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思考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介绍了自主创新的内涵和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分析高校科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作者
戚湧
机构地区
南京理工大学科技处
出处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6年第z1期4-5,共2页
Chinese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关键词
高校
科技创新
体系
建设
分类号
G64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4
1
[1]李靖华,李冬琴,吴晓波.我国高校科技竞争力现状与对策,《变革与创新-制度、组织、技术》[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269-278.
2
柳卸林,马驰,汤世国.
什么是国家创新体系[J]
.中国科技财富,1998(9):31-33.
被引量:3
3
[3]洪银兴.研究型大学如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R].南京大学.2006,2.
4
赵沁平.
建设科技平台 会聚学科力量 提高研究型大学的自主创新能力[J]
.中国高等教育,2005(23):3-4.
被引量:29
共引文献
29
1
张启翔.
关于强化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创新能力建设的若干思考[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S2):33-36.
被引量:6
2
廖湘阳,王战军.
大学学科建设:学术性、建构作用与公共绩效[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3):55-61.
被引量:15
3
李华,蒋华林.
研究型大学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4(4):46-47.
被引量:23
4
胡春华,刘冰峰.
试论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自主创新战略[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12):47-48.
被引量:4
5
马廷奇,杨元妍.
以产学研合作推动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J]
.石油教育,2007(1):54-57.
被引量:3
6
刘宁.
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30-32.
被引量:7
7
马廷奇,杨元妍.
以产学研合作提升高校自主创新能力[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7(3):90-92.
被引量:14
8
王兴胜.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高等学校的思考[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186-188.
9
张文峰.
创新型国家视野下高校产学研联合路径选择[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2):148-150.
被引量:9
10
徐继忠.
学术兴校的三个维度[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27(2):140-144.
同被引文献
8
1
齐凤珍.
高校在科研平台建设中的现状及探讨[J]
.科研管理,2007,28(z1):103-105.
被引量:18
2
张晓丰,崔伟奇,吕营,孙丽娜.
创建中国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对策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17(4):103-109.
被引量:9
3
倪健.
论大科学时代的科研团队建设[J]
.高等农业教育,2005(12):57-58.
被引量:11
4
宁凯.
论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创新体系的构建[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4(6):105-107.
被引量:3
5
张德英.
地方高校构建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体系的途径探讨[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1):88-90.
被引量:22
6
林萍.
高校科研团队的现状与构建措施探析[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15-16.
被引量:29
7
刘宁.
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30-32.
被引量:7
8
李蕴,李家军.
高等院校科研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2):94-98.
被引量:30
引证文献
2
1
陈家颐.
构建高职院校科技创新体系的思考[J]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3):61-64.
被引量:7
2
何忠良.
科技创新与科研管理问题研究[J]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7,30(6):659-663.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李庆魁.
农业高职院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基于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9(35):161-162.
被引量:1
2
梁殿超,张冬冬,何杰.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8,10(4):371-373.
被引量:6
3
卢崇高.
关于高职院校科技发展三个基本问题的思考[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5):45-46.
被引量:1
4
卢崇高.
高职院校科技创新体系构建路径选择[J]
.科技管理研究,2009,29(12):206-209.
被引量:8
5
唐红琴,赵晋琴,张晓兰.
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创新的探讨[J]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31(2):150-153.
被引量:8
6
邱吉.
谈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J]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3):35-38.
被引量:6
7
左崇良,胡刚,谷联磊.
高职院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内涵剖析与产学创用联动机制[J]
.科技管理研究,2011,31(19):100-103.
被引量:2
8
刘兆媛.
高职院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J]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3(4):62-63.
被引量:4
9
高素玲,张艳.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提高农业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4(23):213-214.
10
金继刚,谢南斌.
高职院校科技推广“二传手”角色定位的探索[J]
.中国集体经济,2009,0(2S):185-186.
被引量:3
1
成华.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思考[J]
.信息化建设,2002(11):4-6.
被引量:9
2
张忠迪.
我国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综述[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28(2):44-46.
被引量:13
3
李江华.
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探讨——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J]
.中国高校科技,2013(10):23-24.
被引量:1
4
武迪.
独立学院教材建设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2010(6):7-7.
被引量:3
5
苏胜昔,刘慧君.
21世纪生态节能实验室的建设思考[J]
.实验室科学,2004,7(5):101-103.
6
李平.
技术创新从传统迈向绿色[J]
.社会科学,2001(12):11-14.
被引量:7
7
武汇.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思考——以江苏省为例[J]
.中国高校科技,2014(8):76-77.
被引量:9
8
陈丽娜,胡树华.
知识创新与国家创新系统[J]
.科技与经济,2004,17(5):9-12.
被引量:3
9
王可炜.
论科技馆展项创新的内涵及本质——兼与黄体茂先生商榷[J]
.科普研究,2011,6(6):63-69.
被引量:4
10
周小平.
共建公共文化数字资源,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江苏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思考[J]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07(6):28-32.
被引量:2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6年 第z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