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肿瘤术后并发症风险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29
1
作者 邓燕宏 牟林 王国碧 《河北医学》 CAS 2013年第2期298-299,共2页
目的:探讨脑肿瘤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脑肿瘤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2例,观察组58例,两组患者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的全面护理。统计两组患者并... 目的:探讨脑肿瘤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脑肿瘤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2例,观察组58例,两组患者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的全面护理。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约有10.34%的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的比例,而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达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80.95%的比例。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肿瘤术后面临诸多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但是通过人性化的全面护理可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优化护患关系,在临床中可以作为一种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手术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激酶抑制剂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娄四龙 戴勤弼 毛德强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Rho激酶抑制剂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脑血管痉挛(CVS)的治疗效果。方法58例tSAH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Rho激酶抑制剂组,采用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TCD)探测治疗前、治疗后(3d、5d、12d)大脑中... 目的探讨Rho激酶抑制剂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脑血管痉挛(CVS)的治疗效果。方法58例tSAH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Rho激酶抑制剂组,采用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TCD)探测治疗前、治疗后(3d、5d、12d)大脑中动脉血流(MCA)速度变化来分析判断Rho激酶抑制剂对tSAH后CVS的治疗效果。结果Rho激酶抑制剂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有效率81.16%,对照组41.69%。两组治疗前TCD检查MCA均轻度升高。Rho激酶抑制剂组治疗后(3、5、12d)MCA峰值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Rho激酶抑制剂能明显缓解tSAH后延迟性CVS的发生,改善临床症状。TCD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期诊断、监测CVS的发生有实用价值。Rho激酶抑制剂为临床神经外科防止tSAH后CVS提供一个新的治疗方法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RHO激酶抑制剂 脑血管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E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相关研究
3
作者 阮健 孙晓川 戴勤弼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4-637,共4页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基因(apolipoprotein E,APOE)启动子区多态性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101例SAH患者,测...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基因(apolipoprotein E,APOE)启动子区多态性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101例SAH患者,测定APOE启动子区多态性;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评定SAH患者出血后的CVS程度;对APOE启动子区多态性与CVS等临床资料分别进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01例SAH患者中,-219T等位基因携带者的CVS发生率显著高于-219G等位基因携带者(P=0.024);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219T是发生CVS的危险因素。结论:APOE启动子区-219T等位基因是SAH患者发生CVS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 启动子 基因多态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胶质瘤术后放疗联合同步超选动脉化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4
作者 毛德强 潘玲 +4 位作者 戴勤弼 娄四龙 卞伟 陈杰 阮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59-761,共3页
目的:评价脑胶质瘤术后放疗联合同步超选动脉化疗治疗脑胶质瘤的疗效。方法:对29例脑胶质细胞瘤患者行肿瘤全切或大部切除术后予以三维适形放疗,总剂量DT 60 Gy/4-6周,并同步于术后10-15 d(平均12 d)开始行超选介入动脉灌注尼莫司汀... 目的:评价脑胶质瘤术后放疗联合同步超选动脉化疗治疗脑胶质瘤的疗效。方法:对29例脑胶质细胞瘤患者行肿瘤全切或大部切除术后予以三维适形放疗,总剂量DT 60 Gy/4-6周,并同步于术后10-15 d(平均12 d)开始行超选介入动脉灌注尼莫司汀(Nimustine hydrochoride,ACNU)化疗,每4周1次,每次2.5 mg/kg,共进行4-6次化疗结束。与25例术后放疗+静脉化疗患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放疗联合同步超选动脉化疗组总有效率(肿瘤消失+肿瘤明显缩小)为75.8%,与术后放疗联合同步静脉化疗组相比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脑胶质瘤术后行放疗联合同步超选动脉化疗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脑胶质瘤的手段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介入化疗 三维适形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组织块培养药敏试验指导下脑胶质瘤化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毛德强 潘玲 +3 位作者 戴勤弼 娄四龙 陈杰 阮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3390-3393,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组织块培养药敏试验(tissue culture-end point staining-computer image analysis,TE-CIA)指导下脑胶质瘤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例根据TECIA检测结果进行化疗的疗效,与25例无药敏试验指导的化疗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在药... 目的探讨体外组织块培养药敏试验(tissue culture-end point staining-computer image analysis,TE-CIA)指导下脑胶质瘤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例根据TECIA检测结果进行化疗的疗效,与25例无药敏试验指导的化疗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在药敏试验敏感的22例患者中,化疗客观有效率为77.3%,疾病控制率为86.4%;25例无药敏试验的化疗患者中,客观有效率为44.0%,疾病控制率为52.0%。TECIA指导下化疗患者与无药敏指导化疗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CIA对于脑胶质瘤化疗药物的选择、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提高脑胶质瘤的化疗效果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体外组织块培养药敏试验 抗肿瘤化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股动脉穿刺颈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脑胶质瘤58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杰 戴勤弼 +3 位作者 娄四龙 毛德强 卞伟 阮健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961-2962,共2页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穿刺颈内动脉灌注尼莫司汀化疗治疗脑胶质瘤的效果。方法对58例脑胶质瘤(Ⅱ~Ⅳ级)患者于术后10~15d行经股动脉穿刺颈内动脉灌注盐酸尼莫司汀,每次2.5mg/kg+生理盐水100mL,灌注时间2h,化疗后给予抗炎对症处理,2~3周...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穿刺颈内动脉灌注尼莫司汀化疗治疗脑胶质瘤的效果。方法对58例脑胶质瘤(Ⅱ~Ⅳ级)患者于术后10~15d行经股动脉穿刺颈内动脉灌注盐酸尼莫司汀,每次2.5mg/kg+生理盐水100mL,灌注时间2h,化疗后给予抗炎对症处理,2~3周后行第2次化疗,完成4~6次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结果随访0.5~3年,显效(CR)11例(19.0%);有效(PR)25例(43.1%);无变化(SD)20例(34.5%);恶化(PD)2例(3.4%)。中位生存期为20.8个月。结论经股动脉穿刺颈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术后脑胶质瘤安全、可靠,明显延长了生命,改善了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股动脉 颈内动脉 灌注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9份人脑胶质瘤组织体外培养的药敏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卞伟 戴勤弼 +1 位作者 童建国 阮健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2452-2453,2455,共3页
目的通过对5种常用脑胶质瘤化疗药物的体外组织培养药敏检测结果分析来选择适当药物进行个体化化疗,选择一种针对性强的化疗药物作为脑胶质瘤术后的辅助治疗。方法对59份手术取得的新鲜胶质瘤组织进行体外组织培养化疗药物敏感性测定,... 目的通过对5种常用脑胶质瘤化疗药物的体外组织培养药敏检测结果分析来选择适当药物进行个体化化疗,选择一种针对性强的化疗药物作为脑胶质瘤术后的辅助治疗。方法对59份手术取得的新鲜胶质瘤组织进行体外组织培养化疗药物敏感性测定,所选药物为脑肿瘤常用化疗药物洛莫司汀(CCNU)、福莫司汀(FCNU)、替尼泊甙(VM26)、尼莫司汀(ACNU)及替莫唑胺(TMZ)。比较5种化疗药物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差异,并分析药物敏感性与患者临床资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CNU的敏感性与VM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明显优于其他3种药。患者性别、年龄均对药物敏感性无显著性影响;各种药物的敏感性与病理分级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不同个体的胶质瘤标本对同一药物及同一个体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很大,脑胶质瘤化疗应优先选择以ACNU为主的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肿瘤药物敏感试验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胶质瘤介入化疗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吉佳 张照莉 《华夏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156-158,共3页
胶质瘤是神经系统原发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与病死率位居脑肿瘤之首。尽管近年来有许多新型的诊疗手段,但是胶质瘤患者的病死率仍较高,术后5年的生存率不足10%。由于其浸润性生长方式,压迫并损害周围组织,致使中枢神经系统受损,... 胶质瘤是神经系统原发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与病死率位居脑肿瘤之首。尽管近年来有许多新型的诊疗手段,但是胶质瘤患者的病死率仍较高,术后5年的生存率不足10%。由于其浸润性生长方式,压迫并损害周围组织,致使中枢神经系统受损,造成严重神经功能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胶质瘤 介入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单克隆抗体对侵袭性垂体腺瘤裸鼠皮下移植瘤的作用
9
作者 娄四龙 戴勤弼 +2 位作者 毛德强 霍钢 廖正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004-2007,共4页
目的探讨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及其不同浓度单克隆抗体(bFGF-Mab)的方法对裸鼠人侵袭性垂体腺瘤移植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50只人侵袭性垂体腺瘤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 目的探讨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及其不同浓度单克隆抗体(bFGF-Mab)的方法对裸鼠人侵袭性垂体腺瘤移植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50只人侵袭性垂体腺瘤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按区组随机排列方法分成bFGF组,30、20、10μg/ml 3个抗体浓度的bFGF-Mab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不同处理后8周终止实验,每周测量肿瘤体积,绘制移植瘤体积曲线;对移植瘤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31的表达,以计算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与对照组、bFGF组比较,bFGF-Mab组对移植瘤的生长及肿瘤血管生成有明显抑制作用,以30μg/ml组的抑瘤率(55.71%)最高(P<0.01);bFGF-Mab各浓度组肿瘤组织中MVD均明显下降,30μg/ml组(3.36±1.26)下降最明显(P<0.01)。结论 bFGF-Mab处理后对裸鼠侵袭性垂体腺瘤皮下移植瘤具有较强的体内抑瘤效应,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活性及肿瘤血管生成而达到抑制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垂体腺瘤 bFGF-Mab 抑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8例脑恶性胶质瘤术后放化疗疗效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0
作者 娄四龙 戴勤弼 童建国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3-445,共3页
目的观察脑恶性胶质瘤术后同步选择性动脉灌注尼莫司汀(ACNU)联合三维适形放疗与单纯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生存率及安全性比较。方法治疗组为脑恶性胶质瘤28例经开颅显微手术后同步选择性动脉灌注ACNU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照组为脑恶... 目的观察脑恶性胶质瘤术后同步选择性动脉灌注尼莫司汀(ACNU)联合三维适形放疗与单纯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生存率及安全性比较。方法治疗组为脑恶性胶质瘤28例经开颅显微手术后同步选择性动脉灌注ACNU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照组为脑恶性胶质瘤30例术后单纯三维适形放疗。结果同步放化疗组脑恶性胶质瘤治疗CR、PR高于对照组(P〈0.05),生存期也长于对照组(P〈0.05),其不良反应小、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显微手术后同步选择性动脉灌注ACNU联合适形放疗治疗脑恶性胶质瘤疗效较好,有望成为目前脑恶性胶质瘤的常规治疗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动脉灌注 适形放疗 尼莫司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