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及其程序保障
被引量:
7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的一项重要原则,是禁止强迫公民自证其罪。本文在全面考察外国有关立法及诉讼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刑事诉讼中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及其程序保障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为了进一步贯彻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精神并保障其得以实现,我国应当确立沉默权规则,并对各阶段的诉讼程序予以调整和完善。
作者
宋英辉
吴宏耀
机构地区
中国政法大学
出处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7-128,共12页
China Legal Science
关键词
强迫
自证其罪
沉默权
程序保障
分类号
D924.1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07
引证文献
70
二级引证文献
208
同被引文献
407
1
卞建林.
中国式刑事司法现代化的愿景[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1):16-34.
被引量:32
2
马国洋.
论刑事诉讼中人工智能证据的审查[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1(5):158-176.
被引量:36
3
谢登科.
在线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的场域变革与制度发展[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3,29(1):147-164.
被引量:25
4
林喜芬.
大数据证据在刑事司法中的运用初探[J]
.法学论坛,2021,36(3):27-36.
被引量:78
5
Ronald J.Allen,张保生,李哲,艾静.
刑事诉讼的法理和政治基础[J]
.证据科学,2007(5):162-180.
被引量:6
6
吴宏耀.
侦查讯问制度研究[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5):61-74.
被引量:48
7
孙冬梅,裘正定.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综述[J]
.电子学报,2001,29(z1):1744-1748.
被引量:143
8
杨立新.
中国民事证据法研讨会讨论意见综述[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5(6):8-16.
被引量:11
9
王敏远.
沉默是一种权力[J]
.人民论坛,2000(10):43-45.
被引量:20
10
夏继松.
试论沉默权制度在我国的限制适用[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2(1):30-33.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70
1
张中.
刑事证据制度现代化的中国标准与制度安排[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4,32(5):3-21.
被引量:4
2
王金利,朱强.
论沉默权制度在我国的实现[J]
.西部法学评论,2002(3):62-66.
被引量:1
3
宋德军,易驰.
沉默权不应再“沉默”——中国确立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1,13(4):17-19.
4
杜强.
关于坦白从宽的立法思考[J]
.政治与法律,2004(4):106-109.
被引量:2
5
胡健泼.
沉默权纷争梳理及我国沉默权制度构建研究[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10(4):95-108.
被引量:9
6
魏晓春.
沉默权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J]
.当代法学,2003,17(8):52-54.
被引量:2
7
黄庆芳.
也谈制止刑讯逼供——从制约讯问权的角度[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10(2):81-86.
被引量:6
8
王元.
沉默权与如实供述义务——是谁在使用武力?[J]
.比较法研究,2002,16(1):58-64.
被引量:3
9
王国忠.
刑事沉默权规则的立法构想──兼论刑事诉讼法第93条的完善[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2(1):70-75.
被引量:1
10
王安全,吴绍毅.
论沉默权与侦查讯问权的价值平衡[J]
.理论月刊,2005(4):103-10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08
1
李奋飞,刘沛泉.
不被强迫自证其罪权主体范围的扩展——单位不被强迫自证其罪权研究[J]
.政法论丛,2023(2):124-136.
被引量:6
2
常洁琨,王文娟.
沉默权制度在我国侦查讯问阶段的可行性探析[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4):99-103.
3
刘燕,樊嘉禄.
“如实陈述”与“沉默权”的立法选择评析[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70-73.
4
唐娟.
论我国沉默权制度的确立与限制[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23(6).
5
汪建成,孙远.
关于“零口供”规则的思考[J]
.人民检察,2001(5):5-8.
被引量:8
6
房清侠.
刑讯逼供与沉默权制度[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5(5):39-43.
被引量:4
7
范红丽,张丽平,滕素霞.
刑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之我见[J]
.西部法学评论,2007(1):20-21.
被引量:1
8
张显伟.
对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再认识[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z2):174-176.
被引量:1
9
杨国章.
论“坦白从宽”的法律化[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2,4(4):66-73.
被引量:1
10
丁娟,张佳婧.
沉默权的结构分析[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302-306.
1
莫晶.
中美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之比较[J]
.青年与社会(中),2014,0(11):86-87.
2
罗浩.
刑诉法修改后对证据制度的完善[J]
.改革与开放,2013(11):37-38.
3
谢金金,张敏,陈颖浚.
证据,是否经得起考验[J]
.法治,2013(9):42-43.
4
刘敏.
探究遏制刑讯逼供的新途径——以不自证其罪特免权的确立为视角[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21):71-72.
5
胡小珊.
浅论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应设立不被强迫自证其罪原则[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25):26-27.
被引量:2
6
秦天宁,廖越,李霞.
浅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26(3):87-90.
被引量:2
7
罗浩.
浅析新刑诉法对证据制度的若干完善[J]
.大江周刊(论坛),2012(12):131-132.
8
赵雅男.
浅析不得强迫自证其罪[J]
.职工法律天地(下),2014(3):56-56.
9
李宗礼.
我国贪污贿赂犯罪沉默权研究[J]
.法学杂志,2010,31(4):126-128.
被引量:2
10
杜宣辰.
论我国不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构建[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25(11):88-89.
中国法学
199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