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术室医院感染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林进源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第14期2082-2085,共4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医院感染风险因素。方法将2016年1月—2019年12月阳江市人民医院住院系统数据库中手术室手术患者241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116例、非感染组2300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室... 目的探讨手术室医院感染风险因素。方法将2016年1月—2019年12月阳江市人民医院住院系统数据库中手术室手术患者241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116例、非感染组2300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室医院感染风险因素。结果经过单因素筛选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手术时间≥3 h、意识障碍、置管、基础疾病数量≥3种、长期卧床、NRS2002评分≥3分和免疫缺陷是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60岁、手术时间≥3 h、意识障碍、置管、基础疾病数量≥3种、NRS2002评分≥3分和免疫缺陷是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根据这些危险因素制定手术室预防医院感染护理干预措施,降低手术室医院感染发生概率,为提高疾病治疗效果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干预措施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手术室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策略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华俊 吴柳颜 +1 位作者 陈扬 沙广恒 《临床护理杂志》 2018年第5期55-58,共4页
目的分析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手术室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关的护理策略。方法选择2017年1月~12月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90例,对出现压疮的患者采用单因素分析发生压疮的可能原因,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生压疮的相关危险因素,并... 目的分析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手术室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关的护理策略。方法选择2017年1月~12月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90例,对出现压疮的患者采用单因素分析发生压疮的可能原因,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生压疮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86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压疮,压疮发生率为29.66%,其中Ⅰ期41例,Ⅱ期27例,Ⅲ期18例,Ⅳ期压疮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BMI≥25kg/m2、手术时间≥2.5h、合并症如糖尿病、气管内全麻、侧卧/俯卧、出血量≥80ml/h的患者压疮发生率较高(P<0.05);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压疮形成呈正相关(P<0.05)。结论年龄、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合并症如糖尿病、麻醉方式、术中体位均为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应及时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溃疡 手术室护理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例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手术室护理体会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华俊 蔡丽霞 +1 位作者 吴柳颜 郑晓云 《吉林医学》 CAS 2015年第18期4197-4198,共2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收治的40例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试验组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收治的40例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试验组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积极感受评分为(83.6±4.5)分、正常生活能力评分为(81.5±5.9)分、疼痛不适评分为(84.5±8.3)分、总体健康评分为(80.2±5.4)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0.2±3.1)分、(71.2±4.4)分、(69.9±7.2)分、(21.2±4.9)分(P<0.05)。结论: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护理干预 重度失血性休克 护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模型对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效果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杨华俊 吴柳颜 +3 位作者 陈扬 吴雅婷 谢彦幕 沙广恒 《临床护理杂志》 2018年第3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FMEA)模型对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的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12月手术室收治的160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性医院感染管理。以2017年1月~12月手术室收治的1618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FMEA管理。比较两组术后... 目的探讨基于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FMEA)模型对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的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12月手术室收治的160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性医院感染管理。以2017年1月~12月手术室收治的1618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FMEA管理。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感染率、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医护人员洗手依从率、患者满意率及两组流程风险指数(RPN)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医护人员洗手依从率、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施FMEA管理后RPN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FMEA模型管理能有效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及洗手依从率,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感染控制 失效模式 效应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室层级管理在预防术中体腔异物遗留的质控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冯祖莲 林菊珍 +3 位作者 林保留 郑晓云 林进源 陈杨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年第8期1197-1199,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层级管理方法在预防术中体腔异物遗留的质量控制作用。方法根据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学历、职称、手术室工作年限及实际工作能力分为N4级、N3级、N2级、N1级四个层级,将四个层级的人员平均分配成三个小组,建立护长→N4...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层级管理方法在预防术中体腔异物遗留的质量控制作用。方法根据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学历、职称、手术室工作年限及实际工作能力分为N4级、N3级、N2级、N1级四个层级,将四个层级的人员平均分配成三个小组,建立护长→N4级→N3级→N2级→N1级的管理模式;按层级完成相应的手术配合;对术中物品全程管理知识逐层培训;对体腔异物遗留风险较高的环节逐层检查、督促;N4级护士术前一天对本组护士承担配合的手术给予物品遗留风险的评估,并对下级护士进行前馈性警醒;将层级管理实施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层级管理后关闭体腔前清点物品数目不符、寻找时间超过30min、需借助x线寻找的机率下降(P〈0.05),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结论手术室护士分层级管理可有效地杜绝体腔异物遗留,提高术中体腔异物遗留的预防效果,提高手术配合安全性,使手术室护理质量可持续改进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护士 层级管理 体腔异物遗留 护理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运用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洪思友 黄桂华 +3 位作者 陈小雪 金娟 林军 陈小香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6年第11期1689-1690,共2页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资料分析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某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手术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资料分析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某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手术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前睡眠质量、围术期血压、切口愈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1)经舒适护理后,观察组术前有效睡眠率、切口愈合率分别为92.5%、8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率增加率、术前血压增高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5%、15%以及7.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住院期间,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100%,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8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开展舒适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与护理满意度,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舒适护理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室仪器设备的预防性维护 被引量:9
7
作者 梁荣花 陈扬 谭月仙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1年第7期247-247,共1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仪器设备预防性维护的效果。方法:通过配备固定专业工程师和定期聘请外来专业工程师对手术室医疗仪器定期进行预防性维护。结果:实施预防性维护制度延长了仪器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医院的财政支出,保障了患者的权益,为手术... 目的:探讨手术室仪器设备预防性维护的效果。方法:通过配备固定专业工程师和定期聘请外来专业工程师对手术室医疗仪器定期进行预防性维护。结果:实施预防性维护制度延长了仪器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医院的财政支出,保障了患者的权益,为手术病人提供更安全的医疗服务,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结论:手术室仪器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不仅提高了护士的专业技能,而且保证了仪器的高效运行,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在大幅度减少维修支出、降低医疗成本的同时,可有效地保障医疗安全,降低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仪器设备 预防性维护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杨美好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12期1618-1619,共2页
目的研究探讨分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入住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负责两组患者手术的医生和护理人员均水平... 目的研究探讨分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入住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负责两组患者手术的医生和护理人员均水平相当,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分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室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为7.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0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0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可以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性,降低手术室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团队凝聚力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安全性好,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护理管理模式 手术室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本位整体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杨华俊 蔡丽霞 +1 位作者 吴柳颜 郑晓云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5年第12期1863-1864,共2页
目的:探讨人本位整体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研究。方法:将233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58例和研究组117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本位整体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接受人本位整体护理... 目的:探讨人本位整体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研究。方法:将233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58例和研究组117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本位整体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接受人本位整体护理的患者与只接受常规护理比较在生理和心理紧张、恐惧等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更加主动配合手术,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减少了术后感染和手术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手术室要加强人本位整体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医院 手术室 人本位整体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气腹对腹腔镜手术患者体温的影响 被引量:25
10
作者 杨美好 陈显琴 +5 位作者 林保留 冯祖莲 曾秋谷 杨华俊 洪思友 林进源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二氧化碳气腹对患者核心体温的影响,为预防患者手术低体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开腹手术患者60例为开腹组,腹腔镜手术60例为腔镜组,两组患者均常规保暖,相同室温,均于气管插管后探测鼻咽温度,并于手术开始时、术后每30...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二氧化碳气腹对患者核心体温的影响,为预防患者手术低体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开腹手术患者60例为开腹组,腹腔镜手术60例为腔镜组,两组患者均常规保暖,相同室温,均于气管插管后探测鼻咽温度,并于手术开始时、术后每30分钟、术毕各记录体温1次;腔镜组同时记录二氧化碳总入量,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低体温发生率和患者核心体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腔镜手术患者正常体温组与低体温组气腹时间和二氧化碳总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二氧化碳气腹是导致腹腔镜手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与气腹时间和二氧化碳总入量有关,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术中低体温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低体温 二氧化碳 气腹 手术室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髋屈膝侧卧位在后腹腔镜肾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冯祖莲 谭月仙 +3 位作者 林保留 郑晓云 陈扬 梁凤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2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手术的最佳体位,以提高患者安全舒适度并减轻医生疲劳程度。方法将92例后腹腔镜肾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摆传统肾手术侧卧位,观察组摆屈髋屈膝侧卧位。结果两组患者皮肤损害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手术的最佳体位,以提高患者安全舒适度并减轻医生疲劳程度。方法将92例后腹腔镜肾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摆传统肾手术侧卧位,观察组摆屈髋屈膝侧卧位。结果两组患者皮肤损害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不同卧位下医生疲劳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屈髋屈膝侧卧位应用于后腹腔镜肾手术患者体位安全、舒适、术野暴露良好,能有效地减轻医生的疲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腹腔镜 后腹膜腔 侧卧位 体位并发症 医生疲劳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眼角膜保护方法在全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林菊珍 冯祖莲 +2 位作者 陈显琴 林保留 郑晓云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年第12期1810-1812,共3页
目的探讨全麻手术患者眼部护理的最佳方法,减少暴露性角膜炎和眼部不适症状的发生,增加患者舒适度。方法将260例气管插管全麻仰卧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260眼)。观察组患者于麻醉成功后双眼下穹隆各滴生理盐... 目的探讨全麻手术患者眼部护理的最佳方法,减少暴露性角膜炎和眼部不适症状的发生,增加患者舒适度。方法将260例气管插管全麻仰卧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260眼)。观察组患者于麻醉成功后双眼下穹隆各滴生理盐水2滴,戴上游泳眼镜,术中每隔1h在双眼下穹隆各滴生理盐水2滴;对照组患者麻醉成功后用无菌脑棉片浸润生理盐水拧干展平敷在眼上,再用3M透明薄膜粘贴覆盖;两组患者于术毕去除保护即观察眼部充血情况。麻醉完全清醒后问卷式调查眼部不适情况。结果暴露性角膜炎发生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x^2=6.53,P〈0.05);眼部黏滞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5,P〉0.05);两组患者结膜充血、眼睛干涩、视物模糊三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x^2分别是54.77、87.39、54.78,P〈0.01)。结论配带游泳眼镜加间断生理盐水滴眼方法能有效地减少暴露性角膜炎和眼部不适症状的发生,增加眼部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露性角膜炎 全身麻醉 手术 角膜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头低位对腹腔镜手术患者脑血流速率及MMSE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美好 洪思友 林雪琴 《云南医药》 CAS 2021年第1期13-14,共2页
通过开展腹腔镜手术,其作为一种现代光学的先进技术与传统手术相互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使用微型摄像头进入到腹腔中,可实现在显微镜下对整个腹腔内部的有效探查,极大程度避免了不必要的创伤。临床上已有研究显示,处于全麻状态下的患者,... 通过开展腹腔镜手术,其作为一种现代光学的先进技术与传统手术相互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使用微型摄像头进入到腹腔中,可实现在显微镜下对整个腹腔内部的有效探查,极大程度避免了不必要的创伤。临床上已有研究显示,处于全麻状态下的患者,其体位不同对脑血流速率的影响也不同[1]。而脑血流速率能够反映出大脑思想活动的变化情况[2]。为尽可能的避免手术体位对脑血流速率的影响,以及脑血流速率是否会影响到患者术手术后的认知功能,这成为了本次研究的重点[3]。鉴于此,本次研究一共收入70例接受全麻下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开展分析,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头低位 腹腔镜手术患者 脑血流速率 MMSE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后凸截骨矫正术的术中卧位与手术配合
14
作者 杨美好 吕霞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44-145,共2页
目的 :介绍强直性脊柱后凸截骨矫正术的卧位问题与术中台上、台下护士的配合。方法 :在气管插管麻醉下 ,可采用俯卧位或侧卧位。俯卧位时则应将病人置于拱桥式卧位 ,其腹侧应用填料垫实 ,使能在截骨后复位时取除填料将床放平。侧卧位多... 目的 :介绍强直性脊柱后凸截骨矫正术的卧位问题与术中台上、台下护士的配合。方法 :在气管插管麻醉下 ,可采用俯卧位或侧卧位。俯卧位时则应将病人置于拱桥式卧位 ,其腹侧应用填料垫实 ,使能在截骨后复位时取除填料将床放平。侧卧位多用于重度强直性脊柱后凸的病人。结果 :在 2 3例强直性脊柱后凸的截骨术中 ,2 2例采用了俯卧位 ,1例采用了侧卧位 ,均取得截骨与复位内固定的好效果。结论 :俯卧位在截骨后复位时容易掌握 ,侧卧位在截骨后复位时比较困难 ,故本组绝大部分都采用俯卧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后凸 术中卧位 截骨矫正术 手术配合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护理配合体会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丽霞 《华夏医学》 2001年第2期230-231,共2页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脏直视手术 护理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改良仰卧手术体位的研究
16
作者 冯祖莲 林菊珍 +2 位作者 林保留 陈显琴 郑晓云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年第11期1642-1644,共3页
目的规范仰卧手术体位摆置流程,降低体位带来的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方法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找出仰卧手术体位中的失效因子进行危害分析,通过手术体位改良对失效因子进行矫正,实施6个月后与改良前比较,进行效果... 目的规范仰卧手术体位摆置流程,降低体位带来的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方法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找出仰卧手术体位中的失效因子进行危害分析,通过手术体位改良对失效因子进行矫正,实施6个月后与改良前比较,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改良前流程存在着上肢输液通路障碍,血压、血氧监测不符,上肢肌肉紧张、手指压伤、手意外伤等失效模式,流程改进后,失效模式发生率由47.29%降至15.53%。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士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改良仰卧手术体位摆置流程,可有效地降低手术体位带来的风险,保障患全的安全舒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手术体位 风险管理 仰卧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肾镜手术两种不同体位的效果观察
17
作者 梁荣花 范瑞娟 梁凤霞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2年第8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手术2种不同体位的效果。方法选取本组256例经皮肾镜手术的患者,分为实验组(126例)和对照组(130例),术中实验组采用平卧位,对照组采用俯卧位,同时采取相同的护理措施。结果 2组患者比较,实验组出现呼吸困难、皮肤并发...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手术2种不同体位的效果。方法选取本组256例经皮肾镜手术的患者,分为实验组(126例)和对照组(130例),术中实验组采用平卧位,对照组采用俯卧位,同时采取相同的护理措施。结果 2组患者比较,实验组出现呼吸困难、皮肤并发症、神经麻痹出血、尿失禁和心理问题等不良反应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镜手术采用平卧位手术,可使患者感到安全、舒适,并有利于患者的观察及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 手术 体位 效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职护士术前访视及结果全科共享的探讨 被引量:19
18
作者 冯祖莲 林保留 +5 位作者 陈显琴 郑晓云 杨美好 冯清华 程秀娥 林雪琴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2期52-53,共2页
目的提高手术患者术前访视率和患者满意度。方法按时间段及对等原则将2 180例择期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2356例择期手术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由负责当天手术的巡回护士或器械护士于术前1d下午自行安排时间访视;观察组由访视专职护士于术... 目的提高手术患者术前访视率和患者满意度。方法按时间段及对等原则将2 180例择期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2356例择期手术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由负责当天手术的巡回护士或器械护士于术前1d下午自行安排时间访视;观察组由访视专职护士于术前1d负责访视全部手术患者,并将结果汇总通过手术室工作微信群发布,让全科护士共享访视结果。结果观察组成功访视率及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未发生因工作超时、上夜班造成失访。结论设立专职护士术前访视可有效提高成功访视率和访视质量,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患者 术前访视 专职护士 结果共享 手术室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程序化管理提升全麻状态下患者输血安全 被引量:9
19
作者 冯祖莲 陈显琴 +1 位作者 林保留 梁荣花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2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程序化管理对全麻状态下患者输血安全管理的作用。方法将程序化管理前的906例全麻状态下输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输血管理。将程序化管理后的1 032例全麻状态下输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实施程序化管理,即针对全麻状态下患者的... 目的探讨程序化管理对全麻状态下患者输血安全管理的作用。方法将程序化管理前的906例全麻状态下输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输血管理。将程序化管理后的1 032例全麻状态下输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实施程序化管理,即针对全麻状态下患者的特殊性,分解细化输血技术操作内容,逐项编入程序,建立质量控制体系,督促输血程序的执行落实。结果对照组输血缺陷发生率3.53%,观察组为0.78%,血液浪费率对照组为0.99%,观察组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全麻状态下患者输血实施程序化管理,可确保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程序化管理 输血技术 全身麻醉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何国筛 陈小雪 谭海扬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20期3306-3308,共3页
目的观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S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LBD)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近期疗效。方法选择阳江市人民医院普外科2015年1~12月收治的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患者16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EST组和联合组,每组81例,EST组采用乳头... 目的观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S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LBD)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近期疗效。方法选择阳江市人民医院普外科2015年1~12月收治的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患者16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EST组和联合组,每组81例,EST组采用乳头括约肌切开法,联合组采用SEST联合EPLB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取石成功率、平均手术时间、机械碎石使用率,同时记录出血、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记录复发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9.28±8.71)min,明显短于EST组的(50.36±10.8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一次取石成功率为90.12%,高于EST组的71.60%,机械碎石使用率、12个月复发率分别为11.11%、4.94%,低于EST组的41.98%、13.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取石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35%,明显低于EST组的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T联合EPLBD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取石成功率高,结石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 球囊扩张 难治性胆总管结石 近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