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刑罚目的层次性辩说——兼论刑罚的最终目的
被引量:
1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我国刑罚目的不仅具有层次性 ,而且是层次性的统一。保护法益是刑罚的最终目的 ,也是我国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活动的最终目标。保护法益是刑罚永恒的价值追求 ,在刑法学中以“法益”替代“社会关系”的概念是合理的。刑罚保护法益目的的确立不仅具有其理论基础 ,而且在我国也具有立法依据。
作者
韩轶
机构地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出处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54,共11页
Studies in Law and Business
关键词
刑罚目的
刑罚体系
刑事司法制度
社会关系
人权保障机能
国家法益
刑法
分类号
D914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731
同被引文献
151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60
参考文献
21
1
陈兴良.《刑法的价值构造》[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89-190页.
2
[英]边沁.《惩罚和奖赏的理论》第2卷[M].巴黎,1826年版.第229-230页.
3
[日]西原春夫 顾肖荣等译.《刑罚的根基与哲学》[M].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46页.
4
杨春洗 苗生明.《刑法法益论》[A].杨春洗主编.《刑法基础论》[C].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62页.
5
马克昌.《刑法学全书》[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618页.
6
[日]大冢仁 冯军译.《犯罪论的基本问题》[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00页.
7
[英]罗素 何兆武 李约瑟译.《西方哲学史》(下卷)[M].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29页.
8
田文昌.
论我国刑罚的惩罚目的[J]
.法学杂志,1985,6(4):12-13.
被引量:3
9
林山田.《刑罚学》[M].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28页.
10
[日]罔田薰.《刑法总论的基本问题》[M].立花书房,1990年版.第10页.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王世洲.
中国刑法理论中犯罪概念的双重结构和功能[J]
.法学研究,1998,20(5):116-125.
被引量:64
2
张明楷.
新刑法与客观主义[J]
.法学研究,1997,19(6):91-103.
被引量:77
3
樊文.
罪刑法定与社会危害性的冲突——兼析新刑法第13条关于犯罪的概念[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8,20(1):26-28.
被引量:129
4
藤木英雄,郭布,罗润麒.
刑法上的学派对立:旧派和新派、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J]
.环球法律评论,1980,2(1):13-18.
被引量:18
5
曾宪信.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刑法学科学体系的设想[J]
.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86,4(1):21-30.
被引量:6
6
(意)杜里奥·帕多瓦尼(TullioPadovani)原著,陈忠林.意大利刑法学原理[M]法律出版社,1998.
7
[苏]Н·А·别利亚耶夫,[苏]М·Л·科瓦廖夫 主编,马改秀,张广贤.苏维埃刑法总论[M]群众出版社,1987.
8
(意)菲 利著,郭建安.实证派犯罪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
9
高铭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和诞生[M]法律出版社,1981.
10
(美)博登海默(Bodenheimer,E.)著,邓正来,姬敬武.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M]华夏出版社,1987.
共引文献
731
1
曲新久.
刑法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的本质把握——兼评实质解释论与形式解释论之争[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3,31(4):99-110.
被引量:6
2
童德华.
刑事合规司法效果的厘定及其刑法证成[J]
.政治与法律,2023(2):63-76.
被引量:9
3
刘明祥.
我国的犯罪构成体系及其完善路径[J]
.政法论坛,2023,41(3):81-94.
被引量:4
4
周子实.
网络环境下中国淫秽物品犯罪的除罪思路[J]
.中德法学论坛,2019(2):175-198.
被引量:1
5
段阳伟.
“量的构成要件”独立性地位之提倡[J]
.刑事法评论,2019(1):77-92.
被引量:1
6
白建军.
再论罪刑均衡[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1):115-126.
被引量:8
7
钟三宇,郑怡馨.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四要素”规则建构——以野生动物保护为视角[J]
.社会科学家,2023(12):99-104.
8
柳洁,彭永雄,曾城.
流量造假行为刑法规制的合理性判断[J]
.社会科学家,2022(11):121-128.
9
麦买提·乌斯曼.
正当防卫判断中定量因素的地位重置[J]
.社会科学家,2020(7):127-132.
被引量:1
10
宋梓源.
数字货币刑法规制的三维视域研究[J]
.司法改革论评,2022(1):213-231.
同被引文献
151
1
李晓明.
论对犯罪客体的质疑[J]
.法学杂志,2001,22(5):21-24.
被引量:10
2
陶阳.
论刑罚目的多元与价值多元[J]
.法学评论,2004,22(4):53-57.
被引量:5
3
杨兴培,刘慧伟.
论刑法介入民间金融活动的原则和界限——以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为切入点[J]
.海峡法学,2012,14(3):51-58.
被引量:19
4
田宏杰.
刑罚目的研究——对我国刑罚目的理论的反思[J]
.政法论坛,2000,18(6):68-77.
被引量:44
5
何家弘.
司法公正论[J]
.中国法学,1999(2):11-19.
被引量:194
6
张明楷.
论以危险方法杀人案件的性质[J]
.中国法学,1999(6):105-112.
被引量:34
7
卢建平.
论法治国家与刑事法治[J]
.法学,1998(9):39-42.
被引量:17
8
陈兴良.
刑法公正论[J]
.法学研究,1997,19(3):82-103.
被引量:31
9
李德民.
非正式组织和非权力性影响力[J]
.中国行政管理,1997(9):24-25.
被引量:57
10
周光权.
法定刑配置的合理性探讨——刑罚攀比及其抗制[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8,20(4):42-47.
被引量:48
引证文献
14
1
吴大华,王飞.
构建和谐社会之刑事处罚权正当化新思考——以量刑阶段刑事被害人人权保障为视角[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1):1-7.
被引量:5
2
李希慧.
论刑罚的目的及其实现[J]
.法治研究,2011(2):22-28.
被引量:16
3
王鑫,陈结淼.
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问题研究[J]
.法制与经济,2011,20(3):62-64.
被引量:2
4
夏永仕.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构成要件初探[J]
.法制与经济,2011,20(4):63-64.
5
汪少飞,刘啸晨.
浅析刑罚谦抑原则实践化[J]
.法制与经济,2011,20(9):75-76.
6
卜建伟.
刑罚目的之价值探析[J]
.学理论,2011(17):91-92.
7
储洁印,袁泉.
社区矫正适用范围界定及其法律完善研究[J]
.学理论,2012(6):38-45.
被引量:7
8
金忠山.
青海藏区强奸犯罪立法变通的理论考量[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5):61-68.
被引量:2
9
张雅婧.
非法集资犯罪的再思考[J]
.学理论,2013(35):118-119.
被引量:1
10
孙广坤.
刑罚目的再审视研究——基于博弈论的视角[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4,16(3):125-128.
二级引证文献
60
1
赵睿.
论我国终身监禁的司法适用[J]
.楚天法治,2018(12):59-60.
2
王振.
刑事被害人人权保护的三维考量[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6(1):34-38.
3
黎光明,易志斌.
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价值分析与立法设想[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2):5-8.
被引量:3
4
庄建南,戴贤义,李忠强,周甲准.
死刑案件中的被害人工作[J]
.人民检察,2011(19):24-28.
5
王洪龙.
未捕获犯罪嫌疑人在刑罚预防对象理论中的几个问题[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25(10):102-103.
6
徐敬灏,李超.
死刑的限制及应对——以《刑法修正案(八)》为视角[J]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2,12(4):57-61.
7
蔡小娥.
我国社区矫正制度试行现状及对策研究综述[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12):47-48.
8
庞云霞,张有林.
困境与解构: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问题研究[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1):88-93.
9
刘强,武玉红,马晓,姚佳慧,张静燕,樊阳光,钟旭芬,齐晓阳,王佳毅,张亚楠,杨菲,王慧婷,顾春雷,唐讳凤,张昆,汪丽娜.
2012年社区矫正研究综述[J]
.犯罪与改造研究,2013(1):49-65.
10
王允武,王杰.
2012年中国民族法学研究述评[J]
.民族学刊,2013,4(4):71-79.
被引量:1
1
陈炜,周园.
论刑事和解的主体及适用[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4):45-49.
被引量:1
2
五一节的双重意义[J]
.今天(双语时代),2004(5):8-11.
3
开公车打高尔夫处长:我还是有点钱的[J]
.廉政瞭望,2014(3):13-13.
4
帅清华.
国外环境渎职犯罪的立法现状及借鉴[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2(2):32-35.
被引量:2
5
王鹏.
刑事和解基本问题浅析[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3):362-364.
被引量:2
6
焦红光,李建中,吕桂兰,赵艳琴,王爱萍.
论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创新的主要内容[J]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59-62.
7
刘大勇.
对目前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的几点认识——从制度到组织的检视与完善[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4):257-258.
被引量:5
8
警示[J]
.海峡通讯,2016,0(7):11-11.
9
田冰,蒙萌.
浅析唐律中重大刑事犯罪的规定[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20):11-12.
10
切勿误解“底线思维”[J]
.理论与当代,2016,0(8):51-51.
法商研究
200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