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PCⅢ、HPX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脂、肝纤维化的关系
1
作者 史良玉 吉婷婷 +2 位作者 雷蕾 王玲玲 文思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75-179,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Ⅲ型前胶原(PCⅢ)、血红素结合蛋白(HPX)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血脂、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126例NASH患者作为NASH组,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无肝纤维化组(22例)、轻度组... 目的探讨外周血Ⅲ型前胶原(PCⅢ)、血红素结合蛋白(HPX)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血脂、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126例NASH患者作为NASH组,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无肝纤维化组(22例)、轻度组(63例)、中重度组(41例)。另选取同期该院1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并比较各组外周血PCⅢ、HPX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NASH患者外周血PCⅢ、HPX水平与血脂相关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外周血PCⅢ、HPX对NASH患者肝纤维化的预测价值。结果NASH组外周血PCⅢ、HPX水平,以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ASH患者外周血PCⅢ、HPX水平与TC、TG、LDL-C均呈正相关(P<0.05),与HDL-C均呈负相关(P<0.05)。无肝纤维化组外周血PCⅢ、HPX水平低于轻度组、中重度组,且轻度组低于中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PCⅢ、HPX预测NASH患者肝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7、0.861,截断值分别为135.51 ng/mL、804.86 mg/L,联合预测的AUC为0.905,高于二者单独预测。结论外周血PCⅢ、HPX水平升高与NASH患者血脂水平、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NASH患者肝纤维化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Ⅲ型前胶原 血红素结合蛋白 血脂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辅助治疗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管活性分子、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景景 郭倩 +3 位作者 田妍 张洋 吕婷 夏军龙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9期2620-2622,2626,共4页
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辅助治疗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管活性分子、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诊断为肝硬化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接受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常规治疗的GSH组以及接受常... 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辅助治疗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管活性分子、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诊断为肝硬化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接受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常规治疗的GSH组以及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天时,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肝功能指标、血管活性分子、氧化应激反应分子的含量。结果:治疗后3天时,两组血清中ALT、AST、γ-GT、TBIL、PRA、AT-II、ALD、MDA、ox-LDL、AOPP、8-OHdG的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SOD、GSH-Px、CAT的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GSH组血清中ALT、AST、γ-GT、TBIL、PRA、AT-II、ALD、MDA、ox-LDL、AOPP、8-OHdG的含量均较对照组降低,SOD、GSH-Px、CAT的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辅助治疗用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能够改善肝功能、调节血管活性分子分泌、减轻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还原型谷胱甘肽 血管活性分子 氧化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血清miR-892b、GROβ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
3
作者 文思敏 吕婷 +2 位作者 雷蕾 王玲玲 史良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0期2506-2510,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微小RNA-892b(miR-892b)、生长相关癌基因产物β(GROβ)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124例胃癌患者为胃癌组,并同期选取100例胃镜检查正常的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miR-892...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微小RNA-892b(miR-892b)、生长相关癌基因产物β(GROβ)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124例胃癌患者为胃癌组,并同期选取100例胃镜检查正常的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miR-892b、GROβ水平,分析血清miR-892b、GROβ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胃癌组血清miR-892b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GRO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胃癌患者血清miR-892b、GROβ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124例胃癌患者出院后连续随访1年,91例患者存活,总生存率为73.39%。胃癌患者1年总生存率与其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血清miR-892b高表达、GROβ低表达胃癌患者1年总生存率分别高于血清miR-892b低表达、GROβ高表达患者(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低分化程度(HR=1.839,95%CI 1.048~3.227),淋巴结转移(HR=1.791,95%CI 1.076~2.982),TNM分期Ⅲ~Ⅳ期(HR=1.660,95%CI 1.015~2.715),血清miR-892b低表达(HR=3.040,95%CI 1.592~5.805),血清GROβ高表达(HR=2.277,95%CI 1.503~3.451)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miR-892b水平降低,GROβ水平升高,与胃癌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二者表达均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有关,可作为辅助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微小RNA-892b 生长相关癌基因产物β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汁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激活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4
作者 张召 王玲玲 +2 位作者 吕婷 刘欣 徐玉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781-784,共4页
目的分析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汁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N)激活水平对术后结石复发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诊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20例,均接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术后随访18个月。在行ERCP手术时,先留取胆汁,... 目的分析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汁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N)激活水平对术后结石复发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诊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20例,均接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术后随访18个月。在行ERCP手术时,先留取胆汁,采用荧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和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H3)水平,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随访发现结石复发21例(17.5%);结石复发组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胆总管结石数量、机械碎石发生率分别为28.6%、(2.6±0.7)个和57.1%,显著高于结石未复发组的5.0%、(1.9±0.8)个和28.3%(P<0.0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为(7.7±2.0)×10^(9)/L和(83.8±8.7)%,显著高于结石未复发组【分别为(6.2±2.1)×10^(9)/L和(70.5±6.2)%,P<0.05】,血清C反应蛋白、总胆红素和糖链抗原(CA)-199水平分别为(37.2±4.7)mg/L、(65.4±14.3)μmol/L和(152.9±37.4)kU/L,均显著高于结石未复发组【分别为(8.8±2.2)mg/L、(16.7±4.2)μmol/L和(17.2±2.9)kU/L,P<0.05】;结石复发组胆汁MPO、NE和CitH3水平分别为(34.7±5.4)U/L、(22.4±5.0)ng/L和(0.34±0.09)μg/L,均显著高于结石未复发组【分别为(18.1±2.9)U/L、(14.5±2.7)ng/L和(0.12±0.05)μg/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胆总管结石数量、机械碎石及胆汁MPO、NE和CitH3水平均是影响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胆汁NETN活化水平可能参与了胆总管结石的形成过程,检测胆汁其标志物的变化可能帮助预测术后结石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通过改善线粒体自噬缓解急性胰腺炎大鼠内质网应激和脂质代谢障碍的机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宁 王玲玲 +2 位作者 邓雍 郭文成 王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7期687-691,共5页
目的探讨大黄通过改善线粒体自噬缓解急性胰腺炎大鼠内质网应激和脂质代谢障碍的机制。方法选取10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大黄低(0.5 mL/kg)、中(1.0 mL/kg)、高(2.0 mL/kg)剂量组,每组20只,除空白对照组其... 目的探讨大黄通过改善线粒体自噬缓解急性胰腺炎大鼠内质网应激和脂质代谢障碍的机制。方法选取10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大黄低(0.5 mL/kg)、中(1.0 mL/kg)、高(2.0 mL/kg)剂量组,每组20只,除空白对照组其余各组均构建急性胰腺炎模型。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Ⅰ(LC3-Ⅰ)、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和自噬相关蛋白5(ATG5)]、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磷酸化α亚基的真核起始因子2(p-eIF2α)、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以及转录因子C/EBP同源蛋白(CHOP)]的表达。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大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水平以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LC3-Ⅰ、LC3-Ⅱ和ATG5)和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p-eIF2α、GRP78、CHOP)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黄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和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C、TG、LDL-C、MDA、IL-6、IL-1β、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HDL-C、SOD和GSH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黄低、中、高剂量组大鼠TC、TG、LDL-C、MDA、IL-6、IL-1β、TNF-α水平显著降低,HDL-C、SOD和GSH水平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大黄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大黄能够通过改善线粒体自噬来缓解急性胰腺炎大鼠内质网应激和脂质代谢障碍水平,且2.0 mL/kg的大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大黄 线粒体自噬 急性胰腺炎 内质网应激 脂质代谢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苯地平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景景 张洋 +3 位作者 郭倩 田妍 吕婷 夏军龙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联合治疗对于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一氧化氮(NO),胃肠激素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联合治疗对于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一氧化氮(NO),胃肠激素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就诊的91例肝硬化合并EGVB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4例对照组和47例研究组。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止血时间,再出血率,住院时间,血清ACE、NO表达水平,胃肠激素表达水平,肝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止血时间、再出血率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ACE、NO及胃肠激素表达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表达下降,白蛋白(Alb)表达升高,且研究组的变化程度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EGVB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降低血清ACE及NO表达水平,调节胃肠激素分泌,改善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硝苯地平 泮托拉唑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一氧化氮 胃肠激素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戴明循环管理法对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小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27-29,40,共4页
目的探讨戴明循环管理法在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98例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2组均采用常规三联疗法,治疗期间对照组实施... 目的探讨戴明循环管理法在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98例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2组均采用常规三联疗法,治疗期间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戴明循环管理,对比2组干预后遵医行为(按医嘱用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规律作息、定期复诊评分)、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按医嘱用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规律作息、定期复诊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93.88%(46/49),显著高于对照组77.55%(38/49)(P<0.05)。结论戴明循环管理法可有效改善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的遵医行为,并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阳性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戴明循环管理法 遵医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对比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慧瑛 武和平 吉婷婷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6年第7期752-753,共2页
关键词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奥曲肽 垂体后叶素 硝酸甘油 联合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PGⅠ、PGⅡ、IL-2、Hp-IgG抗体、hEGF及miR-129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雷蕾 刘欣 +1 位作者 吕婷 史良玉 《中国医药导刊》 2023年第12期1265-1269,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白细胞介素-2(IL-2)、幽门螺杆菌(Hp)-IgG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及miR-129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2例,胃...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白细胞介素-2(IL-2)、幽门螺杆菌(Hp)-IgG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及miR-129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2例,胃癌患者50例,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50例,检测血清PGⅠ、PGⅡ、IL-2、Hp-IgG抗体、hEGF和miR-129水平。结果:萎缩性胃炎组患者血清PGⅠ、PGⅡ和miR-129水平分别为(70.55±19.42)μg·L^(-1)、(15.71±1.89)μg·L^(-1)和(1.02±0.20),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均高于胃癌组(P<0.05)。萎缩性胃炎组患者血清IL-2、Hp-IgG抗体阳性率及hEGF水平分别为(15.58±4.32)ng·mL^(-1)、62.50%和(1.49±0.61)ng·mL^(-1),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均低于胃癌组(P<0.05)。萎缩性胃炎组Hp-IgG抗体阳性患者血清PGⅠ、PGⅡ和miR-129水平分别为(68.45±14.23)μg·L^(-1)、(14.68±4.03)μg·L^(-1)和(0.99±0.13),均低于Hp-IgG抗体阴性患者(P<0.05),而IL-2和hEGF水平分别为(16.20±2.24)ng·mL^(-1)和(1.61±0.37)ng·mL^(-1),均高于Hp-IgG抗体阴性患者(P<0.05)。萎缩性胃炎组OLGIM分期Ⅲ~Ⅳ期患者血清PGⅠ、PGⅡ和miR-129水平分别为(67.11±12.62)μg·L^(-1)、(14.20±3.10)μg·L^(-1)和(0.96±0.12),均低于Ⅰ~Ⅱ期患者(P<0.05);OLGIM分期Ⅲ~Ⅳ期患者血清IL-2和hEGF水平分别为(15.90±2.12)ng·mL^(-1)和(1.65±0.34)ng·mL^(-1),均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萎缩性胃炎组患者血清PGⅠ、PGⅡ水平与hEGF水平呈负相关(r=-0.584和-0.640,P<0.05)。结论: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PGⅠ、PGⅡ和miR-129水平均降低,IL-2、Hp-IgG抗体及hEGF水平均升高,且血清PGⅠ、PGⅡ水平与hEGF水平存在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蛋白酶原 白细胞介素-2 幽门螺旋杆菌 人表皮生长因子 miR-12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学监护路径用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景景 张洋 +3 位作者 郭倩 田妍 夏军龙 吕婷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2期1411-1415,共5页
目的观察药学监护路径用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纳入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于我院收治的112例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2组,每组56例,其中观察组在... 目的观察药学监护路径用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纳入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于我院收治的112例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2组,每组56例,其中观察组在接受常规医疗服务基础上实施临床药学监护路径,对照组行常规医疗服务(未接受临床药学监护)。所有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均随访12个月。对比两组疾病转归情况,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用药依从性,并分析用药错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胃静脉曲张缓解率、消失率、复发率、再出血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好的比例为57. 14%、37. 50,依从性差的比例为7. 15%、28. 5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 21%、41. 07%,用药错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 79%、12. 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建立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药学监护路径,可有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及用药错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监护路径 肝硬化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D-二聚体和蛋白S检测在肝硬化疾病门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雅萍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8期1334-1335,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和蛋白S(PS)水平检测在肝硬化疾病门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肝硬化患者44例,分为门静脉血栓(PVT)组(21例)和无血栓组(23例);利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各组血浆D-D水平,采用ELIS...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和蛋白S(PS)水平检测在肝硬化疾病门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肝硬化患者44例,分为门静脉血栓(PVT)组(21例)和无血栓组(23例);利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各组血浆D-D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浆蛋白S水平。结果血栓组的D-D及PS水平分别与无血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两组的D-D及PS水平呈负相关(r=-0.533,-0.526, P〈0.01)。结论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浆D-D和PS水平可预测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估计病情的严重程度,为肝硬化患者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门静脉血栓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多珠单抗对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吕婷 王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17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维多珠单抗对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58例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和试验组(25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维多珠单抗对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58例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和试验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维多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肠黏膜屏障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IL-6、IL-8、IL-23、TNF-α、D-乳酸水平及L/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IL-6、IL-8、IL-23、TNF-α、D-乳酸水平及L/M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00%,与对照组的6.0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多珠单抗治疗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肠道黏膜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 维多珠单抗 炎症因子 肠黏膜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线钛夹牵引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角癌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丽 吕婷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23期46-48,共3页
目的探究带线钛夹牵引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角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4例在我院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早期胃角癌患者根据治疗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7例,对照组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带线钛夹... 目的探究带线钛夹牵引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角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4例在我院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早期胃角癌患者根据治疗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7例,对照组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带线钛夹牵引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胃排空时间及胃肠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病灶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的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2~18个月,两组的癌症总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带线钛夹牵引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角癌可为手术医师提供良好的操作视野,减少手术创伤,在提高病灶切除完整率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减少围术期并发症,利于保证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角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带线钛夹牵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在胃癌术前诊断及病理分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丽 吕婷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18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究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在胃癌术前诊断及病理分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68例疑似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常规放大模式、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模式进行内镜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模式... 目的探究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在胃癌术前诊断及病理分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68例疑似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常规放大模式、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模式进行内镜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模式的图像清晰度;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模式对胃癌及其病理分型的诊断效能。结果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模式下的病变轮廓、胃小凹形态、微血管形态图像清晰度均显著优于常规放大模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模式对早期胃癌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明显高于常规放大模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模式对分化型胃癌、未分化型胃癌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常规放大模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对早期胃癌以及病理分型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对于临床早期诊治胃癌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 病理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窄带成像结合醋酸-靛胭脂染色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吕婷 王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22期111-113,共3页
目的分析内镜窄带成像结合醋酸-靛胭脂染色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行内镜检查的90例胃癌高危人群,依次行普通内镜、内镜窄带成像、醋酸-靛胭脂染色、内镜窄带成像结合醋酸-靛胭脂染色检查。比... 目的分析内镜窄带成像结合醋酸-靛胭脂染色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行内镜检查的90例胃癌高危人群,依次行普通内镜、内镜窄带成像、醋酸-靛胭脂染色、内镜窄带成像结合醋酸-靛胭脂染色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法显示病灶轮廓、病灶黏膜表面微结构、病灶黏膜表面微血管的图像质量评分。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效能。结果内镜窄带成像结合醋酸-靛胭脂染色显示病灶黏膜表面微结构的图像质量评分优于普通内镜及内镜窄带成像(P<0.05);醋酸-靛胭脂染色显示病灶黏膜表面微结构的图像质量评分优于普通内镜(P<0.05)。内镜窄带成像结合醋酸-靛胭脂染色显示病灶黏膜表面微血管的图像质量评分优于普通内镜、内镜窄带成像及醋酸-靛胭脂染色(P<0.05);内镜窄带成像显示病灶黏膜表面微血管的图像质量评分优于普通内镜(P<0.05)。内镜窄带成像结合醋酸-靛胭脂染色诊断早期胃癌的灵敏度显著高于普通内镜、内镜窄带成像及醋酸-靛胭脂染色(P<0.05)。结论内镜窄带成像结合醋酸-靛胭脂染色能够清晰显示胃黏膜情况,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内镜窄带成像 醋酸-靛胭脂染色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氧氯普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大剂量顺铂化疗后迟发呕吐反应的临床观察
16
作者 吕婷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8年第12期1862-1862,共1页
关键词 甲氧氯普胺 地塞米松 联合用药 呕吐反应 迟发性 化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对乙醇性肝病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吉婷婷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26期5396-5397,共2页
目的:观察和探究复方甘草酸苷对乙醇性肝病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确诊为乙醇性肝病的患者8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其年龄、性别以及病情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一般常规治疗,并给予试验组复... 目的:观察和探究复方甘草酸苷对乙醇性肝病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确诊为乙醇性肝病的患者8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其年龄、性别以及病情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一般常规治疗,并给予试验组复方甘草酸苷,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试验组无效率为2.5%,对照组无效率为20%。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对于乙醇性肝病患者的肝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在临床控制和治疗乙醇性肝病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临床的诊治中应占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甘草酸苷 乙醇性肝病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组织中糖类抗原242、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联合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18
作者 吉婷婷 王玲玲 史良玉 《癌症进展》 2023年第7期794-798,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组织中糖类抗原242(CA242)、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联合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2例胰腺癌患者和5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经皮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 目的探讨经皮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组织中糖类抗原242(CA242)、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联合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2例胰腺癌患者和5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经皮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和经皮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组织中CA242、TSGF水平。比较血清和经皮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组织中CA242、TSGF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二者与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142例患者中19例首次活检取材不满意,11例接受二次取材后仍有1例取材不满意,但未进行再次取材,共进行153次穿刺活检。观察组患者血清和经皮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组织中CA242、TSG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经皮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组织中CA242、TSGF水平均明显高于血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皮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组织中CA242、TSGF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血清样本。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胰腺癌患者血清与穿刺活检组织中CA242、TSGF水平均不断升高(P﹤0.05)。92例胰腺癌患者中,复发54例,无复发38例,所有复发患者中,42例(77.78%)患者CA242水平增高,45例(83.33%)患者TSGF水平增高。结论经皮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组织中CA242、TSGF联合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且二者还与胰腺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临床应加强对患者CA242、TSGF水平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针穿刺活检组织 胰腺癌 糖类抗原242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阴性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内镜及组织学特征分析
19
作者 王玲玲 高晓霞 穆亚娟 《中国实用医刊》 2024年第13期18-21,共4页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Hp)阴性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EN)的内镜及组织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抽取2020年3月至2023年4月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收治的103例经外科手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后病理诊断为Hp阴性胃HG-IEN患者的临床资料,统...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Hp)阴性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EN)的内镜及组织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抽取2020年3月至2023年4月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收治的103例经外科手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后病理诊断为Hp阴性胃HG-IEN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观察病变的内镜下表现及组织学特征。结果:103例患者中,病灶位置主要是胃窦(65例,占63.11%),病灶形态主要是隆起型(69例,占66.99%),病灶长径主要集中在0.5~0.9 cm(46例,占44.66%)、1.0~1.9 cm(38例,占36.89%),病灶外观主要是表面糜烂(35例,占33.98%)、表面结节(36例,占34.95%);病灶颜色主要是正常或发白(68例,占66.02%);表面纹理主要是颗粒状(61例,占59.22%)。结论:Hp阴性胃HG-IEN患者病灶主要位于胃窦,呈隆起型,长径多集中在0.5~0.9 cm和1.0~1.9 cm。病灶表面主要呈现糜烂和结节,颜色大多正常或发白。颗粒状是表面纹理最常见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阴性 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内镜 组织学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