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英美民事诉讼中诉因制度的历史变迁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英美民事诉讼中,诉因是指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或者事实的集合。诉因既是当事人诉权的基础,也是连接实体法和程序法的桥梁,其地位十分重要。诉因制度在英美民事诉讼中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迁。因此,诉因的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不同,总的来说经历了由盛而衰的过程。但是其生命力仍然十分顽强,在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和诉讼实践中,诉因的方法至少都还是一种普遍的和重要的方法。
作者
段厚省
周恬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法学院
出处
《东方法学》
2008年第5期140-145,共6页
Oriental Law
关键词
诉因
诉讼标的
诉权
分类号
D91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4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1
1
白绿铉.美国民事诉讼法[M]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
同被引文献
84
1
刘韵.
精细化诉讼程序视域下民事诉讼争点整理现状及其发展——基于规则和裁判文书的实践分析[J]
.法学家,2021(2):131-146.
被引量:9
2
谢进杰.
中国刑事审判对象的实践与制度[J]
.北大法律评论,2009,10(2):499-519.
被引量:4
3
许可.
职权干涉与裁判突袭——从南京彭宇案一审判决看当下之民事审判[J]
.清华法学,2008,2(6):54-65.
被引量:6
4
汤欣.
私人诉讼与证券执法[J]
.清华法学,2007,1(3):92-117.
被引量:56
5
江伟,肖建国.
论既判力的客观范围[J]
.法学研究,1996,18(4):37-48.
被引量:45
6
孙再思.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新论[J]
.学习与探索,1994(1):42-46.
被引量:4
7
张胜先,伍浩鹏.
“恶意诉讼”的社会危害性及对策[J]
.河北法学,2002,20(5):32-34.
被引量:16
8
王福华.
民事起诉制度改革研究[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7(6):1-9.
被引量:16
9
张晋红.
反诉制度适用之反思——兼论民事诉讼公正与效率的最大化融合之途径[J]
.法律科学,2002,20(5):96-103.
被引量:26
10
李伟.
《关于对与证券交易所监管职能相关的诉讼案件管辖与受理问题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J]
.人民司法,2005(6):22-24.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4
1
沈贵明.
证券诉讼的证券法规范[J]
.法学论坛,2013,28(4):15-22.
被引量:11
2
苏琳.
浅谈恶意诉讼[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4(3Z):242-242.
被引量:1
3
何其生.
海牙管辖权项目下平行诉讼的解决方案与启示[J]
.武大国际法评论,2022,6(5):21-47.
被引量:4
4
林洧.
原因事实的程序机能论[J]
.西部法学评论,2024(3):78-95.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香港中文大学课题组,习超,韩斯睿,曹宁,龚浩川.
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权益行为研究[J]
.投资者,2021(1):17-37.
2
崔璐.
以美国法为借鉴——浅析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制度的构建[J]
.考试周刊,2014,0(49):32-33.
3
张才琴,金琦雯.
论我国证券错误交易撤销制度的构建——域外经验及其借鉴[J]
.法商研究,2014,31(5):12-21.
被引量:5
4
梁清华.
论我国私募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J]
.中国法学,2014(5):149-159.
被引量:23
5
赵彩燕,赵宇.
浅议恶意诉讼现象[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5(1):150-150.
6
李东方.
论股市危机后中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对策[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7(5):52-65.
被引量:10
7
李刚.
分析实证主义法学视角下的证券法修订[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4(4Z):13-14.
8
香港中文大学课题组,习超,韩斯睿,曹宁,龚浩川.
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权益行为研究[J]
.复印报刊资料(投资与证券),2022(3):103-115.
9
于文斌,刘振华.
涉国际平行诉讼海事海商纠纷的裁判思路[J]
.人民司法,2023(20):85-90.
10
林洧.
跨境网络侵权诉讼的国际管辖权分配规则研究[J]
.国际法学刊,2023(3):108-132.
1
张琳琳.
诉因制度在我国的构建[J]
.中国司法,2008(11):108-110.
2
王铁玲.
论处分原则的理论基础与设置前提[J]
.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3):1-5.
被引量:1
3
李玉华.
日本的诉因制度研究[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4,4(1):21-24.
被引量:1
4
刘晓兵.
日本诉因制度论略[J]
.河北法学,2007,25(7):163-168.
被引量:7
5
史立梅.
论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裁判原则[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4):4-7.
被引量:5
6
塔娜.
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的冲突与妥协——以日本刑事诉讼诉因制度为视角[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35-39.
被引量:3
7
刘晓兵.
日本诉因制度与我国公诉方式改革[J]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17(3):28-30.
被引量:5
8
刘少军.
日本诉因制度评介[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4):119-126.
被引量:6
9
周菁.
试论日本诉因制度之借鉴[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3,11(1):67-70.
被引量:5
10
崔凯.
英美刑事审判对象问题研究——反思诉因制度在我国的适用[J]
.甘肃理论学刊,2007(2):90-93.
被引量:3
东方法学
200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