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西方元教育理论发展历程探略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 ,探讨了西方元教育理论从萌芽到兴起再到体系化的过程 ,展现了西方教育界对教育和理论进行元研究的基本状况 ,指出元教育理论的产生是西方教育理论从多样化的对抗走向一体化的整合的一种努力 。
作者
洪明
机构地区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系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142-147,共6页
Journal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教育理论
元教育学
实践教育学
分析教育哲学
科学教育学
发展历程
教育科学
理论体系
奥康纳
西方教育理论
分类号
G42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52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5
1
W.布雷岑卡,李其龙.
教育学知识的哲学——分析、批判、建议[特约稿][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13(4):1-14.
被引量:88
2
冯建军,周兴国.
略述布蕾津卡的实践教育学思想──兼谈我国教育学的努力方向[J]
.比较教育研究,1995(2):35-39.
被引量:15
3
唐莹,瞿葆奎.
元理论与元教育学引论[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13(1):1-14.
被引量:49
4
李其龙.
德国的经验教育学流派[J]
.全球教育展望,1994,24(2):32-38.
被引量:2
5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编.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二级参考文献
2
1
丛立新.
关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口号的争议[J]
.中国教育学刊,1993(2):57-61.
被引量:17
2
张晓鹏.
关于教育学体系形式的历史考察[J]
.教育学术月刊,1992(2):49-57.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152
1
杜华,顾小清.
教育技术学理论五问——兼论教育技术学之于教育学理论建构的贡献[J]
.教育研究,2020,0(1):148-159.
被引量:22
2
秦颖,王东阳.
我国教育研究方法初探[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旬),2008(S1):55-55.
3
郭晋燕.
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S3):91-93.
被引量:8
4
高德胜.
试论学科教育学的发展方向[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6):74-78.
被引量:1
5
汪刘生,魏馨.
当代我国教育理论研究危机的思考[J]
.教育科学,1997(1):19-22.
被引量:11
6
越人.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研究(续)[J]
.哲学动态,1987(5):12-16.
7
孙晓轲.
关于学前教育学历史使命的思考[J]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0(Z1):17-20.
8
张国忠.
高等教育价值观: 高等教育目标转变的内在依据[J]
.研究生教育研究,1997(2):53-56.
被引量:5
9
崔景贵.
教育学视野中的心理教育[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3):26-32.
被引量:1
10
王鉴.
实践教学论论纲[J]
.学科教育,2004(7):1-8.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19
1
赵婷婷.
国内元教育学缘何沉寂[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6(4):82-84.
被引量:8
2
郑金洲.
“教育口号”辨析[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3):27-30.
被引量:15
3
周作宇.
元教育理论及其危险[J]
.教育研究,1997,18(8):33-37.
被引量:14
4
王道俊.
在困惑中求索[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2):1-6.
被引量:17
5
姚文忠.元教育科学导论--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1.
6
郭元祥.元教育学概论--元教育学的性质、对象、方法及意义[C]//瞿葆奎.元教育学研究.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24.
7
[美]麦克米伦.教育哲学[M].宋少云,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59.
8
郑金洲.“元教育学”考辨[C]//瞿葆奎.元教育学研究.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61.
9
陈桂生.“元教育学”问对[C]//瞿葆奎.元教育学研究.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36.
10
麦克米伦.教育哲学[M].宋少云,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
引证文献
3
1
邹海燕.
论我国元高等教育研究的取向——我国元教育学研究沉寂的反思[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0(12):5-7.
被引量:1
2
邹海燕.
对我国元高等教育学研究沉寂的反思[J]
.教育探索,2012(10):18-19.
3
高原.
论教育理论构建的思维方式[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7):54-58.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李明.
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多维考察——基于CNKI数据库的文本解读[J]
.山东高等教育,2016,4(8):64-70.
1
邝红军.
治教育之学的3条路子[J]
.师道(人文),2011(5):57-57.
2
张正江.
贫困的教育学与教育家的贫困──关于教育学的终结与命运及其他[J]
.教育学术月刊,1998(3):28-30.
被引量:1
3
方元山.
从学生的『向师性』和『独立性』谈教师修养和教学改革[J]
.现代中小学教育,1996,12(6):52-55.
被引量:2
4
詹颖.
如何认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脱离[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22(2):39-42.
被引量:1
5
罗辉.
浅谈我国元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J]
.青春岁月,2013,0(7):145-145.
6
王伟廉.
对当前元教育学研究的认识[J]
.上海高教研究,1997,17(7):12-15.
被引量:11
7
劳凯声.
中国教育学研究的问题转向——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学发展的新生长点[J]
.教育研究,2004,25(4):17-21.
被引量:63
8
王钢.
回顾与思考:我国元教育学研究二十年[J]
.成才之路,2011(17):26-27.
9
朱镜人,张珍珍,韦立君.
奥康纳分析教育哲学思想研究[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30(4):47-51.
被引量:1
10
李木洲.
元教育学若干基本问题研究综述[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128-133.
被引量:2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