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骨肿瘤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策略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林锋 王顺利 +1 位作者 史迎宾 杨延良 《临床误诊误治》 2016年第2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常见恶性骨肿瘤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为正确诊断恶性骨肿瘤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接诊的来自不同地区曾误诊的恶性骨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5例,均在外院首诊时误诊,误诊时间2-16周,平均4周,误诊... 目的探讨常见恶性骨肿瘤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为正确诊断恶性骨肿瘤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接诊的来自不同地区曾误诊的恶性骨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5例,均在外院首诊时误诊,误诊时间2-16周,平均4周,误诊为良性骨肿瘤5例,炎性病变及腰椎间盘突出症各4例,创伤性骨折2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灶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确诊为骨盆转移癌、肱骨骨肉瘤、肱骨转移癌、股骨近端Ewing肉瘤、神经母细胞瘤、股骨远端转移癌、股骨远端软骨肉瘤、腰3椎体转移癌、骶骨肿瘤、股骨近端骨肉瘤、股骨远端滑膜肉瘤、第二掌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及胫骨近端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各1例;胫骨上段骨肉瘤2例。1例神经母细胞瘤及3例转移癌放弃治疗,余11例分别给予辅助及新辅助化学治疗2个周期后采取肿瘤切除、功能重建8例,截肢3例;术后继续辅助化学治疗4-6个周期,随访6-20个月,1例功能重建术后3个月局部复发,再次手术截肢,1例骨肉瘤肺部转移死亡,余患者肢体功能重建和截肢后佩戴假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临床表现多样性、肿瘤学专业知识匮乏及医技检查局限性是导致恶性骨肿瘤误诊的主要原因。临床遇及疑似恶性骨肿瘤患者,需在详细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支持基础上,及早由肿瘤专科医师诊治,以减少或避免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误诊 椎间盘移位 腰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与术后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18
2
作者 杨延良 王顺利 史炎鑫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4期469-472,共4页
目的探讨开展抗菌药物规范化管理对骨科术后感染率的影响。方法统计分析该院2009年、2014年骨科Ⅰ类切口无植入物手术和闭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术后感染情况。结果 2009年和2014年上述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 目的探讨开展抗菌药物规范化管理对骨科术后感染率的影响。方法统计分析该院2009年、2014年骨科Ⅰ类切口无植入物手术和闭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术后感染情况。结果 2009年和2014年上述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59.05%、2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9年和2014年闭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分别为2.45 d±0.37 d、1.55 d±0.4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9年和2014年手术时间>2 h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高于手术时间<2 h的患者(P<0.05),但术后感染率仍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骨科Ⅰ类切口无植入内固定物手术和闭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并不会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规范化的短程用药与长时间用药方案在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疗效上无明显差异;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在Ⅰ类切口手术时要严格掌控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用药 I类切口手术 术后感染 骨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骨盆内固定系统在骶骨肿瘤切除功能重建中的应用
3
作者 史迎宾 《临床研究》 2016年第6期105-105,共1页
目的:探讨腰椎骨盆内固定系统在骶骨肿瘤切除功能重建中的应用。方法对2008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例骶骨肿瘤患者进行边缘性切除并应用腰椎骨盆内固定系统进行功能重建。结果术后及随访中X线片显示内固定稳定、可靠,未见螺钉拔出及... 目的:探讨腰椎骨盆内固定系统在骶骨肿瘤切除功能重建中的应用。方法对2008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例骶骨肿瘤患者进行边缘性切除并应用腰椎骨盆内固定系统进行功能重建。结果术后及随访中X线片显示内固定稳定、可靠,未见螺钉拔出及断定现象,并未见腰椎下沉等腰椎不稳现象,临床疗效满意。结论应用腰椎骨盆内固定系统进行腰骶部坚强固定可以达到稳定脊柱,并维持骨盆后方稳定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肿瘤 腰椎骨盆内固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治疗良性骨肿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马海龙 范丛亮 海国栋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2期88-88,共1页
目的探究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治疗良性骨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3例良性骨肿瘤患者,对其采用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所有患者患肢功能均恢复良好,且未... 目的探究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治疗良性骨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3例良性骨肿瘤患者,对其采用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所有患者患肢功能均恢复良好,且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治疗优良率为90.91%.结论在良性骨肿瘤患者治疗中,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均具有较高的疗效,可提高治疗优良率,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 同种异体骨 混合移植 良性骨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切除后人工关节重建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海龙 范丛亮 海国栋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2期70-70,共1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切除后人工关节重建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骨科接受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切除术治疗的80例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术后截肢手术处理,给予研究组患者术后人...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切除后人工关节重建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骨科接受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切除术治疗的80例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术后截肢手术处理,给予研究组患者术后人工关节重建.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关节伸、屈活动度及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转移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切除后人工关节重建,有利于患者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切除后 人工关节重建 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负压引流治疗骨科感染性损伤创面临床研究
6
作者 马海龙 范丛亮 海国栋 《中国药业》 CAS 2018年第A01期218-219,共2页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感染性损伤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骨科感染性损伤创面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封闭负压引流治...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感染性损伤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骨科感染性损伤创面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患肢完全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封闭负压引流用于骨科感染性损伤创面可促进创面尽快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负压引流 骨科 感染性损伤创面 创面愈合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卧式踏车训练在促进股骨远端骨肿瘤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中的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岳孟婷 古晨玉 张子营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74-76,共3页
目的:研究卧式踏车训练在促进股骨远端骨肿瘤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股骨远端骨肿瘤患者,患者都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8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 目的:研究卧式踏车训练在促进股骨远端骨肿瘤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股骨远端骨肿瘤患者,患者都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8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康复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增加卧式踏车训练;观察两组患者的肌力、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度。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肌力均>3级,观察组患者的肌力优良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5.6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主动活动度及被动活动度均增大(P<0.05);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及被动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卧式踏车可改善股骨远端骨肿瘤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肌力,提高其主、被动活动度,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式踏车 膝关节功能 骨肿瘤 肌力 膝关节置换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阻运动训练联合卧式踏车对股骨远端骨肿瘤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影响
8
作者 王媛媛 张子营 +1 位作者 李珍 岳孟婷 《中国疗养医学》 2021年第5期502-504,共3页
目的探讨抗阻运动训练联合卧式踏车对股骨远端骨肿瘤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患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9年5月至10月收治的105例股骨远端骨肿瘤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n=52,术... 目的探讨抗阻运动训练联合卧式踏车对股骨远端骨肿瘤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患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9年5月至10月收治的105例股骨远端骨肿瘤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n=52,术后给予卧式踏车训练)和观察组(n=53,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增加抗阻运动训练),干预6周,对比两组患者患肢功能及膝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患肢功能恢复优良率94.34%较对照组80.77%高(P<0.05);观察组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较对照组大,膝关节伸直活动度较对照组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对照组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H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抗阻运动训练联合卧式踏车应用于股骨远端骨肿瘤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可通过改善膝关节功能,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阻运动训练 卧式踏车训练 股骨远端骨肿瘤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例周边神经鞘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9
作者 海国栋 《医学综述》 2011年第2期316-317,共2页
目的探讨周边神经鞘瘤临床病理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 2000年6月至2009年4月我院收治23例周边神经鞘瘤患者,根据影像学、病理解剖和临床表现,采取合适的手术方法。随访并评价手术的效果。结果 23例患者经6个月至5年的随访,未见复发。21... 目的探讨周边神经鞘瘤临床病理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 2000年6月至2009年4月我院收治23例周边神经鞘瘤患者,根据影像学、病理解剖和临床表现,采取合适的手术方法。随访并评价手术的效果。结果 23例患者经6个月至5年的随访,未见复发。21例术后神经功能未受影响,1例桡神经鞘瘤术后患者功能障碍,术后5个月大部分恢复;1例腓总神经术后出现足下垂,行肌腱移位功能重建。结论术前根据病理分型,采用不同切除方式,可最大限度地预防神经功能损伤,降低病残率,为愈后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分型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文星 《淮海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行放射治疗的方法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8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4例患者采用外放射治疗,将其设为对照组,44例患者行内放射治疗,设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行放射治疗的方法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8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4例患者采用外放射治疗,将其设为对照组,44例患者行内放射治疗,设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VAS评分相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出院后1年、2年以及3年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行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抑制患病后的癌症转移情况,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但不能使癌症得到彻底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骨转移 放射治疗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模式疼痛护理干预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上肢创面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浩 杨继红 霍露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多种模式疼痛护理干预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上肢创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上肢创面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多种模式疼痛... 目的探讨分析多种模式疼痛护理干预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上肢创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上肢创面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多种模式疼痛护理干预)2组,各50例,对比分析两组干预效果。结果术后6 h、12 h、24 h及48 h观察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健康调查见表(SF-36)评分更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满意度高(P<0.05)。结论多种模式疼痛护理干预用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上肢创面患者护理中能有效减轻其疼痛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患者对护理也更为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种模式疼痛护理干预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 上肢创面 生活质量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骨中上段截骨治疗不均匀沉降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效果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林锋 郭得辛 +2 位作者 王顺利 史迎宾 辛晓林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500-2502,共3页
目的评估腓骨中上段截骨治疗不均匀沉降性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手术效果。方法 76例(92膝)明确诊断为胫骨近端不均匀沉降性KOA患者,给予腓骨中上段截骨,切除长度1.5~2 cm。通过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估手... 目的评估腓骨中上段截骨治疗不均匀沉降性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手术效果。方法 76例(92膝)明确诊断为胫骨近端不均匀沉降性KOA患者,给予腓骨中上段截骨,切除长度1.5~2 cm。通过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估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X线观察术前术后关节间隙变化情况。结果随访1~13(平均7.3)个月,VAS、KSS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满意度优良86膝(93.5%)。X线测量短期临床影像改善59膝(64.1%)。结论腓骨截骨通过力学原理恢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平衡,不干扰膝关节内在稳定性,可以有效缓解KOA所致的疼痛,该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避免了胫骨高位截骨内固定、人工膝关节置换假体植入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关节炎 不均匀沉降 腓骨截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合并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顺利 史迎宾 +5 位作者 张林锋 杨延良 李国艳 辛晓林 王林 李腾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7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合并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18例胫骨创伤后骨髓炎合并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均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后患者皮肤愈合时间...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合并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18例胫骨创伤后骨髓炎合并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均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后患者皮肤愈合时间、外固定时间、骨性愈合时间、术后患侧肢体延长长度。结果随访12~30个月,平均18个月;入选的18例患者中16例获得骨性愈合,1例出现成角畸形,1例出现膝关节脱位;术后患侧肢骨平均延长长度为6 cm,平均外固定时间为211.3天,平均愈合指数为34.5 d/cm(21.7~78.3 d/cm)。根据疗效评价标准,优16例,良2例。结论 Ilizarov技术是一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合并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胫骨创伤 骨髓炎 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四肢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观察与误诊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国艳 《医学综述》 2011年第1期158-159,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本组16例儿童四肢长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1例锁骨患者因术中不能明确诊断给予单纯刮除,其余15例患者均给予病变刮除植同种异体骨手术。结果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16例患儿均为嗜酸... 目的探讨儿童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本组16例儿童四肢长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1例锁骨患者因术中不能明确诊断给予单纯刮除,其余15例患者均给予病变刮除植同种异体骨手术。结果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16例患儿均为嗜酸性肉芽肿,除1例患者1年后复发行二次手术外,其他15例患者一次愈合。结论对四肢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患儿误诊的原因是其影像学表现易和其他疾病混淆,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观察X线图片有助于明确诊断,同种异体骨移植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肉芽肿 长骨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治疗方式对类风湿关节炎手腕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林锋 辛晓林 王顺利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8期1201-1202,共2页
目的探讨手腕部功能锻炼与手术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手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住的8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存在手部小关节病变。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保守治疗组(41例)与... 目的探讨手腕部功能锻炼与手术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手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住的8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存在手部小关节病变。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保守治疗组(41例)与手术治疗组(40例)。治疗期间两组均给予常规抗风湿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保守治疗组给予手腕部功能锻炼;手术治疗组依据患者病情给予针对性手术治疗。治疗3周后,采用手功能障碍观测(SOFI)评分表对两组患者手部功能进行评定,并比较其晨僵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OFI评分和晨僵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和手腕部功能锻炼均可明显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手部功能,综合经济效益与治疗难度分析,手腕部功能锻炼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康复 腕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骺骨髓炎3例报道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来喜 丁力 李国艳 《中外医疗》 2010年第11期191-192,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骺骨髓炎的发病特点及治疗要点。方法对我院3例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骺骨髓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以前文献报道的5例本病患儿进行比较分析,总结规律。本组病人年龄8~14岁,均来自医疗条件较差的农村,发病初期症状...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骺骨髓炎的发病特点及治疗要点。方法对我院3例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骺骨髓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以前文献报道的5例本病患儿进行比较分析,总结规律。本组病人年龄8~14岁,均来自医疗条件较差的农村,发病初期症状均不严重,均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就诊时X线片显示局部骨骺均呈溶骨性破坏。所有病人均予切开排脓病灶清除闭式冲洗引流术,术后抗炎营养支持治疗,局部微波照射。结果所有患儿均治愈,无复发,无生长阻滞。结论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骺骨髓炎罕见,该病全身症状轻,易波及临近关节,影响骨骼发育,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骺骨髓炎 儿童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疗法联合个性化康复运动在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芳 石黔珠 +3 位作者 王浩 冯小辉 曹能力 郑冰冰 《中国疗养医学》 2020年第12期1290-1291,共2页
目的探讨针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E)患者采取针灸联合个性化康复运动对其上肢运动功能及Barthel(BI)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某院接受治疗的10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E)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53例,观察组5... 目的探讨针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E)患者采取针灸联合个性化康复运动对其上肢运动功能及Barthel(BI)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某院接受治疗的10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E)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53例,观察组51例。对照组实施个性化康复运动,观察组实施针灸疗法联合个性化康复运动。两组干预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BI指数、疼痛程度及水肿程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MA(61.30±2.22)分、BI指数(75.47±2.69)分均较对照组(59.82±2.19)分、(67.89±2.47)分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3.422,t=14.977,P=0.001、P<0.001);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3.43±0.51)分及水肿程度(8.17±1.66)m均较对照组(4.14±0.62)分、(9.25±1.93)m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6.364、t=3.054,P<0.001、P=0.003)。结论针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取针灸疗法联合个性化康复运动,能够有效恢复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BI指数,减轻疼痛及水肿程度,促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手综合征 针灸 康复运动 上肢运动功能 BARTHEL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外固定支架技术在踝关节融合与矫形中的应用效果
18
作者 张景义 张春雷 +4 位作者 窦浚峰 马海龙 杨昊飞 范从亮 海国栋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2期77-77,共1页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支架技术在踝关节融合与矫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0例踝关节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踝关节融合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骨外固定支架技术进行治疗.观察两...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支架技术在踝关节融合与矫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0例踝关节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踝关节融合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骨外固定支架技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骨性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踝-后足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外固定支架技术在踝关节融合与矫形中有积极的作用,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促进骨性融合和矫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外固定支架技术 踝关节 融合 矫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固定架联合抗感染活性骨治疗创伤性骨髓炎骨缺损的效果观察
19
作者 张景义 张春雷 +4 位作者 窦浚峰 马海龙 杨昊飞 范从亮 海国栋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2期96-96,共1页
目的观察外固定架联合抗感染活性骨治疗创伤性骨髓炎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创伤性骨髓炎骨缺损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抗感染活性骨治疗,观察组采取外固定架联合抗感染活性骨治疗.... 目的观察外固定架联合抗感染活性骨治疗创伤性骨髓炎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创伤性骨髓炎骨缺损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抗感染活性骨治疗,观察组采取外固定架联合抗感染活性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症状恢复时间少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创伤性骨髓炎骨缺损患者采取外固定架联合抗感染活性骨治疗的效果显著,可缩短症状恢复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架 抗感染活性骨 创伤性骨髓炎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sfranc损伤的手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延良 史炎鑫 +1 位作者 王顺利 陈清汉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10-112,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的效果。方法对41例Lisfranc损伤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例患者术后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9~13周,平均12.2周。术后均获随访6~29个月,其间仅出现轻... 目的总结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的效果。方法对41例Lisfranc损伤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例患者术后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9~13周,平均12.2周。术后均获随访6~29个月,其间仅出现轻度创伤性关节炎6例,未发生骨折畸形愈合、骨不连等其他并发症。末次随访采用AOFAS评分标准进行评定,本组优良率为87.8%(36/41)。结论对Lisfranc损伤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SFRANC损伤 切开复位 空心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