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当代我国教育理论研究危机的思考
被引量: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当代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过渡的大变动、大调整之中。我国教育理论研究也面临着历史上难得的机遇和挑战,正在发生日益深刻的变革。但机遇与风险并存,成功与危机俱在。显然,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理论工作者对当前我国教育理论研究所面临的危机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思考,对发展我国教育理论研究,将是大有裨益的。
作者
汪刘生
魏馨
机构地区
常州技术师院
辽阳师专
出处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9-22,共4页
Education Science
关键词
教育理论研究
教育研究
基础理论研究
研究危机
我国教育
元研究
《教育学》
研究方法
综合集成技术
研究者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48
同被引文献
73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87
参考文献
2
1
唐莹,瞿葆奎.
元理论与元教育学引论[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13(1):1-14.
被引量:49
2
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0(03).
二级参考文献
2
1
丛立新.
关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口号的争议[J]
.中国教育学刊,1993(2):57-61.
被引量:17
2
张晓鹏.
关于教育学体系形式的历史考察[J]
.教育学术月刊,1992(2):49-57.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48
1
洪明.
西方元教育理论发展历程探略[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142-147.
被引量:3
2
谭咏梅.
距离不是脱离——刍议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J]
.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4):159-161.
被引量:1
3
韩炳黎.
中西学者治学思想差异对我国元教育研究发展的影响——从“布雷岑卡”的学术思想说起[J]
.理论导刊,2005(2):76-78.
被引量:1
4
孙俊三.
教育研究是一种行动的研究[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3(4):58-60.
5
曾茂林.
教育学中国化新视野[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1):28-31.
6
张静.
当前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方法取向及范式[J]
.教育探索,2007(6):5-6.
被引量:1
7
郑金洲.
“元教育学”考辨[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13(3):1-14.
被引量:18
8
王海涛.
分析教育哲学在中国[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2(5):7-11.
被引量:4
9
王钢.
回顾与思考:我国元教育学研究二十年[J]
.成才之路,2011(17):26-27.
10
李木洲.
元教育学若干基本问题研究综述[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128-13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73
1
刘海南.
论新中国教育方针的演进与启示[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5):14-19.
被引量:8
2
陶志琼.
教育研究的科学性问题探讨[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0(4):66-70.
被引量:1
3
周浩波.
论教育学的命运——与吴钢、郑金洲商榷[J]
.教育研究,1997,18(2):22-26.
被引量:25
4
杨骞.
论素质教育观下本体教学模式的构建[J]
.教育科学,1998(1):18-20.
被引量:8
5
孙孔懿.
学校特色的设计、营建与品位升格[J]
.教育科学,1998(2):17-19.
被引量:1
6
张斌贤.
从“学科体系时代”到“问题取向时代”——试论我国教育科学研究发展的趋势[J]
.教育科学,1997(1):16-18.
被引量:75
7
雷鸣强.
对教育理论研究功效低下的反思[J]
.教育理论与实践,1995,15(3):1-6.
被引量:8
8
陈桂生.
“四分法”:教育理论成分解析的新尝试[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2):1-5.
被引量:20
9
陈桂生.
略论教育学“研究方法意识朦胧”现象[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4(2):1-7.
被引量:10
10
周作宇.
元教育理论及其危险[J]
.教育研究,1997,18(8):33-37.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11
1
蔡磊砢,陈学飞.
教育研究中的问题及评价[J]
.医学教育探索,2002,1(1):25-27.
2
金男.
教育科研危机与编辑导向[J]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9(4):113-115.
3
乐传永,崔铭香.
对目前我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审视[J]
.成人教育,2004,24(8):11-14.
被引量:9
4
刘振天.
“研究问题”还是“构造体系”?———关于教育学研究的一点思考[J]
.中国教育学刊,1998(4):39-42.
被引量:20
5
吴黛舒.
中国教育学学科危机探析[J]
.教育研究,2006,27(6):47-51.
被引量:42
6
胡家会,董绍峰.
实施素质教育与中小学的办学思想[J]
.基础教育研究,2000(5):12-13.
被引量:1
7
马龙.
新课程教学实践的呼唤——关于教学行为的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7(22):1-1.
8
张永忠.
高等师范院校素质教育与办学思想的构建[J]
.高等理科教育,2001(1):92-96.
9
何凤升.
师范性与学术性:从对立走向整合[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1,5(4):25-28.
被引量:12
10
赵康.
我国元教育学研究发展述评[J]
.浙江教育科学,2015(6):3-9.
二级引证文献
87
1
王洪才,田芬.
“证实规律”与“阐释意义”: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研究范式的两种旨趣[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8(3):84-93.
被引量:9
2
谭胜.
公安学科知识生产模式的解构与重构[J]
.公安学研究,2022,5(6):98-120.
被引量:5
3
蔡磊砢,陈学飞.
教育研究中的问题及评价[J]
.医学教育探索,2002,1(1):25-27.
4
陈丽萍,马玉女.
思辨方法和实证方法的分离与交错——浅析高等教育研究方法之一域[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25(11):123-127.
被引量:1
5
文雯.
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研究综述[J]
.高等教育研究,2005,26(6):54-59.
被引量:16
6
文雯.
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理论研究述评[J]
.江西教育科研,2005(7):25-28.
被引量:3
7
吴黛舒.
中国教育学学科危机探析[J]
.教育研究,2006,27(6):47-51.
被引量:42
8
林正范,贾群生.
教师行为研究:课程与教学论的重要研究方向[J]
.教育研究,2006,27(10):36-40.
被引量:29
9
邓泽军.
论教师教育学术性与师范性之整合[J]
.晓庄学院教育科学学报,2007,6(3):45-47.
被引量:13
10
朱成科.
分化与整合:论中国教育学的学科范式[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3-18.
被引量:6
1
董泽芳.
正视危机 研究危机[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88(3):12-13.
2
何元庆,姚本先.
论学校危机及管理策略[J]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05(8):24-26.
被引量:1
3
朱季康.
论中国高校的教育史学科研究“危机”[J]
.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1(8):77-77.
4
石伟平.
教育质量与教育研究的危机[J]
.外国教育研究,1994(4):5-7.
被引量:1
5
代中杰.
国民性视域下母语教育面临的危机及影响研究[J]
.基础教育研究,2014(17):6-8.
6
王国琼.
危机管理教育的理论研究[J]
.才智,2008,0(22):33-33.
被引量:2
7
高志青.
危机治理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6):83-85.
8
陶新华,周丽芳.
试论以预防为重点开展高校危机干预工作[J]
.高校教育管理,2008,2(1):84-87.
被引量:9
9
班建武,刘华杰.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点及实施路径[J]
.中国教师,2012(2):24-27.
被引量:2
10
靖国平.
当代教育的危机、走向与解放——重读《学会生存》[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9(3):108-113.
被引量:10
教育科学
199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