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型臂与G型臂激光定位透视对无神经症状腰椎骨折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
1
作者 樊格林 武冰 +2 位作者 聂志红 张健 贾胜贤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84-89,共6页
目的 探讨C型臂与G型臂激光定位透视对无神经症状的腰椎骨折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2年10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无神经症状的腰椎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研... 目的 探讨C型臂与G型臂激光定位透视对无神经症状的腰椎骨折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2年10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无神经症状的腰椎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研究组给予G型臂激光定位透视下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对照组给予C型臂激光定位透视下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手术及透视情况、疼痛、腰椎功能、腰椎解剖学参数情况,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辐射曝光时间、透视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辐射曝光次数少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透视精准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螺钉植入准确度等级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前、术后1 d、术后3 d、术后1个月VAS评分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1)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ODI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的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差值、后凸Cobb角差值、外旋活动度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神经症状的腰椎骨折患者C型臂与G型臂激光定位透视下行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均可获得满意疗效,但G型臂激光定位透视可减少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且透视精准率、螺钉植入准确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 G型臂透视 C型臂透视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细胞型室管膜瘤的MRI表现 被引量:1
2
作者 贾林燚 王润萍 +4 位作者 刘晓亮 张涛 温莉 李永才 高凤霄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408-410,414,共4页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型室管膜瘤(clear cell ependymoma,CCE)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这一室管膜瘤病理亚型的进一步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观察肿块发生的部位、大小、内部的信号特点,有无囊变、出血,有无种植转移及增强扫...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型室管膜瘤(clear cell ependymoma,CCE)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这一室管膜瘤病理亚型的进一步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观察肿块发生的部位、大小、内部的信号特点,有无囊变、出血,有无种植转移及增强扫描后的强化特点等。结果10例中,仅1例发生于髓内,实性肿块,明显强化,有播散;脑室内3例,1例位于四脑室,2例位于幕上脑室内,3例术后复发,均可见多发囊变及钙化,1例出现血液平;6例位于脑实质内,1例额叶,实性肿块,无囊变及钙化;4例顶枕叶,囊实性肿块,团块状钙化,1例位于丘脑。结论透明细胞型室管膜瘤的MRI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术前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细胞型室管膜瘤 磁共振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颅侧位CT扫描方法的改进与应用
3
作者 王庆利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4年第1期115-116,共2页
目的 为解决一些不能仰卧位患者的CT扫描,研究头颅侧位CT扫描方法。方法 设计出与仰卧位扫描解剖位置相一致的定位基准线和头垫角度,利用计算机功能使侧位图像旋转至正位。结果 90例受检查者的扫描图像全部达到了仰卧位扫描的效果。... 目的 为解决一些不能仰卧位患者的CT扫描,研究头颅侧位CT扫描方法。方法 设计出与仰卧位扫描解剖位置相一致的定位基准线和头垫角度,利用计算机功能使侧位图像旋转至正位。结果 90例受检查者的扫描图像全部达到了仰卧位扫描的效果。结论本方法的应用解决了一些不能仰卧位患者的CT扫描,操作简便,节省了时间,是一种有价值的CT扫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扫描 头颅侧位 诊断 计算机体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MR操作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1
4
作者 范晓娟 高凤霄 《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第A01期7-8,共2页
本文通过对MR操作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阐述,以达到对出现的问题能迅速判断及解决,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的目的。本文主要从机器自身的问题导致错误出现、技术员的操作不当以及周围环境的因素导致错误发生这三个方面进行描述,并阐述了... 本文通过对MR操作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阐述,以达到对出现的问题能迅速判断及解决,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的目的。本文主要从机器自身的问题导致错误出现、技术员的操作不当以及周围环境的因素导致错误发生这三个方面进行描述,并阐述了各个方面的具体应对措施。通过对MR进行上述专业性维护,能够大大降低MR的报错率,保证临床的正常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技术员 操作不当 报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脊髓室管膜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及特征分析
5
作者 张涛 温莉 +4 位作者 贾林燚 王润萍 刘晓亮 高凤霄 李永才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1期119-121,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脊髓室管膜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及特征。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接受脊髓室管膜瘤治疗的54例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扫描,对其扫描结果进行分析评估。结果54例患者中肿瘤主要分布于胸髓(33.3%),其次为颈髓(25.9%)及颈胸交界...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脊髓室管膜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及特征。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接受脊髓室管膜瘤治疗的54例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扫描,对其扫描结果进行分析评估。结果54例患者中肿瘤主要分布于胸髓(33.3%),其次为颈髓(25.9%)及颈胸交界区(18.5%),而在胸腰交界区及腰髓的分布则相对较少,分别为7.4%、14.8%;主要累及1~11个椎体范围;54例肿瘤患者中,经平片扫描边界较为清楚,经TWI扫描主要呈低等信号,经T2WI扫描则主要以不同程度高信号为主;所有患者中存在瘤内囊变者36例(66.7%),继发性囊变者18例(33.3%);强化方式中呈均一强化者26例(48.1%),线状强化者22例(40.7%),无明显强化者6例(11.1%),与平扫比较强化后肿瘤的边界更加清晰。结论对脊髓内室管膜瘤患者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对其发病部位、边界及是否存在囊内瘤变等进行准确扫描,同时可见脊髓内室管膜瘤主要呈中心性生长,其边界相对清晰,且存在较为显著的均匀强化情况,临床医师可依据其上述特征进行临床诊断,从而有助于治疗方案的有效确立及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脊髓室管膜瘤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