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比较文学》
1997年第1期67-78,共12页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China
同被引文献209
-
1孙致礼.再谈文学翻译的策略问题[J].中国翻译,2003,24(1):50-53. 被引量:172
-
2许钧.“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性的确立[J].中国翻译,2003,24(1):8-13. 被引量:789
-
3查明建,田雨.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中国翻译,2003,24(1):21-26. 被引量:1473
-
4田德蓓.论译者的身份[J].中国翻译,2000(6):21-25. 被引量:103
-
5孙明磊.文学翻译中“意象”的文化亏损与弥补[J].时代文学,2008(8):38-39. 被引量:3
-
6朱明胜.归化翻译与文化形象的缺失[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4):86-87. 被引量:5
-
7王波.宗教与美国政治——对美国实行政教分离的剖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46-50. 被引量:4
-
8许钧.论翻译活动的三个层面[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30(3):51-56. 被引量:63
-
9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外国语,1998,21(2):13-20. 被引量:937
-
10胡宝平.论哈·布鲁姆“诗学误读”[J].外国语文,1999,24(3):1-4. 被引量:6
引证文献40
-
1孙锐.接受美学与英语电影片名翻译中的文化形象转化[J].科技创新导报,2007,4(34). 被引量:6
-
2徐剑平,梁金花.从接受理论视角看赛珍珠的《水浒传》翻译[J].时代文学,2009(19):170-172. 被引量:1
-
3孙明磊.文学翻译中“意象”的文化亏损与弥补[J].时代文学,2008(8):38-39. 被引量:3
-
4孙明磊.文化意象对应空缺或错位与翻译障碍[J].成功,2007(12):120-121.
-
5潘学权,王家明.文学翻译与“东方形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22(5):73-75. 被引量:1
-
6徐德荣.儿童文学翻译刍议[J].中国翻译,2004,25(6):33-36. 被引量:163
-
7潘学权,何武.翻译与文化征服——论西方殖民语境下的翻译[J].宜春学院学报,2004,26(5):83-87. 被引量:1
-
8谭晓丽.翻译批评中的他者意识[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5,26(1):50-52. 被引量:1
-
9潘学权.文学翻译与文化变形[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3,23(4):80-83. 被引量:3
-
10张毓彪.谈英语口译的素质和质量标准[J].新余高专学报,2005,10(1):90-9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834
-
1杨安文,牟厚宇.从比较文学变异学视角看霍布恩英译柏桦诗歌[J].中外文化与文论,2019(3):348-363. 被引量:2
-
2韩玉倩.基于目的论的儿童文学翻译探析[J].作家天地,2019(22):13-14. 被引量:1
-
3张欣.国内外形象学翻译研究现状与趋势述评——兼论文学译介的形象学内涵[J].译苑新谭,2020,1(1):92-100. 被引量:4
-
4赵文.智能时代背景下的翻译专业笔译教学探讨[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0,0(3):5-6. 被引量:1
-
5李军仪.跨文化视角下英语翻译策略研究[J].现代英语,2024(12):115-117.
-
6赵玺媛,张燕.儿童文学翻译批评新思路——以The Wind in the Willows译本为例[J].现代英语,2021(3):74-76.
-
7刘艳伟,于亮.杨红樱绘本日译版的翻译策略研究——以中由美子译本为中心[J].日语教育与日本学,2023(1):125-135.
-
8骜龙,刘云虹.斯坦纳“译者”模型的建构路径及其理论意义[J].外国语,2023,46(6):98-105.
-
9崔涛涛,张锦玲.儿童文学作品中童味与童趣的译技探讨——以《我和小姐姐克拉拉》为例[J].外语教育,2019(1):279-287.
-
10江利超,丁志斌.《围城》英译的译者主体性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3):87-91.
-
1张晓明.坚持科学客观的态度 树立辩证发展的翻译观——乔治·穆南的《翻译的理论问题》带给译论初学者的启示[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1(4):79-81. 被引量:2
-
2许钧.简论乔治·穆南的翻译观[J].语言与翻译,1988,0(1):49-53. 被引量:2
-
3许钧.语言学与翻译(下)──乔治·穆南论翻译的理论问题[J].外语研究,1998(2):51-53. 被引量:1
-
4尹玲夏.当代西方译学研究的梳理与分析——《当代翻译理论》评介[J].中国翻译,1998(4):57-59. 被引量:1
-
5许钧.在继承中发展[J].中国翻译,1998(2):3-4. 被引量:15
-
6乔治.穆南,许钧.翻译与文化的多样性[J].语言与翻译,1991,0(1):73-77. 被引量:1
-
7郑福熙.乔治·穆南论翻译理论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6,18(1):28-32. 被引量:8
-
8许钧.法国翻译理论研究现状浅析[J].中国翻译,1994(1):41-46.
-
9江伟强.文化内涵的可译性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1(22):153-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