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19-21,共3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同被引文献194
-
1王新凤,钟秉林.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政策协同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3,44(1):38-45. 被引量:28
-
2杨雪梅.小学生的师生关系状况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S1):152-154. 被引量:18
-
3卢风.共生理念与主客二分[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0(4):1-4. 被引量:18
-
4王仲士.马克思的文化概念[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2(1):22-28. 被引量:56
-
5范国睿.“教育竞争”理论研究透视[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5,15(6):18-22. 被引量:7
-
6杜作润.再论教育与竞争[J].高等教育研究,1988,9(1):53-57. 被引量:2
-
7方军.论世界历史性的个人──哲学中革命性变革的实质[J].哲学研究,1995(3):3-18. 被引量:10
-
8杨玉.人类生存背景的变换与实践观念的更新[J].江汉论坛,1994(8):29-33. 被引量:5
-
9吴元发.人文教育的心灵之维——现代性境遇中对人文教育的一次申辩[J].教育学术月刊,2015(5):14-19. 被引量:10
-
10张小兰.对开发区与外部范围经济效应关系的研究[J].求索,2004(7):20-21. 被引量:1
引证文献19
-
1马小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全球化与建构共生理念的共同价值尺度[J].传承,2009(8):30-31.
-
2李燕.现代教育“竞争”向度的反思及其未来走向[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2):127-130.
-
3鲍聪.生存论视野中的师生关系[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7(3):71-73. 被引量:6
-
4符文忠.论和谐社会构建中大学生共生意识的培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7):30-32. 被引量:2
-
5张宏书,张卓清.竞争·合作·竞合·共生[J].发展,2007(7):120-121. 被引量:3
-
6周国军.论教育竞争的失衡及其应然依归[J].煤炭高等教育,2007,25(5):45-47. 被引量:1
-
7王金龙.和谐社会中大学生共生品质探析[J].江苏高教,2007(6):114-116. 被引量:1
-
8马小茹.“共生理念”的提出及其概念界定[J].经济研究导刊,2011(4):217-218. 被引量:27
-
9王贤文.从控制到共生:教师与技术关系的重构[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12):22-25. 被引量:3
-
10娄策群,张苗苗,庞靓.网络信息生态链运行机制研究:共生互利机制[J].情报科学,2013,31(10):3-9. 被引量:18
二级引证文献86
-
1师艳玲,卓艳艳.共生理论视域下广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及对策[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1,42(6):121-128. 被引量:2
-
2肖丽平,娄策群,雷兵.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的县域电商共生利益关系研究[J].知识管理论坛,2020(1):2-9. 被引量:1
-
3王杏玲.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和谐意识的培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9):57-58. 被引量:1
-
4邵晓枫,廖其发.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对我国当代师生关系理论构建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10):47-50. 被引量:37
-
5王金龙.和谐社会中大学生共生品质探析[J].江苏高教,2007(6):114-116. 被引量:1
-
6李京杰,马德俊.博弈论与协作学习的组内合作及组间竞争问题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10,31(2):18-21. 被引量:12
-
7冯丽洁.浅议教育本体论下的师生关系[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1):71-72.
-
8张广德,周子鑫,朱传耿.我国省际边缘型城市竞合研究综述[J].改革与战略,2010,26(6):201-204.
-
9丁文勤.论当代高职生成长成才应确立的“八个观念”[J].职教论坛,2010,26(35):73-75. 被引量:1
-
10柳士双.城市群竞合问题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1,25(11):28-32. 被引量:4
-
1马小茹.“共生理念”的提出及其概念界定[J].经济研究导刊,2011(4):217-218. 被引量:27
-
2曹勇.全球化的价值意蕴——从共生理念到可持续发展[J].社会科学家,2009,24(6):17-19.
-
3马小茹,马春茹.全球化:建构共生理念的基本依据[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2):14-18. 被引量:1
-
4马小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全球化与建构共生理念的共同价值尺度[J].传承,2009(8):30-31.
-
5卢风.共生理念与主客二分[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0(4):1-4. 被引量:18
-
6龟山纯生,神部明日香.共生理念的具体深化与佛教思想的参照意义[J].国外社会学,2002(1):58-58. 被引量:4
-
7川田洋一,嘉木扬凯朝(译者).佛教中所见的共生思想--对于其现代意义的探索[J].世界宗教研究,2011(5):100-107. 被引量:2
-
8尚会芳.黑川纪章共生思想理论研究及“共生”在设计中的延伸[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19):61-61. 被引量:3
-
9田康顺.浅谈和谐思想的发展流变及现实需要[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4(11):190-190.
-
10刘致捷.过程哲学中的生态思想探讨[J].开封大学学报,2016,30(3):32-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