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医院皮肤科门诊军人常见疾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太华 周舟 +2 位作者 张忠奎 章铭 潘林信 《西南军医》 2019年第6期508-510,共3页
目的摸清军人常见皮肤病发病现状,为进一步保障军人皮肤健康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从2014-2018年战区总医院皮肤科军人就诊患者中抽取18292例,统计每种疾病的构成比例,以构成比由高到低筛选前15位常见皮肤疾病,年度就诊人数发展趋势。结果2... 目的摸清军人常见皮肤病发病现状,为进一步保障军人皮肤健康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从2014-2018年战区总医院皮肤科军人就诊患者中抽取18292例,统计每种疾病的构成比例,以构成比由高到低筛选前15位常见皮肤疾病,年度就诊人数发展趋势。结果2014-2016年门诊人次缓慢上升,2017年门诊人次开始快速增加。就诊患者主要是45岁及以下青壮年军人,≤25岁占42.52%,≤35岁占73.45%,≤45岁占88.64%。常见的前15位皮肤病分别为皮炎、跖疣、痤疮、湿疹、足癣、脂溢性皮炎、急性荨麻疹、甲癣、神经性皮炎、银屑病、带状疱疹、慢性荨麻疹、斑秃、股癣、手癣。结论关注45岁及以下军人皮肤健康,重点把握皮炎湿疹、真菌性皮肤病和病毒性皮肤病的诊治,心因性皮肤病也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人 皮肤病 皮炎 跖疣 痤疮 湿疹 足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性病学教学模式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太华 《西南军医》 2019年第5期494-496,共3页
皮肤性病学涉及病种繁多,皮损多样,传统教学主要依靠图片展示和文字表达,很难达到教学预期。随着教学模式创新和教学过程中的不断实践,涌现出了一批适合皮肤性病学的新的教学模式。本文总结了7种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的教学模... 皮肤性病学涉及病种繁多,皮损多样,传统教学主要依靠图片展示和文字表达,很难达到教学预期。随着教学模式创新和教学过程中的不断实践,涌现出了一批适合皮肤性病学的新的教学模式。本文总结了7种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的教学模式,分别阐述其优缺点及操作步骤,以期对从事皮肤性病学教学的老师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性病学 教学模式 临床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果(金)维和人员皮肤病疾病谱分析
3
作者 刘太华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699-701,共3页
目的统计分析刚果(金)维和人员皮肤病特点,为维和药品和设备配置、皮肤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刚果(金)中国二级医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皮肤病患者资料,对皮肤病疾病谱进行分析。结果共收治18个国家307例皮肤病患者,58种皮肤疾... 目的统计分析刚果(金)维和人员皮肤病特点,为维和药品和设备配置、皮肤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刚果(金)中国二级医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皮肤病患者资料,对皮肤病疾病谱进行分析。结果共收治18个国家307例皮肤病患者,58种皮肤疾病,前15位疾病分别为虫咬皮炎、体癣、湿疹、神经性皮炎、足癣、跖疣、晒伤、痤疮、头癣、疖、隐翅虫皮炎、荨麻疹、单纯疱疹、花斑癣、股癣;前5位疾病类别分别为真菌性皮肤病、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昆虫性皮肤病、病毒性皮肤病和细菌性皮肤病。结论维和二级医院应根据疾病谱配备皮肤病专科用药和必要的治疗设备,加强对维和人员皮肤病的预防宣教,加强营区昆虫消杀和蚊帐的使用,尽可能减少不良因素暴露,并合理饮食、保障睡眠、科学锻炼身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果(金) 维和 皮肤病 疾病谱 中国二级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脑水肿、肺水肿合并左手挤压伤患者一例的护理
4
作者 余利丹 赵戎蓉 +2 位作者 张明月 杨莹 戚学娟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5-107,共3页
高原脑水肿(high-altitude cerebral edema,HACE)是急性高原病中最严重的一型,患者常出现头晕、头痛、共济失调、意识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一旦救治不及时,其病死率将高于10.00%[1].高原肺水肿(high-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是指... 高原脑水肿(high-altitude cerebral edema,HACE)是急性高原病中最严重的一型,患者常出现头晕、头痛、共济失调、意识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一旦救治不及时,其病死率将高于10.00%[1].高原肺水肿(high-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是指人们急进高原(海拔>3000m)后引起的最常见且最严重的一类急性重症高原病[2-3],常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发绀、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情况,如救治不及时,其病死率可高达50.00%[4].手足挤压伤是指四肢长时间被固定体位自压而致皮肤、肌肉等软组织发生大面积缺损、坏死等损伤[5],伤口治疗时间长,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高原高寒缺氧环境会加重组织缺氧,挤压伤创面更易出现脂肪液化、伤口血肿和迁移不愈等特殊性问题[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脑水肿 高原肺水肿 挤压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维A酸胶囊联合红蓝光治疗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临床疗效 被引量:27
5
作者 杨菊 杨雨蒙 +1 位作者 张忠奎 李灵 《中国医刊》 CAS 2020年第9期969-971,共3页
目的探讨异维A酸胶囊联合红蓝光治疗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西部战区总医院皮肤科确诊的丘疹脓疱型玫瑰痤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异维A酸胶囊联合红蓝... 目的探讨异维A酸胶囊联合红蓝光治疗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西部战区总医院皮肤科确诊的丘疹脓疱型玫瑰痤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异维A酸胶囊联合红蓝光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异维A酸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皮损评分,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皮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异维A酸胶囊联合红蓝光治疗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异维A酸胶囊 红蓝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脉冲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杨菊 杨雨蒙 +1 位作者 张忠奎 李灵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5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究分析观察强脉冲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12月皮肤科就诊的90例寻常性痤疮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仅用强脉冲光治疗,治疗组采用强脉冲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究分析观察强脉冲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12月皮肤科就诊的90例寻常性痤疮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仅用强脉冲光治疗,治疗组采用强脉冲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治疗12周的炎性皮损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脉冲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轻中度痤疮有效且可减少炎性皮损,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胶原贴敷料 强脉冲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痤疮常见外用药物治疗 被引量:2
7
作者 杨菊 周舟 李灵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11期1177-1179,共3页
玫瑰痤疮是一种累及面部血管、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常见于面部中央区。临床分为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丘疹脓疱型、肥大增生型、眼型4型。病因复杂且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被公认为是治疗最棘手的皮肤病之一。由于好发于女性且多... 玫瑰痤疮是一种累及面部血管、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常见于面部中央区。临床分为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丘疹脓疱型、肥大增生型、眼型4型。病因复杂且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被公认为是治疗最棘手的皮肤病之一。由于好发于女性且多在面部,对患者心理产生一定影响。玫瑰痤疮的治疗时间较长,且国内外的治疗方法有所差异,不同药物及方案疗效不同。本文结合最新指南、专家共识从玫瑰痤疮皮损类型角度进行外用药物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外用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谱与窄谱强脉冲光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8
作者 段鳕芸 周舟 +2 位作者 刘太华 詹丹丹 张忠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1年第12期75-78,共4页
目的:比较宽谱与窄谱强脉冲光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ETR)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2020年12月于笔者医院收治的100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资料,分别采用宽谱完美脉冲技术(OPT)与窄谱精准脉冲光(D... 目的:比较宽谱与窄谱强脉冲光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ETR)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2020年12月于笔者医院收治的100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资料,分别采用宽谱完美脉冲技术(OPT)与窄谱精准脉冲光(DPL)进行治疗,每组50例。治疗后随访6个月,采用临床红斑评定量表(CEA)与医生整体评价法(PGA)分别评价红斑及毛细血管扩张的改善情况,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比较不同组别及不同治疗次数患者的CEA评分及PGA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OPT组与DPL组治疗次数分别为(3.48±0.76)次、(2.98±0.45)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PL组的能量密度明显低于OPT组[(9.340±2.11)J/cm^(2)vs(16.33±4.78)J/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别及不同治疗次数患者之间的CEA评分、PGA评分无交互作用(F_(交互)=0.553、1.024,P_(交互)=0.628、0.216),不同组别患者之间CEA评分、PGA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_(组间)=0.827、2.735,P_(组间)=0.352、0.082),不同治疗次数患者之间CEA评分、PGA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次数)=17.875、18.527,P_(次数)=0.000、0.000);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两组患者的红斑严重程度明显降低,毛细血管扩张清除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L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OPT组[6.00%(3/50)vs 20.00%(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宽谱OPT与窄谱DPL治疗ETR的疗效相当,但DPL的安全性更高,所需能量密度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光 完美脉冲技术 精准脉冲光 玫瑰痤疮 红斑 毛细血管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A-PDT治疗玫瑰痤疮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范莉莉 兰婷 +3 位作者 唐莉 肖艳 郑梦雪 尹锐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66-270,共5页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玫瑰痤疮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ALA-PDT治疗40例以丘疹脓疱表型为主的玫瑰痤疮患者,5%ALA封包2 h后照红光(635±15 nm),照光剂量80-90 J/cm^(2),间隔10 d治疗1次,共治疗3次。治疗前...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玫瑰痤疮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ALA-PDT治疗40例以丘疹脓疱表型为主的玫瑰痤疮患者,5%ALA封包2 h后照红光(635±15 nm),照光剂量80-90 J/cm^(2),间隔10 d治疗1次,共治疗3次。治疗前及末次治疗后1、3、6个月评估病情,通过数码照片、VISIA皮肤图像分析红斑、毛细血管、丘疹脓疱等客观症状改善情况,记录主观症状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40例患者治疗后丘疹脓疱明显减轻,治疗后6个月评估丘疹、脓疱改善有效率为100%,随访期间无明显复发。潮红、持久性红斑和主观刺激症状均有改善(P<0.05),但毛细血管扩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治疗时疼痛、治疗后红肿和炎症后色素沉着,均为一过性可耐受。结论:ALA-PDT治疗以丘疹脓疱为主的玫瑰痤疮安全、有效,耐受良好,能快速控制丘疹脓疱及炎性红斑,但对单纯以阵发性潮红为主要表现的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疗效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脉冲光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0
作者 段鳕芸 张忠奎 +1 位作者 周舟 刘太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92-95,共4页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外用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2月笔者医院就诊的100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Erythema telangiectasia rosacea,ETR)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外用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2月笔者医院就诊的100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Erythema telangiectasia rosacea,ETR)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50例,观察组(IPL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5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皮肤红斑指数(Erythema index,EI)、经皮水分丢失(Transepidermal waterloss,TEWL)、角质层含水量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4.00%,观察组总有效率84.00%,对照组无效5例,观察组仅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红斑、丘疹脓疱、瘙痒、毛细血管扩张评分低于对照组,角质层水含量高于对照组,TEWL、E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患者13例(26.00%)、对照组15例(30.00%),治疗后两组均出现短暂红斑和疼痛,并于2 d内自行消退。结论:0.1%他克莫司软膏联合IPL治疗ETR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面部皮损、促进皮肤屏障功能修复,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光 0.1%他克莫司软膏 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巴斯汀、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吡嘧司特钾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甘露 张忠奎 +5 位作者 刘太华 周舟 杨菊 范莉莉 章铭 潘林信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6期887-890,共4页
目的观察依巴斯汀、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吡嘧司特钾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从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共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7例。对照组实施依巴斯汀、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研究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依巴斯汀、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吡嘧司特钾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从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共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7例。对照组实施依巴斯汀、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吡嘧司特钾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LFS评分,IFN-γ、IL-4、IgE指标,GQOL-74评分。结果治疗2周、4周后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33±0.34)分比(1.78±0.43)分、(1.11±0.17)分比(1.56±0.22)分],治疗2周、4周后研究组LF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31±0.23)分比(1.76±0.34)分、(1.21±0.23)分比(1.61±0.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IFN-γ高于对照组[(15.56±3.43)pg/ml比(12.11±2.23)pg/ml],IL-4、IgE低于对照组[(10.23±2.56)pg/ml比(16.78±5.21)pg/ml、(32.11±6.34)IU/ml比(43.55±7.21)I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GQOL-74评分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76.21±5.45)分比(64.42±6.45)分、物质生活(81.34±5.32)分比(65.54±5.56)分、躯体功能(78.22±5.33)分比(66.43±6.11)分、社会适应(82.56±6.21)分比(70.54±7.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可采取依巴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吡嘧司特钾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巴斯汀 复方甘草酸苷 吡嘧司特钾 慢性荨麻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以人为本的痴呆照护定制在老年痴呆症照护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段然 杨雨蒙 +1 位作者 何思娴 林琳 《西南军医》 2021年第4期339-343,共5页
痴呆照护定制(DCM)是一个系统性的观察工具,是基于以人为本理念,实施个性化痴呆照护的有效模式。本文通过综述目前国内外DCM研究及应用现状,介绍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应用目的和效果,旨在为我国更好地开展老年痴呆症照护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痴呆 老年 痴呆照护定制 以人为本 照护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羟氯喹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段鳕芸 张忠奎 《西南军医》 2019年第3期265-267,共3页
目的探讨硫酸羟氯喹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90例2017年4月-2018年1月玫瑰痤疮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他克莫司软膏治疗,观察组则予以他克莫司软膏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皮肤潮红好转... 目的探讨硫酸羟氯喹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90例2017年4月-2018年1月玫瑰痤疮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他克莫司软膏治疗,观察组则予以他克莫司软膏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皮肤潮红好转时间、毛细血管扩张好转时间、红斑好转时间、敏感皮肤好转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玫瑰痤疮症状积分、SF-36量表总分;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皮肤潮红好转时间、毛细血管扩张好转时间、红斑好转时间、敏感皮肤好转时间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前两组玫瑰痤疮症状积分、SF-36量表总分并无明显差异,P>0. 05;治疗后观察组玫瑰痤疮症状积分、SF-36量表总分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 05。结论他克莫司软膏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更好改善玫瑰痤疮症状积分、SF-36量表总分,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羟氯喹 他克莫司软膏 玫瑰痤疮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氮冷冻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菊 张忠奎 +3 位作者 刘太华 周舟 何思娴 杨雨蒙 《西南军医》 2020年第2期155-156,共2页
目的研究液氮冷冻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多发性跖疣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诊治的120例多发性跖疣军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对照组60例,仅使用液氮冷冻治疗;治疗组60例,在此基础上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药物治... 目的研究液氮冷冻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多发性跖疣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诊治的120例多发性跖疣军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对照组60例,仅使用液氮冷冻治疗;治疗组60例,在此基础上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体有效率为95. 00%,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发生水肿以及疼痛的程度均可耐受,不影响后续治疗。结论液氮冷冻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用于治疗多发性跖疣临床疗效较好,具有临床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氮冷冻 卡介菌多糖核酸 多发性跖疣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激光与冷冻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雨蒙 詹丹丹 +1 位作者 潘林信 刘鑫 《西南军医》 2021年第4期374-377,共4页
目的探索二氧化碳激光与液氮冷冻两种治疗方法在尖锐湿疣中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在某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120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组和液氮冷冻治疗组,简称激光组及冷冻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 目的探索二氧化碳激光与液氮冷冻两种治疗方法在尖锐湿疣中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在某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120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组和液氮冷冻治疗组,简称激光组及冷冻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率。结果激光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冷冻组(86.67%),激光组复发率(12.07%)低于冷冻组(26.92%),激光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40%)高于冷冻组(1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尖锐湿疣均有效,都值得临床推广,二氧化碳激光治疗较液氮冷冻治疗的疗效更为显著,并在预防疾病复发方面有着更好的优势,而液氮冷冻治疗不良反应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二氧化碳激光 液氮冷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果(金)维和部队官兵昆虫叮咬调查及营区建设管理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太华 李志伟 +3 位作者 陈欣 盛珺 胡廷松 刘曦 《西南军医》 2019年第4期323-326,共4页
目的从维护官兵健康角度探索适合刚果(金)维和营区建设和管理的合理方法。方法通过对刚果(金)维和官兵昆虫叮咬和维和营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掌握维和官兵昆虫叮咬情况和维和营区存在的问题,寻找维和官兵昆虫叮咬的危险因素,提出维和营区... 目的从维护官兵健康角度探索适合刚果(金)维和营区建设和管理的合理方法。方法通过对刚果(金)维和官兵昆虫叮咬和维和营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掌握维和官兵昆虫叮咬情况和维和营区存在的问题,寻找维和官兵昆虫叮咬的危险因素,提出维和营区建设和管理建议。结果维和官兵有56. 12%被昆虫叮咬至少1次以上,且昆虫叮咬与营区多种因素有关。结论为预防维和官兵昆虫叮咬,维和营区建设及管理均需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果(金) 维和 营区 建设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果(金)维和部队昆虫叮咬发病现状及危险因素
17
作者 刘太华 陈欣 +2 位作者 李志伟 盛珺 刘曦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642-647,共6页
目的:调查刚果(金)维和部队官兵昆虫叮咬发病情况,寻找昆虫叮咬的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刚果(金)维和部队南基伍旅2200名维和官兵进行了昆虫叮咬的流行病学调查,内容围绕维和官兵基本信息、发病情况... 目的:调查刚果(金)维和部队官兵昆虫叮咬发病情况,寻找昆虫叮咬的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刚果(金)维和部队南基伍旅2200名维和官兵进行了昆虫叮咬的流行病学调查,内容围绕维和官兵基本信息、发病情况、暴露情况和防护情况等4个方面设计了35个问题。根据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获得有效问卷1634份,其中917人被昆虫叮咬,发病率为56.12%。昆虫叮咬的影响因素包括营区环境、执行任务地域、个人防护措施及防护态度。结论:刚果(金)维和官兵昆虫叮咬发病率较高,需要对营区环境进行必要的改良,同时加强个人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和行动 昆虫叮咬 刚果(金)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杨菊 张忠奎 周舟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4年第6期622-624,共3页
过氧苯甲酰凝胶是治疗寻常痤疮常见的外用药物之一,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药物浓度、用法、疗程、单用或联合用药有关。本文查阅近20年来国内关于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的相关性文献,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 过氧苯甲酰凝胶是治疗寻常痤疮常见的外用药物之一,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药物浓度、用法、疗程、单用或联合用药有关。本文查阅近20年来国内关于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的相关性文献,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不同浓度(2.5%、5%、10%)过氧苯甲酰凝胶对寻常痤疮治疗均有效,临床常以5%浓度作为治疗首选。1次/d或2次/d,早、晚外用均可,面部清洁、局部保湿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时间以6~8周更佳。总体疗效及不良反应随浓度增加而增加,该药物具有一定刺激性,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红斑、灼痛、脱屑、瘙痒。联合其他药物或物理治疗方法的疗效优于单药治疗,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痤疮 过氧苯甲酰 凝胶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复方甘草酸苷与他克莫司联合红光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被引量:18
19
作者 张忠奎 何思娴 +1 位作者 杨雨蒙 张桂祯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0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片与他克莫司软膏联合红光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方法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皮肤科将80例[男7例,女73例,年龄19~58(30.25±6.83)岁]患者简单随机法分为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片与他克莫司软膏联合红光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方法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皮肤科将80例[男7例,女73例,年龄19~58(30.25±6.83)岁]患者简单随机法分为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复方甘草酸苷片与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患者增加红光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7.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症状体征总积分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在外用药局部,试验组4例,治疗组3例,表现为面部红斑加重或刺痛,均能忍受,继续使用1周不适反应逐渐消失.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片与他克莫司软膏联合红光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皮肤病 他克莫司 复方甘草酸苷 激素依赖性皮炎 红光治疗
原文传递
异卵双胎兄妹同患着色性干皮病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忠奎 刘太华 +2 位作者 周舟 何思娴 张桂祯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33-934,共2页
例1男,2岁,因面部干燥、瘙痒、斑点状色素沉着近9个月,于2011年8月就诊。出生后3个月开始面部皮肤发红,尤其日光照射后似醉酒貌,鼻部及两侧出现黑色和棕褐色针头至黄豆大小斑点,互不融合,日晒后瘙痒明显,后皮损渐增多,累及整个面中部,... 例1男,2岁,因面部干燥、瘙痒、斑点状色素沉着近9个月,于2011年8月就诊。出生后3个月开始面部皮肤发红,尤其日光照射后似醉酒貌,鼻部及两侧出现黑色和棕褐色针头至黄豆大小斑点,互不融合,日晒后瘙痒明显,后皮损渐增多,累及整个面中部,额部和下颏部未受累。躯干和四肢无皮损。体检: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视力、听力基本正常,出牙4个,还有3个在萌芽中。不会说话,智力正常。皮肤科检查:面部皮肤干燥,伴少许脱屑,整个面中部散在多发互不融合的黄豆至针头大小黑色、棕褐色斑疹,额和下颏部无类似皮损(图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状色素沉着 颏部 着色性干皮病 出牙 日光照射 面部皮肤 异卵双胎 醉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