
被引量:1
7
施惟达.
传统文化中的古代诗歌及诗论[J]
.云南社会科学,1987(3):100-105.
8
方治.
关于学术争鸣的几个问题[J]
.晋阳学刊,1985(2):32-38.
被引量:2
9
周德清.
应当重视“欲”对美学研究的意义[J]
.贵州社会科学,2005(1):66-69.
10
沈定平.
中国古代思想对西欧启蒙运动的影响[J]
.中国社会科学,1983(5):135-135.
中国社会科学
198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