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花前胡质量对海拔梯度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罗敏 徐广 +4 位作者 谭秋生 郭瑀 邓才富 罗舜 杨永东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2年第1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白花前胡有效成分含量对海拔因子的响应规律,为前胡的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方法:设置650 m、900 m、1 200 m三个不同海拔梯度,统一种源与大田管理,于采收期每个海拔梯度采挖具有代表性的10株单株,测定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 目的:探讨白花前胡有效成分含量对海拔因子的响应规律,为前胡的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方法:设置650 m、900 m、1 200 m三个不同海拔梯度,统一种源与大田管理,于采收期每个海拔梯度采挖具有代表性的10株单株,测定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特征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海拔梯度上白花前胡甲素的达标率为50.00%~70.00%,总达标率为56.67%,900 m时达标率最高;白花前胡乙素达标率为10.00%~40.00%,总达标率为26.67%,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白花前胡甲素含量的变异系数为32.66%~42.92%,白花前胡乙素含量的变异系数为79.30%~123.12%,均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白花前胡甲素含量与乙素含量呈负相关性,且相关程度在900 m时达极显著水平。白花前胡甲素含量与海拔呈正相关,白花前胡乙素含量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海拔高度对白花前胡甲素与白花前胡乙素的含量高低、含量的变异系数,以及二者含量之间的关系均具有一定影响,相对高海拔(900 m)环境的白花前胡甲素含量高,相对低海拔(650 m)白花前胡乙素含量高,且海拔高度对白花前胡乙素含量的影响大于白花前胡甲素。基于不同产区白花前胡质量千差万别的现状,该研究对探寻前胡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对前胡的高效栽培和质量提升与控制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胡 白花前胡甲素 白花前胡乙素 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钱草药渣堆肥理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天建 竭航 +3 位作者 韩量 全健 余中莲 雷美艳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第6期93-98,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微生物菌剂对金钱草药渣堆肥理化特性的影响,为金钱草药渣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金钱草药渣为研究对象,分别添加5种商品发酵菌剂,采用条垛式堆肥系统进行堆肥试验,分析堆肥过程中温度、有机质、N、P、K、pH、重金... 目的:研究不同微生物菌剂对金钱草药渣堆肥理化特性的影响,为金钱草药渣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金钱草药渣为研究对象,分别添加5种商品发酵菌剂,采用条垛式堆肥系统进行堆肥试验,分析堆肥过程中温度、有机质、N、P、K、pH、重金属等的变化规律。结果:有机肥完全腐熟后有机质含量在61.47%~70.06%之间,N含量在2.58%~3.35%之间,P_(2)O_(5)含量在0.54%~0.79%之间,K_(2)O含量在1.74%~2.28%之间,总养分含量在5.20%~5.88%之间,pH在7.01~7.35。该研究所用发酵剂均可腐熟金钱草药渣,发酵结束后药渣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有机肥料》(NY525-2012)中的要求。结论:金钱草药渣有机质含量高,钾元素含量丰富,腐熟周期短,肥料转化率高,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钱草药渣 发酵 理化特性 有机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3种淫羊藿叶片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巧玲 任明波 +4 位作者 曹然 安杰 杨小玉 章文伟 李品明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期43-53,共11页
了解3种淫羊藿内生细菌群落的结构和组成,为淫羊藿内生菌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提供参考。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粗毛淫羊藿、箭叶淫羊藿及巫山淫羊藿新叶和老叶内生细菌群落的结构和组成。3种淫羊藿叶片内生细菌群落组成... 了解3种淫羊藿内生细菌群落的结构和组成,为淫羊藿内生菌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提供参考。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粗毛淫羊藿、箭叶淫羊藿及巫山淫羊藿新叶和老叶内生细菌群落的结构和组成。3种淫羊藿叶片内生细菌群落组成结果显示,门水平的优势菌群主要包括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优势菌属主要为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鞘氨醇单孢菌属(Sphingomonas)、放线孢菌属(Actinomycetospora)、Kroppenstedtia属、泛菌属(Pantoea)及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等。各样品的优势菌属(相对丰度>5%)存在一定差异,如在粗毛淫羊藿样品中甲基杆菌属、鞘氨醇单孢菌属相对丰度较其他样品高(相对丰度不足2%),而Kroppenstedtia属在箭叶淫羊藿样品中的相对丰度较高,乳杆菌属、魏斯式菌属(Weissella)、马赛菌属(Massilia)和泛菌属的相对丰度则在巫山淫羊藿样品中较高;同时,3种淫羊藿新叶和老叶内生细菌群落组成也存在差异,甲基杆菌属、鞘氨醇单孢菌属、Kroppenstedtia属和马赛菌属在老叶中的相对丰度较高,而乳杆菌属、魏斯式菌属和泛菌属在新叶中相对丰度较高,这些结果达到高度一致。优势益生菌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促进土壤有机物的分解、合成多种次级代谢产物、诱导作物对病原微生物的抗性等方面。不同种淫羊藿叶片内生细菌群落组成不同,同种淫羊藿的新叶和老叶的内生细菌群落结构也存在差异。该研究首次分析了淫羊藿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为进一步研究淫羊藿内生细菌微生态及功能菌株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高通量测序 叶片 内生细菌 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产川党参药材质量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丹 邹艳 +3 位作者 刘艳 徐广 朱晓富 邓才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68-1672,共5页
目的分析渝产川党参药材质量差异性。方法测定各产区药材总多糖、党参炔苷含量,总多糖进行聚类分析,药材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重庆云阳上坎乡、重庆奉节太和乡、重庆巫山红椿乡、重庆南川区归为一类,重庆奉节吐祥镇归为一类,重庆云阳... 目的分析渝产川党参药材质量差异性。方法测定各产区药材总多糖、党参炔苷含量,总多糖进行聚类分析,药材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重庆云阳上坎乡、重庆奉节太和乡、重庆巫山红椿乡、重庆南川区归为一类,重庆奉节吐祥镇归为一类,重庆云阳桑坪镇归为一类。同一产区不同土壤栽培并未归为一类,药材整体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栽培的环境和土壤对主产区药材质量有一定的影响。结论在各主产区栽培种植川党参时,要找到适宜土壤进行栽培,以期提高药材的整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 党参炔苷 总多糖 重庆 化学模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花黄精白绢病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5
作者 韩凤 黄靖 +3 位作者 章文伟 林茂祥 肖忠 宋旭红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44-2253,共10页
为明确多花黄精白绢病病原菌的种类及生物学特性,筛选适宜的杀菌剂,本研究从重庆市南川区采集多花黄精白绢病病株,采用菌核分离法,分离纯化得到多花黄精白绢病病原菌菌株BJB,依据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病... 为明确多花黄精白绢病病原菌的种类及生物学特性,筛选适宜的杀菌剂,本研究从重庆市南川区采集多花黄精白绢病病株,采用菌核分离法,分离纯化得到多花黄精白绢病病原菌菌株BJB,依据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病原菌种类,通过生物学试验明确病原菌的适宜生长条件,并通过室内药效试验筛选适宜杀菌剂。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纯化得到的白绢病病原菌菌株BJB为罗耳阿太菌(Athelia rolfsii)。多花黄精白绢病病原菌的适宜生长条件为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温度25℃,pH值4,碳源蔗糖,氮源硝酸钠,暗培养。多花黄精白绢病病原菌菌丝和菌核的致死温度分别为45℃和55℃。杀菌剂戊唑醇对多花黄精白绢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半抑制浓度(EC_(50))为0.420μg/mL;咯菌腈、萎锈灵和嘧菌酯的抑制效果其次,EC_(50)分别为1.750μg/mL、1.991μg/mL和2.940μg/mL。本研究结果为多花黄精白绢病病害的诊断与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白绢病 病原菌 罗耳阿太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苍术菌核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6
作者 李娟 黄靖 +3 位作者 宋旭红 林茂祥 肖忠 韩凤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1期81-84,88,共5页
为明确茅苍术菌核病种类和系统发育学特征,从茅苍术种植基地采集感病植株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验证及再分离培养,采用形态学观察及ITS、G3PDH和HPS603个基因核酸序列分析对所采集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根... 为明确茅苍术菌核病种类和系统发育学特征,从茅苍术种植基地采集感病植株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验证及再分离培养,采用形态学观察及ITS、G3PDH和HPS603个基因核酸序列分析对所采集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根据形态学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经致病性测定及现代分子鉴定,可以确定引起重庆茅苍术菌核病的病原菌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且茅苍术是核盘菌的新寄主。本研究结果可为茅苍术菌核病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苍术菌核病 病原菌 核盘菌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肥施用量对白花前胡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郭瑀 徐广 +3 位作者 罗敏 谭秋生 罗舜 邓才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9-333,共5页
目的提高栽培白花前胡产量和品质,解决市场上前胡供不应求且指标成分不达标的问题。方法采用大田实验,分别研究施氮(N136.8、N273.6、N3110.4 kg/hm^(2))、施磷(P124、P248、P372 kg/hm^(2))、施钾(K141.6、K283.2、K3124.8 kg/hm^(2))... 目的提高栽培白花前胡产量和品质,解决市场上前胡供不应求且指标成分不达标的问题。方法采用大田实验,分别研究施氮(N136.8、N273.6、N3110.4 kg/hm^(2))、施磷(P124、P248、P372 kg/hm^(2))、施钾(K141.6、K283.2、K3124.8 kg/hm^(2))对产量及前胡甲素、前胡乙素、浸出物、植株养分、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与不施肥相比,合理施肥可提高根际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促进根部生物量增加,防止地上部徒长,增加根部氮、磷、钾含量,提高前胡甲素和前胡乙素含量,稳定浸出物含量。其中,P1、K2处理分别提高前胡乙素含量至0.32%、0.26%,达到了2020年版《中国药典》相关要求。结论合理施用磷、钾肥可提高前胡产量及品质,两者适宜施用量分别为24、83.2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前胡 施肥 产量 指标成分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型白花前胡质量形成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郭瑀 徐广 +5 位作者 罗舜 罗敏 杨丹 谭秋生 杨永东 邓才富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1-690,共10页
为明确不同栽培型白花前胡的代谢差异,揭示质量形成机制,为前胡种质挖掘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该研究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HPLC-MS/MS),对同一产地、同一时期的6种栽培型前胡(YS、H、LZ、LY、LX、Z)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 为明确不同栽培型白花前胡的代谢差异,揭示质量形成机制,为前胡种质挖掘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该研究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HPLC-MS/MS),对同一产地、同一时期的6种栽培型前胡(YS、H、LZ、LY、LX、Z)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单变量统计分析等方法筛选不同栽培型前胡的差异代谢物,根据质荷比、数据库KEGG、相关文献、相关性分析确定与质量形成相关的潜在标志代谢物,识别代谢途径,分析质量形成过程。结果表明,6种栽培型前胡代谢物存在明显差异,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得到571、465种差异代谢物。其中,与质量形成相关的潜在标志代谢物22种,涉及苯丙烷生物合成、植物激素的生物合成及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等9种潜在靶向代谢通路。与YS型相比,各栽培型前胡中与苯丙烷生物合成相关的补骨脂素、欧前胡素、鲁望桔内酯下降,7-羟基香豆素、秦皮乙素、二氢欧山芹素、茉莉酸升高;其他代谢途径的2-琥珀酰苯甲酸酯、独活属醇、L-酪氨酸下降,以Z、H型的变化最大。因此,合理调控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径是栽培型前胡质量提升的关键机制之一,Z、H型具有更优的质量形成代谢过程可用于前胡优质种质的筛选与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胡 栽培型 标志代谢物 质量形成 代谢组学
原文传递
不同类型白花前胡品质与养分吸收及根系生长的关系
9
作者 郭瑀 徐广 +3 位作者 杨丹 谭秋生 杨永东 邓才富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12期27-34,共8页
目的:明确不同类型白花前胡品质差异,揭示前胡品质形成的根系内源机理,为前胡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白花前胡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随机区组设计,研究6种类型前胡的产量、指标成分、养分含量及根系形态的差异,分析品... 目的:明确不同类型白花前胡品质差异,揭示前胡品质形成的根系内源机理,为前胡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白花前胡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随机区组设计,研究6种类型前胡的产量、指标成分、养分含量及根系形态的差异,分析品质与养分吸收及根系生长的关系。结果:6种前胡(YS、LY、LX、LZ、Z、H)的品质具有很大差异。产量以H型最高,达36.00g/株,YS型最低。白花前胡甲素除YS型外,均合格;乙素仅Z、H型合格;浸出物和总灰分在6种类型中均合格。大、中、微量养分含量分别以氮、钙、铁为最高,产量与氮显著负相关,指标成分与钾显著正相关、与钙、铁等显著负相关;根系形态与产量和指标成分显著正相关,且与磷、钾、钙、镁等养分显著相关。与其他类型相比,H型中微量养分含量最低,磷、钾含量最高,根系形态具有一定优势。结论:前胡通过增加磷钾吸收、控制中微量矿质养分吸收和膨大根系、形成更多须根、构建更优根系形态,实现品质优化。H型品质更佳,根系养分吸收和生长更优,未来可用于优质种质的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前胡 类型 品质 养分 根系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温度和“发汗”时间对玄参指标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罗敏 谭秋生 +4 位作者 罗舜 徐广 邓才富 章文伟 任小强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923-2925,共3页
目的研究干燥温度、"发汗"时间对玄参质量的影响,优选产地加工条件参数。方法设置不同干燥温度、"发汗"时间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哈巴苷、哈巴俄苷及其总量为指标综合分析影响作用。结果在实验范围内,哈巴苷... 目的研究干燥温度、"发汗"时间对玄参质量的影响,优选产地加工条件参数。方法设置不同干燥温度、"发汗"时间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哈巴苷、哈巴俄苷及其总量为指标综合分析影响作用。结果在实验范围内,哈巴苷含量与总量随干燥温度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变化,哈巴俄苷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三者均以60℃烘干含量最高;随"发汗"天数增加,哈巴苷含量与总量升高,哈巴俄苷含量降低;哈巴苷含量与"发汗"天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哈巴俄苷与其呈负相关关系,总量与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未"发汗"玄参相较,"发汗"后哈巴苷含量升高,总量整体升高,仅在60℃时略降低;哈巴俄苷含量在40℃和70℃时升高,50℃和60℃时降低。结论"发汗"玄参质量优于未"发汗"玄参,干燥温度与"发汗"天数对玄参质量具有显著影响,以"发汗"6 d,60℃烘干为佳。为玄参产地加工技术规范与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参 发汗 哈巴苷 哈巴俄苷
原文传递
麝香不同成熟阶段化学成分变化规律 被引量:5
11
作者 竭航 张承露 +3 位作者 曾德军 赵贵军 封孝兰 雷美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索不同成熟阶段麝香中化学成分变化规律。方法通过“活麝取香”法采集不同成熟阶段麝香,测定含水量,并通过GC-MS分析其主要成分含量变化规律。结果6月底麝香平均含水量为55.921%,高于10月底的36.029%(P<0.05)。从6月到8月和10... 目的探索不同成熟阶段麝香中化学成分变化规律。方法通过“活麝取香”法采集不同成熟阶段麝香,测定含水量,并通过GC-MS分析其主要成分含量变化规律。结果6月底麝香平均含水量为55.921%,高于10月底的36.029%(P<0.05)。从6月到8月和10月,麝香中成分种类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6月底麝香中检测到55种成分,低于8月底(P<0.05)。8月底麝香中酮类占大多数,而10月底麝香中烷烃类和酮类较多。在6月底麝香中没有检测到麝香酮和8-环十六烯-1-酮,而8月底和10月底麝香中其相对含量较高。结论麝香酮及8-环十六烯-1-酮的生成很有可能是在林麝分泌香液后的成熟过程中产生,从而造成了在初香液并不具备麝香特有的香味,而是具有浓烈的腥臭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 成熟阶段 化学成分 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柱黄连根腐病发生的相关生态因子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成前 余中莲 +4 位作者 杨娟 雷美艳 全健 杨天建 宋旭红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0-166,共7页
为明确石柱黄连根腐病发生的生态条件、危害特点和防治对策,对67块石柱黄连地块的海拔、土壤质地类型、植被类型、坡度、荫蔽度、黄连耕作制度、生长年限等生态因子与根腐病发病情况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测定了几种杀菌剂对黄连根腐病的... 为明确石柱黄连根腐病发生的生态条件、危害特点和防治对策,对67块石柱黄连地块的海拔、土壤质地类型、植被类型、坡度、荫蔽度、黄连耕作制度、生长年限等生态因子与根腐病发病情况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测定了几种杀菌剂对黄连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黄连根腐病的发生程度与土壤质地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290,与耕作制度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503;轮作8年地块以3%甲霜·噁霉灵AS处理对黄连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为48.38%;轮作5年地块以75%百菌清WP处理对黄连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为52.07%;而连作地以50%多菌灵WP+80%代森锰锌WP(1∶1)混合药剂处理对黄连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为33.34%。综上所述,选择沙壤或壤土且间隔8年以上轮作黄连,结合化学防治可有效控制黄连根腐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根腐病 生态因子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成熟阶段麝香中微生物区系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竭航 赵贵军 +4 位作者 曾德军 封孝兰 张承露 梁正杰 雷美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4448-4453,共6页
名贵中药麝香呈深棕色,并散发浓郁的香气,而未成熟的麝香则为白色且具有腥臭味。鉴于微生物区系在气味物质的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通过“活麝取香”法无菌采集3个不同成熟阶段的麝香,然后采用二代测序法对麝香样品中微生物区... 名贵中药麝香呈深棕色,并散发浓郁的香气,而未成熟的麝香则为白色且具有腥臭味。鉴于微生物区系在气味物质的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通过“活麝取香”法无菌采集3个不同成熟阶段的麝香,然后采用二代测序法对麝香样品中微生物区系进行检测。结果表明,6月底(初香液)、8月底(成熟中)和10月底(成熟)麝香样品平均OTUs数量分别为47 116. 00±1 567. 24(SE),52 009. 00±8 958. 75(SE),50 004. 67±4 135. 57(SE)。微生物群落主要为细菌,3个阶段麝香中细菌的质量分数分别为98. 82%,99. 95%,99. 58%,物种注释共获得52个门、418个属。Firmicutes在8月底麝香和10月底麝香中丰度最高,分别占32. 75%,39. 19%,而6月底麝香中丰度最高的则为Proteobacteria(49. 14%)。PICRUSt分析揭示,6月底麝香中的细菌功能主要与分泌功能密切相关,而8月底和10月底麝香中微生物主要涉及到氨基酸等物质代谢,这与林麝的泌香生理过程一致。鉴于此,厚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等细菌很有可能参与到麝香的物质转化过程中来。该研究首次开展了不同成熟阶段麝香中微生物区系的研究,为该方向的下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麝香 成熟阶段 微生物区系
原文传递
不同方法炮制白芷及模拟胃肠道耐受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丹 邹艳 +3 位作者 徐广 张万超 邓才富 罗川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918-2921,共4页
根据古籍医书及文献报道,研究不同辅料盐、醋、酒对白芷进行蒸制、炒制,并对总香豆素含量变化,HPLC分析异欧前胡素、欧前胡素含量变化,同时研究各炮制品在模拟胃肠道中的耐受性。分别用盐蒸、盐炒、醋蒸、醋炒、酒蒸、酒炒方法炮制白芷... 根据古籍医书及文献报道,研究不同辅料盐、醋、酒对白芷进行蒸制、炒制,并对总香豆素含量变化,HPLC分析异欧前胡素、欧前胡素含量变化,同时研究各炮制品在模拟胃肠道中的耐受性。分别用盐蒸、盐炒、醋蒸、醋炒、酒蒸、酒炒方法炮制白芷,甲醇超声提取各炮制品,HPLC分析炮制后化学成分变化,采用岛津液相LC-20A,C18色谱柱(5μm, 4.6mm×150mm),检测波长254nm,甲醇:水(65:35),流速1mL/min,柱温35℃,进样量10μL。通过液相色谱图及峰面积分析,白芷对照药材液相色谱图特征峰1号、2号、3号峰面积占94%,而酒蒸白芷液相色谱图1号、2号、3号峰面积占75%,推测1号峰欧前胡素和3号峰附近出现的小峰,可能为三个特征峰炮制转化香豆素类化合物。白芷药材及其炮制品在模拟肠液中较稳定,在模拟胃液中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不稳定,其转化机制和转化条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炮制 欧前胡素 异欧前胡素 模拟胃肠道耐受性
原文传递
氮磷钾肥配施对前胡产量和品质的动态影响
15
作者 郭瑀 徐广 +4 位作者 罗舜 罗敏 谭秋生 杨永东 邓才富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9-176,共8页
研究氮、磷、钾肥配施对前胡产量和指标成分积累规律的影响,为前胡高效施肥和提产提质提供理论依据。以白花前胡为材料,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氮(N用量分别为0、36.8、73.6 kg/hm~2)、磷(P_(2)O_(5)用量分... 研究氮、磷、钾肥配施对前胡产量和指标成分积累规律的影响,为前胡高效施肥和提产提质提供理论依据。以白花前胡为材料,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氮(N用量分别为0、36.8、73.6 kg/hm~2)、磷(P_(2)O_(5)用量分别为0、24、48 kg/hm~2)、钾(K_(2)O用量分别为0、41.6、83.2 kg/hm~2)配施对前胡产量、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浸出物、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及根部养分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合理配施可提升根际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增加根部氮、磷、钾积累量,促进产量增加,提高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浸出物含量。配施后,前胡品质在12月下旬最佳。此时,前胡在T5处理(N 36.8 kg/hm~2,P_(2)O_(5)48 kg/hm~2,K_(2)O 0 kg/hm~2)下3种指标成分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相关要求,且生物量达到32.54 g/株,与不施肥相比增加了49.95%。前胡的适宜配施方式为少施氮肥、适量增施磷肥,适宜收获时期为12月下旬,适宜氮磷配施用量为施氮量36.8 kg/hm~2,施磷量48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胡 配施 产量 品质 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重楼栽培和种子处理技术专利信息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万超 罗敏 +3 位作者 章文伟 易思荣 梁正杰 李娟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02-1004,共3页
目的:为重楼栽培和种子处理技术专利申请及重楼资源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数据库,以"重楼""七叶一枝花"为关键词,检索时间自1985年起,截止到2015年3月31日;以重楼栽培和种子处理技术专利... 目的:为重楼栽培和种子处理技术专利申请及重楼资源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数据库,以"重楼""七叶一枝花"为关键词,检索时间自1985年起,截止到2015年3月31日;以重楼栽培和种子处理技术专利为研究对象,从专利的申请量和地区构成、申请人的分布和法律状态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获取的54件重楼栽培方面专利申请中,云南19件,四川9件,湖北8件,安徽5件,湖南4件,贵州3件,江西2件,福建、山西、江苏、广西各1件;授权专利18件,维持3年以上的专利13件,其中有1件专利进行权利转移;从专利无权因素上分析,未缴纳年费而放弃专利权有6件,其中1件驳回,5件视为撤回;从申请人主体类型分析,企业24件,高校15件,科研院所8件,其他7件。24件企业专利涉及21家企业,表明申请主体分散,未形成保护网。结论:专利申请以云南地区为主,存在专利申请总量少、撰写质量不高、专利转化少等问题。建议采取规划化人工种植技术、提升专利申请文件质量、重视专利运营及成果转化等措施,以保护重楼资源及促进其产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 栽培 种子处理 专利 知识产权
原文传递
不同产地白术ITS2条形码遗传多样性与关键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雷美艳 蒲盛才 +4 位作者 杨天建 余中莲 杨娟 全健 杨成前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294-3302,共9页
为探索不同产地白术的遗传多样性及白术根茎、株高、叶形等关键农艺性状与ITS2条形码的关系,本研究收集了7个产区的白术根茎、种子和选种植株,共66份样品,通过提取白术药材DNA,PCR扩增ITS2序列并测序。并将ITS2序列与根茎形态、株高、... 为探索不同产地白术的遗传多样性及白术根茎、株高、叶形等关键农艺性状与ITS2条形码的关系,本研究收集了7个产区的白术根茎、种子和选种植株,共66份样品,通过提取白术药材DNA,PCR扩增ITS2序列并测序。并将ITS2序列与根茎形态、株高、叶形等指标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白术ITS2序列比对后长度为229 bp,种内K2P遗传距离为0~0.013,共获得5种单倍型,其中A1和A2单倍型的频率分别为78.79%和13.64%,是频率最高的两种,分布范围最广,代表了绝大部分产地白术ITS2这个片段的遗传特征。单倍型与根茎性状或是栽培类型没有一一对应关系,但不同栽培类型,各单倍型出现的频率不同,狭叶类型比阔叶类型白术群体有更加丰富的变异。本研究发现,通过ITS2条形码技术与白术优株选育技术相结合,可以提高选种育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DNA 条形码 ITS2 农艺性状
原文传递
卷丹多倍体新品种‘渝百合1号’的培育 被引量:5
18
作者 雷美艳 杨利平 +4 位作者 杨天建 符勇耀 韩量 全健 蒲盛才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4714-4724,共11页
卷丹是中国3大药食兼用百合品种之一,具有适应性强、抗病和耐寒等优势。近年来卷丹品种存在不断退化和品质下降的现象,亟待培育新品种。本研究用秋水仙素诱变离体卷丹小鳞茎,获得稳定的变异株系,然后对各株系进行产量评价、营养评价及... 卷丹是中国3大药食兼用百合品种之一,具有适应性强、抗病和耐寒等优势。近年来卷丹品种存在不断退化和品质下降的现象,亟待培育新品种。本研究用秋水仙素诱变离体卷丹小鳞茎,获得稳定的变异株系,然后对各株系进行产量评价、营养评价及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诱导获得3个稳定的变异株系,染色体在5倍体到6倍体之间,属于非整倍型嵌合体;通过产量性状优选,JD-h-12在鳞茎更新重量和纵径均优于原始材料和其他多倍体系列;JD-h-12鳞茎营养成分较高,其中淀粉、总氨基酸、总多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30.29%、11.91%、12.92%和0.092%,总生物碱含量较低,仅为0.002%;在抗病性方面,JD-h-12为炭疽病中抗品种,枯萎病的高抗品种。JD-h-12这个株系综合性状较优,2019年12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并命名为‘渝百合1号’。培育百合新品种,对丰富食用百合种类,提高百合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 多倍体 ‘渝百合1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