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任志勇 姜飞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1期5-9,共5页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联合应用短节段内固定术、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21年1月—2023年5月接收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5)单纯应...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联合应用短节段内固定术、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21年1月—2023年5月接收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5)单纯应用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n=45)联合应用短节段内固定术、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伤椎恢复情况[伤椎弯曲角度(Cobb角)、伤椎矢状面指数(VSI)、伤椎前缘高度比(FVHR)、伤椎压缩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巴氏(Barthel)指数评分、预后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失血量、总住院时间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凸畸形、伤椎愈合延迟、内固定物松脱等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Cobb角、VSI、FVHR、伤椎压缩率、ODI评分、Barthel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VSI、FVHR、Barthel评分均较术前升高,Cobb角、伤椎压缩率、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VSI、FVHR、Barthel评分均较对照组高,观察组Cobb角、伤椎压缩率、ODI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预后优良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联合应用短节段内固定术、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能够进一步减少相关并发症,减轻脊柱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使预后改善,有利于伤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短节段内固定术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 并发症 椎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髓骨屑在预防股骨骨折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不连并发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廖泉森 李峰 +1 位作者 范达文 朱栩宏 《新疆医学》 2006年第6期32-33,共2页
胶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由于在骨折的远、近端均有锁钉。很好控制了骨折重叠及旋转移位。髓内钉本身又比较坚实牢靠,术后可基本不使用外固定。且能早期行关节锻炼和负重。因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稳定性高、并发... 胶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由于在骨折的远、近端均有锁钉。很好控制了骨折重叠及旋转移位。髓内钉本身又比较坚实牢靠,术后可基本不使用外固定。且能早期行关节锻炼和负重。因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稳定性高、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等特点。但骨不连仍是股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的主要并发症,自2002年4月~2006年6月本科采用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116例,部分采用骨屑植骨顸防骨不连的发生,取得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 术后骨不连 股骨骨折 骨屑植骨 并发症 髓内钉内固定治疗 股骨干骨折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前路与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天堂 孙建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28期22-24,共3页
目的分析单纯前路和前后联合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本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共60例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前路和前后联合入路的脊柱结核患者,将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ASIA分级、Cobb... 目的分析单纯前路和前后联合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本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共60例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前路和前后联合入路的脊柱结核患者,将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ASIA分级、Cobb角和椎体高度重建作为手术评价的相关指标。结果 2组在手术前后Cobb角、ASIA分级、椎体高度重建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方面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出现结核复发及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一期单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与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并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均可取得满意疗效,但单纯前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上均低于前后路联合入路,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手术方式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4
作者 宋晓平 李峰 +1 位作者 范达文 庞争取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12期69-,共1页
对27例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行手术内固定治疗,术前行X线及CT三维重建检查,确定手术方案及内固定材料的选择。
关键词 CT三维重建 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 内固定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螺钉在青少年肱骨内上髁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5
作者 廖泉森 李峰 朱栩宏 《新疆医学》 2007年第3期84-85,共2页
肱骨内上髁骨折,在青少年亦称为肱骨内上髁骨骺骨折,在青少年的肘部损伤中较为常见。青少年时期的肱骨下端有4~5个骨化中心及骨骺线,出现于不同年龄,而且前有冠状窝,后有鹰嘴窝,髁部的骨支架比较薄弱,易发生骨折。由于肱骨内上髁有前... 肱骨内上髁骨折,在青少年亦称为肱骨内上髁骨骺骨折,在青少年的肘部损伤中较为常见。青少年时期的肱骨下端有4~5个骨化中心及骨骺线,出现于不同年龄,而且前有冠状窝,后有鹰嘴窝,髁部的骨支架比较薄弱,易发生骨折。由于肱骨内上髁有前臂屈肌和旋前肌的总肌附着,骨折后多移位明显,故需要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常规使用克氏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内上髁骨折 青少年时期 可吸收螺钉 手术中 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前臂屈肌 骨骺骨折 肘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骨折的三种治疗方法比较
6
作者 王天堂 李峰 +1 位作者 达迪里.阿不力米提 范达文 《新疆医学》 2006年第1期72-72,共1页
2003年4月~2005年6月,我科分别采用手法整复外固定术、钢板内固定术、克氏针可吸收线内固定术治疗有错移位锁骨骨折108例,现就治疗方法的比较报告如下。
关键词 移位锁骨骨折 治疗方法 钢板内固定术 固定术治疗 外固定术 手法整复 可吸收线 克氏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郭连胜 谢江 孟祥玉 《新疆医学》 2012年第1期96-97,共2页
手术作为治疗脊柱结核的方法在临床上已被长期、广泛的运用。其疗效也早已得到临床证实。手术方案由早期的单纯排脓术、病灶清除术逐渐发展到病灶清除植骨外固定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随着手术技术发展变化.手术效果较以往也有了... 手术作为治疗脊柱结核的方法在临床上已被长期、广泛的运用。其疗效也早已得到临床证实。手术方案由早期的单纯排脓术、病灶清除术逐渐发展到病灶清除植骨外固定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随着手术技术发展变化.手术效果较以往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尽管如此,手术后病灶复发仍成为困扰外科医师的一个难题。本文观察接受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患者的疗效,分析正确识别病灶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骨内固定术 病灶清除术 疗效分析 脊柱结核 固定治疗 手术方案 手术效果 骨外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岳金鑫 李鹏 姜飞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第2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运在糖尿病足保肢治疗中的效果及对患者创面愈合情况与足部血流指标的影响,以期为临床糖尿病足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12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足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运在糖尿病足保肢治疗中的效果及对患者创面愈合情况与足部血流指标的影响,以期为临床糖尿病足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12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足患者分为对照组(行降糖、纠正水肿和营养不良等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治疗),各20例。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4周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治疗前、治疗4周后创面面积,随访期间截肢率,以及治疗前、治疗6周后踝肱指数、足背动脉血流速度、皮肤温度、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周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呈降低趋势,且治疗1、4周后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创面面积均较治疗前缩小,且观察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随访期间截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踝肱指数、足背动脉血流速度、皮肤温度及血清bFGF、EGF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足部血管再生,从而加快溃疡愈合,并有效改善患者皮温低、血供差、疼痛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胫骨横向骨搬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螺钉复位支撑骨水泥填充治疗高龄患者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2
9
作者 达迪力.阿不力米提 范达文 阿迪力.热西丁 《新疆医学》 2010年第5期81-83,共3页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可吸收螺钉 填充治疗 高龄患者 骨水泥 复位 老年骨质疏松 软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波 伊尔凡江·吐尔逊 赫晓康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7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骨密度、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接受动力髋螺钉(DHS)内固...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骨密度、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接受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35例,接受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两组均观察至出院,并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术后3、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前、术后3 d应激反应指标[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以及术前、术后6个月骨密度(股骨颈、Ward三角、股骨大粗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更短;与术后3个月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术后3、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各部位骨密度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与术前比较,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NE、SOD、AngⅡ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DHS内固定术相比较,PFNA内固定术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应激反应较轻,可加快患者骨折愈合速度,有利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提高骨密度水平,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骨密度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Wiltse入路治疗胸椎骨折的围手术期临床观察
11
作者 谢江 岳金鑫 +2 位作者 刘波 赫晓康 杨晨 《新疆医学》 2023年第3期325-327,共3页
目的探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围手术期临床疗效。方法对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经后路置入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67例,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32例(A组),传统后正中入路35例(B组),分别记录围手术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探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围手术期临床疗效。方法对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经后路置入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67例,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32例(A组),传统后正中入路35例(B组),分别记录围手术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胸腰椎疼痛VAS评分,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治疗效果。结果末次随访中,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胸腰椎疼痛VAS评分,均少于B组(P<0.05)。结论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固定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恢复快等优点,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tse肌间隙入路 胸腰椎骨折 临床疗效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39
12
作者 王翀 姜飞 +4 位作者 宋兴华 田征 艾克拜尔.尤努斯 徐磊磊 王腾飞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1288-1292,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52例)行经皮椎间孔镜...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52例)行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对照组(36例)行传统经后路开放性手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于术前1d、术后1d、术后1、3、6个月及术后1a随访时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ODI),根据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1d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1d、术后1、3、6个月及术后1aVAS评分及所有时间段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的MacNab标准,观察组优良率为86.5%,对照组优良率为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性手术相比,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恢复时间短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 TESSYS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开放性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置引流管对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王翀 姜飞 +2 位作者 宋兴华 徐磊磊 王腾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823-1827,共5页
目的比较放置与未放置引流管对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肿瘤外科行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1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 目的比较放置与未放置引流管对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肿瘤外科行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1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放置引流管组57例,未放置引流管组53例。观察放置引流管组术后引流量,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下地时间,术前1 d,术后1 d,术后1、3、6个月和术后1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放置引流管组术后引流量为(50±10)ml,引流管放置时间为(26.0±2.2)h;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放置引流管组住院时间及术后下地时间均短于放置引流管组(P<0.05)。处理方法与时间对VAS无交互作用(F_(交互)=2.981,P>0.05);处理方法对VAS的影响主效应显著(F_(组间)=20.200,P<0.05);时间对VAS的影响主效应不显著(F_(时间)=4.241,P>0.05);其中,术后1 d放置引流管组VAS高于未放置引流管组(P<0.05)。处理方法与时间对ODI无交互作用(F_(交互)=2.298,P>0.05);处理方法、时间对ODI的影响主效应均不显著(F_(组间)=1.090,F_(时间)=4.391,P>0.05)。结论行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不放置引流管,其并发症发生率未增加,且可减轻术后疼痛、缩短住院和术后下地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经皮椎间孔镜 引流 TESSY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翀 吴蓍妍 +3 位作者 宋兴华 徐磊磊 王腾飞 姜飞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834-838,共5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各类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8月-2016年12月收治并行侧方椎间孔入路手术的各类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0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即刻、术后48h、术...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各类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8月-2016年12月收治并行侧方椎间孔入路手术的各类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0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即刻、术后48h、术后1、3、6个月时使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科学评价。共随访6个月。结果腰下肢疼痛VAS评分从术前的(4.50±1.15)分降至术后即刻的(2.44±0.97)分,术后6月时为(0.60±0.49)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术后6月时JOA评分从术前的(12.62±4.53)分提高至(23.36±2.95)分,ODI评分从术前(68.36±4.78)分降至(26.48±5.56)分,腰椎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改善率平均为(65.46±14.85)%。依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优良率达96%。结论经椎间孔入路的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多种类型的腰椎管狭窄症中均显示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以及较为广泛的适应证,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经皮椎间孔镜 椎间孔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外固定支架在膝关节结核关节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峰 范达文 +2 位作者 崔志强 达地力.阿不力米提 庞争取 《新疆医学》 2007年第3期64-64,共1页
膝关节结核发病率居四肢关节结核的第二位,当全关节结核时,常采用病灶清除关节融合术。针对融合加压器的应用上,我们科自2000年~2005年改用单侧多功能线性外固定支架加压固定融合17个膝关节,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单侧外固定支架 膝关节结核 关节融合术 单侧多功能 病灶清除 加压固定 发病率 加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16
作者 范达文 庞争取 +4 位作者 陈静 毛丰刚 朱栩宏 陆江 徐俊 《新疆医学》 2009年第11期84-86,共3页
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少,易损伤,出现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有骨骼和(或)肌腱外露,术后感染切口不愈合钢板骨外露,修复难度较大,对治疗带来困难。自2006年8月笔者利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3例,取... 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少,易损伤,出现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有骨骼和(或)肌腱外露,术后感染切口不愈合钢板骨外露,修复难度较大,对治疗带来困难。自2006年8月笔者利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3例,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软组织缺损修复 小腿下段 皮肤软组织缺损 切口不愈合 肌腱外露 术后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内镜下单侧双通道技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放置与未放置引流管术后疗效及安全性
17
作者 姜飞 李鹏 +1 位作者 任志勇 杨晨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1期23-26,共4页
目的 比较内镜下单侧双通道技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放置与未放置引流管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4月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的87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资料。按术后是否放置引流管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放... 目的 比较内镜下单侧双通道技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放置与未放置引流管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4月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的87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资料。按术后是否放置引流管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放置引流组43例,未放置引流组44例。分析比较两组术中以及术后各个时间阶段的相应指标。结果 未放置引流组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09%,放置引流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05)。未放置引流组在术后1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4.56±0.63)分优于放置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19,P<0.05),两组剩余时间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所有时间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不放置引流管未引发术后并发症,且可减少术后疼痛、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期下地活动,故在行内镜下单侧双通道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可以不放置引流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单侧双通道 引流 腰椎管狭窄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与同种异体组织移植重建膝关节前十字韧带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栩宏 姜飞 毛丰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51期8325-8329,共5页
背景:关节镜辅助下重建前十字韧带的移植物主要有自体组织移植物、同种异体组织移植物,各具优势,对于如何选择移植物存在较多争议。目的:评价关节镜辅助下自体与同种异体组织重建膝关节前十字韧带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 背景:关节镜辅助下重建前十字韧带的移植物主要有自体组织移植物、同种异体组织移植物,各具优势,对于如何选择移植物存在较多争议。目的:评价关节镜辅助下自体与同种异体组织重建膝关节前十字韧带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于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行关节镜辅助下膝关节十字韧带重建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自体组织移植组27例,同种异体组织移植组25例。结果与结论:与同种异体组织移植组相比,自体组织移植组重建后住院天数和发热天数均减少(P<0.05)。两组重建后物理学检查、功能试验、国际膝关节文献编制委员会分级评估标准与Lysholm-Tegner膝关节综合功能评定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证实,关节镜辅助下自体与同种异体组织重建膝关节前十字韧带均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案;自体组织移植与同种异体组织移植重建前十字韧带重建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疗效相同,但两组间住院天数和发热天数之间的差异将影响人们对移植物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关节镜 膝关节 韧带 移植 组织构建 前十字韧带 损伤 自体组织 同种异体组织 重建后住院天数 重建后体温 重建后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失稳症的效果 被引量:2
19
作者 陆江 阿迪力·热西丁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7期97-101,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失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9年4月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失稳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别纳入经后方入路椎间...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失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9年4月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失稳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别纳入经后方入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组和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组,每组各46例,分别行微创PLIF、TLI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分析两种术式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TLIF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均显著短于PLIF组(均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PLIF组(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PLIF组(P<0.05),术后3个月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PLIF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4.72±0.53)个月。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均P<0.05),且TLIF组患者上述评分均显著低于PLIF组(均P<0.05)。结论与PLIF相比,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失稳症的临床效果更佳,且安全性更高,在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缓解疼痛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间孔入路 椎间融合术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失稳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通过Ang/Tie-2信号通路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微血管成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战军 王天堂 毛丰刚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9期940-944,共5页
目的探讨负压创面治疗(NPWT)糖尿病大鼠创面微血管的改变,进一步分析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NPWT组、NPWT+Tie-2组、纱布组(Gauze组)、Gauze+Tie-2组。NPWT组、NPWT+Tie-2组创面选择合适尺寸的VSD敷料覆盖,Gauze组和G... 目的探讨负压创面治疗(NPWT)糖尿病大鼠创面微血管的改变,进一步分析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NPWT组、NPWT+Tie-2组、纱布组(Gauze组)、Gauze+Tie-2组。NPWT组、NPWT+Tie-2组创面选择合适尺寸的VSD敷料覆盖,Gauze组和Gauze+Tie-2组进行常规纱布换药。NPWT+Tie-2组及Gauze+Tie-2组大鼠腹腔注射Tie-2抑制剂50 mg/kg。于术后1、3、7、10 d取创面肉芽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化、mRNA及蛋白水平检测。结果NPWT组中Ang-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术后第1、3天显著低于其他3组(P <0.05),术后第7、10天时呈增加趋势且其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组(P <0.05)。NPWT组中Ang-2的mRNA表达水平在术后第1、3天显著高于其他3组(P <0.05),术后第7、10天时急剧下降且其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他3组(P <0.05)。结论糖尿病创面愈合早期负压使Ang-2能够优先被Tie-2受体绑定并产生磷酸化作用,血管处于可塑和失稳定状态,促进微血管发芽;在创面愈合后期负压能够促使Ang-1和Tie-2受体优先绑定使激酶磷酸化过程提前出现,血管处于不可塑和稳定状态,创面微环境逐渐稳定并促进微血管成熟。因此,负压通过Ang/Tie-2信号通路促进糖尿病创面微血管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创面 负压创面治疗 血管成熟 信号通路 血管生成素 酪氨酸激酶受体-2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