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贺国文 周洁 张红燕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3期1909-1911,共3页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该院门诊或病房治疗的72例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采用随机序号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给予院内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该院门诊或病房治疗的72例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采用随机序号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给予院内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护理干预时间均为6个月,在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对高血压的知、信、行进行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较干预前除吸烟、饮酒率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健康教育变化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干预结束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较常规院内护理措施,更加适用于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属,患者及家属对高血压相关知识具有较高的掌握程度,且知、信、行等方面亦优于常规护理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社区 家庭护理 护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性支持通气加肺复张在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2
作者 叶媛媛 张伟 +2 位作者 黄虎翔 贾丽萍 王昌峰 《临床肺科杂志》 2016年第11期1973-1976,共4页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加肺复张在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5年6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0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同步间隙...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加肺复张在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5年6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0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同步间隙性指令通气(SIMV),观察组行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和肺复张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呼吸力学、血气、氧代谢指标和颅内压。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气道峰值压、平台压、平均气道压均低于对照组,肺动态顺应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 H值、Pa O2和Pa 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颅内压降低,动脉血氧分压、机体氧供、氧耗增加,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应性支持通气加肺复张可有效降低呼吸力学参数和颅内压,增加氧代谢指标,有利于在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支持通气 肺复张 颅脑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力学 氧代谢 颅内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贯康复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D、克拉细胞分泌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叶媛媛 黄虎翔 +1 位作者 贾丽萍 王昌峰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558-561,共4页
目的观察序贯康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D(SP-D)、克拉细胞分泌蛋白(CC1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7月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治疗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 目的观察序贯康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D(SP-D)、克拉细胞分泌蛋白(CC1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7月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治疗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序贯康复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Ba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肺功能仪测定肺功能指标,ELISA法检测血清SP-D、CC16和TNF-α、IL-8炎性因子水平,并评价6 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43%(χ~2=5.059,P=0.024);MMSE评分和Ba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t=6.474、5.626,P<0.01);FVC、PEF、FEV_1和MVV均高于对照组(t=8.110、5.213、5.329、7.442,P<0.01);SP-D、CC16、TNF-α和IL-8均低于对照组(t=1.684、18.224、20.252、7.998,P<0.05);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呼吸困难和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t=10.057、4.261、4.153,P<0.01)。结论序贯康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增强肺功能,降低SP-D、CC16和炎性反应因子水平,缓解呼吸困难,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序贯康复治疗 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D 克拉细胞分泌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脓毒症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管外肺水的变化以及乌司他丁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叶媛媛 张伟 +2 位作者 黄虎翔 贾丽萍 王昌峰 《临床肺科杂志》 2016年第12期2264-2267,共4页
目的探讨严重脓毒症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血管外肺水的变化,并分析乌司他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严重脓毒症性ARDS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 目的探讨严重脓毒症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血管外肺水的变化,并分析乌司他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严重脓毒症性ARDS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外肺水(EVLW)、呼吸功能、APACHE-Ⅱ评分、炎症因子变化。结果 (1)两组患者EVLW水平高于正常基值7m L/Kg,治疗第3d EVLW优于第1d,治疗第7d、12d PaO_2、PaO_2/FiO_2、APACHE-Ⅱ评分优于第1d、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EVLW、PaO_2、PaO_2/FiO_2、APACHE-Ⅱ评分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3d、7d血清TNF-α、IL-6、CRP水平增高低于对照组,12d下降较对照组显著,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脓毒症性ARDS血管外肺水显著增高,有效治疗后减低,乌司他丁有助于早期改善肺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脓毒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管外肺水 炎症因子 乌司他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洛酮联合泮托拉唑在预防呼吸衰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贺国文 赵咏梅 周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02-106,共5页
目的分析纳洛酮联合泮托拉唑在防治老年患者呼吸衰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在2009-05/2014-05期间,于黄冈市中心医院住院的120例呼吸衰竭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治疗、低流量吸氧治疗、化痰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及保持酸碱平衡... 目的分析纳洛酮联合泮托拉唑在防治老年患者呼吸衰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在2009-05/2014-05期间,于黄冈市中心医院住院的120例呼吸衰竭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治疗、低流量吸氧治疗、化痰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及保持酸碱平衡治疗等常规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另给予泮托拉唑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纳洛酮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气情况、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消化道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在治疗前,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PaO_2值、PaCO_2值没有显著差异,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3d及7d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的PaO_2值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而且研究组的升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的PaCO_2值均显著降低,对照组患者的PaCO_2值下降程度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消化道出血以及消化道不适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的患者,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好转出院率、气管插管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上,研究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呼吸衰竭患者,除给予常规治疗外,联合应用纳洛酮和泮托拉唑,能够快速的改善其缺氧及高碳酸血症状态、降低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改善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呼吸衰竭 泮托拉唑 纳洛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腹腔高压病人的呼吸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詹赞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7期1284-1286,共3页
目的探索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合并腹腔高压(IAH)病人呼吸功能和血液动力学影响。方法选择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54例ARDS病人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腹腔压力(IAP)将其分作3组,即IAP正常组(13例)、IAPⅠ级... 目的探索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合并腹腔高压(IAH)病人呼吸功能和血液动力学影响。方法选择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54例ARDS病人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腹腔压力(IAP)将其分作3组,即IAP正常组(13例)、IAPⅠ级组(22例)和IAPⅡ级组(19例)。按照最佳氧合法滴定最佳PEEP水平,监测各项指标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IAPⅠ级组和IAPⅡ级组病人滴定后IAP、血乳酸(BLA)、心率(HR)和PEEP均较滴定前明显增加,平均动脉压(MAP)较滴定前明显减少(P<0.05),且滴定后各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滴定后氧合指数(OI)、气道平台压(Pplat)、静态肺顺应性(Cst)均较滴定前明显增加,且IAPⅠ级组OI、Pplat较IAP正常组明显增加,IAPⅡ级组OI、Pplat较其他两组均有明显增加,上述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PⅠ级组、IAPⅡ级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较IAP正常组明显增加,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病人28 h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EP可改善ARDS合并IAH病人氧合状态,且IAP越高则需要PEEP水平越高,但使用高水平PEEP会导致IAP增加,且对病人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对预后无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末正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腹腔高压 呼吸功能 血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化吸入阿米卡星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2
7
作者 童凯 《临床肺科杂志》 2016年第10期1862-1865,共4页
目的考察雾化吸入阿米卡星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治疗效果、药物代谢特点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ICU VAP患者9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全身抗感染治疗,实验组额外接受阿米卡星雾化吸入治疗,通过临床肺部感染评... 目的考察雾化吸入阿米卡星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治疗效果、药物代谢特点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ICU VAP患者9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全身抗感染治疗,实验组额外接受阿米卡星雾化吸入治疗,通过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CPIS)和《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检测患者治疗效果,检测不同时间点痰和血清中药物浓度,检测体温、WBC、CRP、氧和指数,患者随访4周。结果治疗第10天和14天,实验组CPI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治愈率和病原菌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痰阿米卡星峰值浓度和AUC面积显著高于血清(P<0.01);实验组体温、WBC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CRP、氧和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率和死亡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雾化吸入阿米卡星可显著改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且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化吸入 阿米卡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贾丽萍 姚卫民 《医学综述》 2016年第21期4197-4199,共3页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PV1)在呼吸系统分布广泛,特别是感觉神经C纤维;另外,TRPV1在平滑肌细胞、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黏膜下腺及炎性细胞也有表达。TRPV1参与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症状的多个方面,包括气道炎症、黏液分泌、气道...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PV1)在呼吸系统分布广泛,特别是感觉神经C纤维;另外,TRPV1在平滑肌细胞、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黏膜下腺及炎性细胞也有表达。TRPV1参与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症状的多个方面,包括气道炎症、黏液分泌、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重构、咳嗽等。在呼吸系统疾病中,TRPV1表达及灵敏度均增加,TRPV1通道已经成为新兴的潜在的治疗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K、Mb联合血乳酸预测多发伤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
9
作者 周志兰 黄虎翔 李炎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046-1049,1059,共5页
目的研究血清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b)联合血乳酸预测多发伤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黄冈市中心医院2019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78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30 d后临床结局,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存活,共68例)及预后... 目的研究血清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b)联合血乳酸预测多发伤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黄冈市中心医院2019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78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30 d后临床结局,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存活,共68例)及预后不良组(死亡,共10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受伤部位、受伤原因、心率、平均动脉压(MAP)、有无急诊插管、有无急诊心脏复苏术(CPR)、急诊输血次数,检测两组CK、Mb及血乳酸水平。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差异;通过ROC分析CK、Mb及血乳酸预测多发伤短期预后不良的价值;以一致性分析CK、Mb及血乳酸联合预测多发伤短期预后不良的准确率;将两组有差异信息纳入Logistic模型,行量化赋值,明确多发伤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CK、Mb、血乳酸水平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预后良好组MAP≤90 mmHg、急诊插管、急诊CPR人数明显少于预后不良组(P<0.05)。两组在性别构成、年龄、受伤部位、受伤原因、心率、急诊输血次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ROC分析证实CK、Mb及血乳酸能够预测多发伤短期预后不良,曲线下面积为0.625、0.783、0.796,均有P<0.05。联合检测采用串联试验,经一致性分析,CK、Mb及血乳酸联合预测多发伤短期预后不良的灵敏度0.800,特异度0.985,准确率96.20%,Kappa=0.820。将两组有差异信息纳入Logistic模型,行量化赋值,证实MAP≤90mmHg、急诊插管、急诊CPR、CK≥729.375μg/L、Mb≥358.260 U/L、血乳酸≥2.955 mmol/L是多发伤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CK、Mb、血乳酸均可预测多发伤患者短期预后不良,且三者联合能够更好预测多发伤患者短期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血乳酸 肌酸激酶 肌红蛋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77
10
作者 贺国文 赵咏梅 周洁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5期659-661,共3页
目的探讨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110例,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5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5例患者进行共情式护理,治... 目的探讨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110例,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5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5例患者进行共情式护理,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其中包括关心与爱护、服务与技术、环境与指导及总分评分情况,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减分情况及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评分情况,其中包括社会兴趣、社会能力、个人卫生及抑郁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关心与爱护评分、服务与技术评分、环境与指导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总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8,t2=5.13,t3=4.46,t4=3.62;P<0.05);(2)观察组患者的HAMD减分与SDS减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1.36,t2=8.27;P<0.05);(3)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兴趣评分、社会能力评分、个人卫生情况评分及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79,t2=4.21,t3=4.15,t4=8.26;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共情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满意度,缓解其抑郁情绪,并且可以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共情护理 抑郁情绪 生活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PET/CT表现与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叶媛媛 周丽娟 +2 位作者 郏潜新 任德标 林智刚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3期442-445,共4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PET/CT与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经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PET/CT与病理学资料,将肿瘤的PET/CT指标SUVavg、SUVmax与肿瘤的Ki-67、EGFR表达水平、MVD之间做相关分析。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的SU...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PET/CT与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经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PET/CT与病理学资料,将肿瘤的PET/CT指标SUVavg、SUVmax与肿瘤的Ki-67、EGFR表达水平、MVD之间做相关分析。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的SUVmax与Ki-67之间呈正相关(r=0.73,P<0.05),与MVD之间呈正相关(r=0.58,P<0.05)。低分化非小细胞肺癌SUVmax值、EGFR突变率分别为10.92±2.14、69.6%,均大于高分化组(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的PET/CT表现与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具有一定关联,可通过SUV值评估肿瘤的细胞增殖水平、微血管密度与EGFR突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细胞生长指数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2
作者 吴雪花 王昌锋 杨亚东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596-598,603,共4页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黄冈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黄冈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进行比较,并对2组患者疗效、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PaO_2、PaCO_2、SaO_2及血清CRP、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2组患者PaO_2、SaO_2显著升高(P<0.05),PaCO_2及血清CRP、PCT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PaO_2、SaO_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aCO_2及血清CRP、PC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呼吸衰竭纠正时间、咳嗽咳痰消失时间、肺部炎症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56/60)、78.33%(47/6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551 1,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可显著改善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缩短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肺部感染 纤维支气管镜 支气管肺泡灌洗 肺功能 降钙素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肺挫伤早期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3
作者 吴雪花 王昌锋 彭金娥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第3期483-485,共3页
目的探讨严重肺挫伤早期行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本院ICU接受早期机械通气治疗的30例严重肺挫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观察和分析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前和机械通气治疗24h后血气指标及心率和呼... 目的探讨严重肺挫伤早期行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本院ICU接受早期机械通气治疗的30例严重肺挫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观察和分析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前和机械通气治疗24h后血气指标及心率和呼吸频率的变化。结果 30例严重肺挫伤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治疗24h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心率(HR)和呼吸频率(R)五项数据均优于治疗前,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早期行机械通气治疗的严重肺挫伤患者28例治愈,治愈率93.33%,死亡2例,病死率6.66%。结论尽早对严重肺挫伤患者施行机械通气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呼吸及氧合状况,降低严重肺挫伤患者病死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肺挫伤 早期 机械通气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血清脑钠肽与心肺功能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评估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叶媛媛 张伟 +2 位作者 黄虎翔 贾丽萍 王昌峰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036-1038,共3页
目的分析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血清脑钠肽(BNP)与心肺功能相关性及对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收集间质性肺疾病患者56例,根据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分为合并肺动脉高压者20例(合并组),未合并肺动脉高压者36例(未合并组);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 目的分析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血清脑钠肽(BNP)与心肺功能相关性及对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收集间质性肺疾病患者56例,根据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分为合并肺动脉高压者20例(合并组),未合并肺动脉高压者36例(未合并组);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39例,死亡组17例。分析其BNP水平与心、肺功能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评估作用。结果与未合并组比较,合并组患者BNP降低,肺动脉收缩压、-氧化碳弥散量(DLCO)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和用力肺活量(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死亡组患者比较,存活组患者BNP、肺动脉收缩压、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DLCO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左室射血分数和FVC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BNP水平与肺动脉收缩压、右心室舒张末期内经和DLCO有显著相关性(r=0.611、0.643、-0.528,P<0.05);而与左室射血分数和FVC无显著相关性(r=0.162、-0.177,P>0.05)。结论 ILD患者血清BNP水平与患者心、肺功能有显著相关性,其水平升高则提示患者预后较差,临床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肺疾病 脑钠肽 心肺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甲氧那明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感染后咳嗽9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昌锋 吴雪花 叶嫒媛 《贵州医药》 CAS 2014年第2期138-140,共3页
感染后咳嗽是亚急性咳嗽中最常见的原因[1]。患者由于咳嗽时间长,反复就医不仅导致抗生素过度应用,增加患者自身和医疗部门的负担,还干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笔者就阿斯美(复方甲氧那明)美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感染后咳嗽进... 感染后咳嗽是亚急性咳嗽中最常见的原因[1]。患者由于咳嗽时间长,反复就医不仅导致抗生素过度应用,增加患者自身和医疗部门的负担,还干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笔者就阿斯美(复方甲氧那明)美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感染后咳嗽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 感染后咳嗽 复方甲氧那明 临床观察 急性咳嗽 医疗部门 患者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舒地尔对合并肺动脉高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昌锋 吴雪花 张华希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20期2679-2680,2682,共3页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8例合并肺动脉高压COPD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疗程15d。分别于治疗前...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8例合并肺动脉高压COPD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疗程15d。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肺动脉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法舒地尔治疗后肺动脉压为(41.24±7.68)mm Hg,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肺动脉压(49.56±4.02)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法舒地尔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TNF-α(28.19±5.27)ng/L,IL-8(21.68±4.35)ng/L,CRP(40.79±1.97)mg/L,低于治疗前TNF-α(48.09±6.58)ng/L,IL-8(37.98±6.79)ng/L,CRP(71.36±3.21)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法舒地尔治疗组肺动脉压与TNF-α、IL-8、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法舒地尔治疗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可降低肺动脉压,降低炎性因子TNF-α、IL-8、CRP水平;肺动脉压及炎性因子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法舒地尔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8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膜恶性黑色素瘤伴双侧胸腔积液1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虎翔 王昌锋 周帆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第4期763-765,共3页
孔某,男性,48岁,因“胸闷、气短、纳差20余天”于2016-03-23入院,有咳嗽,咳少许白痰。无皮肤黑痣突然增大、瘙痒及渗液等其他伴随症状。既往体健。入院查体:消瘦,全身皮肤光滑、弹性好、未见黑痣异常改变。全身淋巴结无肿大。右... 孔某,男性,48岁,因“胸闷、气短、纳差20余天”于2016-03-23入院,有咳嗽,咳少许白痰。无皮肤黑痣突然增大、瘙痒及渗液等其他伴随症状。既往体健。入院查体:消瘦,全身皮肤光滑、弹性好、未见黑痣异常改变。全身淋巴结无肿大。右中下肺叩诊浊音,呼吸音低。心腹查体无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恶性黑色素瘤 双侧胸腔积液 入院查体 伴随症状 淋巴结 呼吸音 黑痣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性肺炎8例临床观察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虎翔 王昌锋 周帆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第3期403-406,共4页
目的探讨脂质性肺炎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对8例脂质性肺炎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35-71岁,平均50.6岁,因咳嗽、胸痛等就诊。影像学多显示:斑片样实变、空洞病灶旁实变、结节型肿... 目的探讨脂质性肺炎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对8例脂质性肺炎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35-71岁,平均50.6岁,因咳嗽、胸痛等就诊。影像学多显示:斑片样实变、空洞病灶旁实变、结节型肿块,磨玻璃样、铺路石样改变。病理组织学显示:肺泡内聚集的载脂的巨噬细胞、空泡细胞、胆固醇结晶、慢性炎症。结论脂质性肺炎主要依赖于病理组织形态学。泼尼松或手术切除是临床治疗脂质性肺炎必要手段,未手术患者需定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性肺炎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辅以压力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叶媛媛 张伟 王昌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1期1476-1477,1479,共3页
目的观察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联合压力支持(PS)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同时探讨SIMV+PS的临床意义。方法将该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感染治疗、原发病治疗、营养治疗等常规疗法... 目的观察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联合压力支持(PS)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同时探讨SIMV+PS的临床意义。方法将该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感染治疗、原发病治疗、营养治疗等常规疗法;对照组(42例)在此基础上行SIMV,观察组(50例)行SIMV+PS。结果两组患者呼吸频率、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吸气峰压(PI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pH值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脱机时间分别为(13±9)d、(15±10)d、(60±5)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1±11)d、(22±8)d、(73±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脱机成功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P<0.05)。结论 SIMV+PS通气模式可加速脱机,减少COPD患者对呼吸机的依赖,有利于患者疾病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压力支持 慢性阻塞性肺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SG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雪花 王昌锋 黄虎翔 《临床肺科杂志》 2016年第4期613-615,共3页
目的探讨鼻咽上皮细胞特异性蛋白1(NESG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64例NSCLC组织中NESG1的表达,以39例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分析NESG1在NSCLC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 目的探讨鼻咽上皮细胞特异性蛋白1(NESG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64例NSCLC组织中NESG1的表达,以39例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分析NESG1在NSCLC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NESGI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26.6%(17/64),在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53.8%(21/39),NSCLC中阳性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48,P=0.005),NESG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性别、组织学分型、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NESG1基因在NSCLC中表达下调,其表达水平与多种临床特征有关,可能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NESG1 CCDC19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