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初论战国中山国农业发展状况
被引量: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自从一九七九年河北省平山县战国时期中山国墓葬材料发表以来,关于中山国的研究文章已发表了很多,但多侧重于中山国的历史考证、货币研究及中山国的文字方面。本文试就近年来灵寿城址四号遗址(制陶器)和五号遗址(铸铜、铁器)发掘出土的中山国农业生产工具及铸造这些生产工具的陶范,并结合史籍中有关记载,浅谈一下中山国的农业发展状况。
作者
陈应祺
李恩佳
机构地区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出处
《农业考古》
1986年第2期117-121,179,共6页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关键词
发展状况
生产工具
出土
农业生产
灵寿
遗址
山国
城址
战国时期
铁农具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17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217
1
陈思.
两周燕国青铜器铭文风格演化及源流探析[J]
.首都博物馆论丛,2020(1):1-8.
被引量:1
2
陈应祺.
战国中山国瓦当[J]
.收藏家,2001(7):7-9.
被引量:1
3
曹迎春.
战国时期中山国制玉业[J]
.文教资料,2007(27):70-71.
被引量:2
4
王颖.
战国中山国文字构形特点试探[J]
.社会科学家,2005,20(S1):616-617.
被引量:2
5
路洪昌.
战国时期中山国的交通[J]
.河北学刊,1986,6(5):64-68.
被引量:6
6
文启明.
河北灵寿县西岔头村战国墓[J]
.文物,1986(6):20-24.
被引量:20
7
文启明.
河北新乐中同村发现战国墓[J]
.文物,1985(6):16-21.
被引量:21
8
路洪昌.
战国中期中山国的经济[J]
.河北学刊,1985,5(1):88-92.
被引量:9
9
高英民.
中山国自铸货币初探[J]
.河北学刊,1985,5(2):87-90.
被引量:6
10
石永士.
战国时期燕国农业生产的发展[J]
.农业考古,1985(1):113-121.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7
1
杨博.
先秦中山国史研究概要[J]
.高校社科动态,2009(4):31-35.
2
曹迎春.
战国中山农业探索[J]
.农业考古,2010(1):45-49.
被引量:4
3
王娜,张增根,高正方.
军事视域中战国中山文化的价值探索[J]
.文化学刊,2012(2):175-178.
4
李娜,艾虹.
中山国青铜器的出土与研究概述[J]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33(3):56-61.
5
郝沁源,王晓琨.
战国中山国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北方文物,2020(4):91-97.
被引量:1
6
张军桥,苑苑.
河北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规律探究与启示[J]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4(1):52-61.
7
张泽咸.
略论汉魏北朝时期海河平原农牧业生产[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2):22-33.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李玉峰.
《三国典略》考[J]
.学术问题研究,2006,0(2):65-72.
2
李玉峰.
《三国典略》考[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1):55-60.
被引量:2
3
王万盈,何维娜.
2010年先秦秦汉经济史研究述评[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2):117-124.
被引量:1
4
曹迎春.
“飞跃”与“同步”——中山国经济发展特点分析[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4(4):137-140.
被引量:1
5
朱建路,郝良真.
汉简中关于魏郡的贳卖文书程式[J]
.文物春秋,2011(1):13-17.
被引量:3
6
顾乃武,潘艳蕊.
公元六十九年前燕赵之黄河水患与其风俗关系探微[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3(3):87-88.
7
曹迎春.
鲜虞中山的“农”与“牧”[J]
.农业考古,2012(3):286-288.
8
刘壮壮,樊志民.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牧经济格局的历史考察[J]
.广西社会科学,2015(7):124-129.
被引量:3
9
郝沁源,王晓琨.
战国中山国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北方文物,2020(4):91-97.
被引量:1
10
郝娇娇,郭雯豪,刘耀徽,陈伟,李鹏为,马小飞,李夫星,袁璟,扶有镜.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古中山国平原区地面古河道识别研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7(6):628-637.
被引量:2
1
朱丽娟.
中国铁农具与牛耕究竟源于何时[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9,0(11):50-50.
2
吴温.
灵寿用作物新品种打造黑色农庄[J]
.北京农业(中旬刊),2012(8):15-16.
3
陈虹.
四川茶叶生产的历史考证[J]
.农业考古,2000(4):266-269.
被引量:1
4
朱绍新.
东北地区高粱栽培历史考证[J]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5(5):23-27.
被引量:3
5
李建永.
鹿泉市茂源农机合作社[J]
.河北农机,2014(3):20-20.
6
徐玮,侯敏杰,丁明理.
农机与农艺融合的思考[J]
.农村牧区机械化,2015(3):30-32.
被引量:3
7
焦荣斌.
核桃云斑天牛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J]
.果农之友,2003(6):31-31.
8
李三谋,李丹丹.
三晋魏国的铁农具[J]
.当代农机,2011(1):62-63.
9
寻找农业“好声音”[J]
.新农业,2013(16):9-9.
10
李三谋,任建煌,刘毅.
山西传统的铁农具[J]
.当代农机,2010(9):62-64.
农业考古
198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