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名动转用的认知及语法隐喻理据
被引量:
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韩礼德认为名词化是语法隐喻的中心,而对语法隐喻中的动词化却未做研究。本文对已被公认为语法结构模式的“名动转用”现象进行分析,认为“名动转用”应被看成是语法隐喻中的动词化的一种形式。
作者
傅瑜
机构地区
西南交通大学外语系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2期52-54,共3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名动转用
认知
语法隐喻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576
同被引文献
80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9
参考文献
6
1
高芳,徐盛桓.
名动转用与语用推理[J]
.外国语,2000,23(2):7-14.
被引量:69
2
高芳,徐盛桓.
名动转用语用推理的认知策略[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4):13-16.
被引量:56
3
胡壮麟.
评语法隐喻的韩礼德模式[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2(2):88-94.
被引量:245
4
朱永生,严世清.
语法隐喻理论的理据和贡献[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2(2):95-102.
被引量:172
5
杨信彰,xmu.edu.cn.
隐喻的两种解释[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10):4-7.
被引量:31
6
赵艳芳.
认知的发展与隐喻[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10):8-10.
被引量:113
二级参考文献
20
1
袁毓林.
定语顺序的认知解释及其理论蕴涵[J]
.中国社会科学,1999(2):185-201.
被引量:105
2
蒋严.
语用推理与“都”的句法/语义特征[J]
.现代外语,1998,21(1).
被引量:117
3
严世清.
心理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互补性研究[J]
.外国语,1998,21(3):13-18.
被引量:16
4
徐盛桓.
含意本体论论纲[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1):3-7.
被引量:35
5
徐盛桓.
含意的两种形态[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2):5-9.
被引量:22
6
林书武.
国外隐喻研究综述[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29(1):14-22.
被引量:280
7
徐盛桓.
话语含意化过程——含意本体论系列研究之四[J]
.外国语,1997,20(1):18-25.
被引量:23
8
严世清.
隐喻理论史探[J]
.外国语,1995,18(5):27-31.
被引量:90
9
朱永生.
英语中的语法比喻现象[J]
.外国语,1994,17(1):8-13.
被引量:104
10
朱永生.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语用学的互补性[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8(1):6-10.
被引量:49
共引文献
576
1
王晓慧,高菊霞.
法律文本的“的”字结构英译偏好研究——整合法律法规语料库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证据[J]
.中国ESP研究,2022(4):110-120.
被引量:1
2
师小磊.
逻辑语法隐喻之名与实[J]
.语言学研究,2020(2):66-80.
被引量:1
3
曹静.
牛津大学网站英文简介中语法隐喻的元功能分析[J]
.现代交际,2020(14):57-59.
4
王冠杰.
名物化视域下的英语教学研究[J]
.现代英语,2023(12):38-40.
5
朱艳勤,张再红.
face名词动用的历时认知分析[J]
.外语教育,2019(1):165-173.
6
李玉晶.
戏源词汇泛化的隐喻、转喻机制[J]
.华中学术,2021(2):162-175.
7
白雅.
基于“概念语法隐喻”认知理据看其对二语习得能力的构建[J]
.汉字文化,2022(11):51-52.
8
李奕贤.
语法隐喻在唐诗《静夜思》英译文中的应用[J]
.汉字文化,2022(2):140-142.
9
高江梅.
词汇隐喻与语法隐喻的对比研究[J]
.现代英语,2021(16):91-93.
10
张琬.
解析语法隐喻在英文诗歌中的衔接作用[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22(3):135-137.
同被引文献
80
1
李向勤.
试论词汇的隐喻特征[J]
.韶关学院学报,2001,22(11):29-33.
被引量:7
2
束定芳.
论隐喻产生的认知、心理和语言原因[J]
.外语学刊,2000(2):23-33.
被引量:136
3
周领顺.
英汉转性词的理论问题[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8):15-17.
被引量:9
4
范文芳.
名词化隐喻的语篇衔接功能[J]
.外语研究,1999(1):9-12.
被引量:193
5
沈家煊.
转指和转喻[J]
.当代语言学,1999,1(1):3-15.
被引量:735
6
胡明扬.
动名兼类的计量考察[J]
.语言研究,1995,15(2):91-99.
被引量:26
7
蔡镜浩.
关于名词活用作动词[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4):147-155.
被引量:10
8
张定兴.
再谈英语商标词的动词化及其翻译[J]
.上海翻译,1999,0(3):37-40.
被引量:5
9
李延安.
近十年对词类活用的研究[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85-90.
被引量:5
10
王振华.
“硬新闻”的态度研究——“评价系统”应用研究之二[J]
.外语教学,2004,25(5):31-36.
被引量:201
引证文献
9
1
闫金梅.
从隐喻思维看转化法的构词理据[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2):18-19.
2
闫金梅,潘启玲.
从隐喻思维看转化法的构词理据[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1):92-93.
3
贺莉君,陈明芳.
动词化现象的认知阐释[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3):140-143.
被引量:5
4
周领顺,李速立.
我国的英汉转类词研究[J]
.外语教学,2006,27(4):19-22.
被引量:13
5
叶忠星,查琳.
英语名动转用的思考[J]
.嘉兴学院学报,2008,20(2):99-102.
6
韩佳玲.
英汉名动转用的认知机制[J]
.中国电力教育,2008(7):252-254.
7
王萍.
从认知语言学看名词动用现象[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3(9):12-13.
8
王勃.
英语动词化现象的系统功能语言学阐释[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4(9):138-140.
9
赵爱萍.
名词动用的语用认知解读[J]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0,0(2):17-1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刘国辉.
英语名-动转类轨迹的实证研究[J]
.外国语,2021,44(2):23-30.
被引量:2
2
周树江.
概念合成理论对名动转用结构修辞效果的阐释[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15(3):28-30.
被引量:4
3
王薇.
国内外名词动用研究[J]
.山东外语教学,2007,28(6):3-9.
被引量:6
4
叶忠星,查琳.
英语名动转用的思考[J]
.嘉兴学院学报,2008,20(2):99-102.
5
韩佳玲.
英汉名动转用的认知机制[J]
.中国电力教育,2008(7):252-254.
6
邓云华,白解红,张晓.
英汉转类词的认知研究[J]
.外语研究,2009,26(6):17-20.
被引量:11
7
王宏远.
英汉名转动词比较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0(7):107-110.
8
司显柱,彭媛.
论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转类词语库的研制[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2):123-127.
被引量:4
9
刘佳婷.
动物词汇名词动用的概念隐喻阐释[J]
.中国校外教育,2013(9):84-85.
被引量:1
10
贺宁.
英汉新词语词类转换的特点及认知分析[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31(5):129-131.
1
任俊香.
隐喻认知对英语习语教学的启示[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5):67-69.
被引量:1
2
任俊香.
英语习语的隐喻理据[J]
.宜宾学院学报,2012,12(5):73-75.
3
肖政.
小品词的隐喻理据[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4):75-77.
被引量:4
4
张铃玲.
基于隐喻理据的习语分析[J]
.家教世界,2013,0(3X):268-269.
5
刘桂玲,杨忠.
类型学框架下的语法转喻和语法隐喻研究——《语法中的转喻和隐喻》述评[J]
.外国语,2011,34(4):93-96.
6
邓嵘,何吉.
雅式句的语法隐喻理据初探[J]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8(2):120-122.
7
余红卫.
英语词汇意义拓展的隐喻理据[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5):78-79.
被引量:1
8
余红卫.
英语词汇意义拓展的隐喻理据[J]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8,16(3):93-96.
9
莫艳艳.
高级英语教学改革的隐喻理据[J]
.考试周刊,2008,0(42):8-9.
被引量:3
10
彭建武.
称谓的空间隐喻理据[J]
.山东外语教学,2014,35(6):35-39.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 第S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